劉林凱
【摘 要】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在中專語文的教學中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本文主要是通過對中專語文教學中對文學的語言的美、意境的美、人性的美、結構的美的欣賞來說明老師在教學當中該如何更好地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文化的同時,也不斷地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
【關鍵詞】中專 語文教學 培養(yǎng) 審美情趣
一直以來,我們對語文教學的理解,往往禁錮在學生對審美的想象,所以人們在討論語文教學的時候,一個經常會討論的話題就是學生為什么不喜歡語文課,為什么老師在上面口若懸河的講,而學生卻在講臺下一副昏昏欲睡的樣子。這些現(xiàn)象都可以讓我們看出中專學校的語文教學,其實早已失去它原本應有的豐富和厚實,瀟灑和詩意。老師在語文教學時本應帶著深厚的文化精華來到課堂上,給學生帶來知識的同時,也更加深刻的反映作品當時的文化背景及作者的思想意境??涩F(xiàn)在的“非文化”已經失去了原本的審美特征。
中專學校的語文教學,一方面是讓學生在準確地掌握母語的同時,另一方面就是語文的教學對學生進行文化教育。但是語文教學并不是單純地傳授語文法則,而是老師通過對語言知識的傳授,向學生揭示其隱藏在語言文字后面的文化因素和意境因素。讓學生深入的親自感悟到美的形態(tài)的同時,也增強了自身的審美能力、完善品格素質、實現(xiàn)了自我的價值。
一、在吟誦品味中欣賞語言的美
語言是文學的藝術,是作者語言的結晶,不僅可以準確的、鮮明的表達作者的觀點,還具有豐富的意境美。
如冰心詩四首,四首詩的形式大致整齊,不過分追求韻律,語言清新自然又意境深遠,格調柔和親切,如心中絮語,像穿澗山泉,似抒情小曲,令讀者產生感情的共鳴,回味雋永像嫩綠的芽兒中用嫩綠淡白深紅,抓住色彩特征,分別對果樹的芽花果進行了描述,既形象表述了果樹由生長到成熟的過程,又準確地修飾了各自的中心詞芽兒花兒果兒,使詩的內容既有活力,又有朝氣,讓人耳目一新再加上采用和青年說這一間接反復的格式,使文章條理清晰,結構嚴謹,節(jié)奏明快,朗朗上口所以引導學生抓住這些關鍵詞句進行吟誦品味,就能使學生從中感受到語言的音樂美。再像紙船中疊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兒中的一只一只疊用,簡潔地突出了紙船的數(shù)量,更表達詩人對母親的懷念和感恩,所以筆者也通過吟誦品味的方法,使學生深切地感受到其語言的意蘊之美。在教學中,筆者還注意根據不同的文體,引導學生吟誦品味語言的不同美質。如:詩歌,側重于吟誦品味其語言的凝練之美;散文,側重于吟誦品味其語言的樸素綺麗之美;小說,側重于吟誦品味其描寫環(huán)境時語言的精致之美,描寫人物心理時語言的細膩之美;均能使學生達到目視其文,口發(fā)其聲,心同其境,耳醉其言的美感效果。
二、中專語文教學意境美的欣賞
什么是意,意主要是指作者通過文字的書寫流露出的情感。那什么是境呢,境就是形象思維構織成的圖景。意和境兩者交融到一起,就構成了意境的美。中專的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可以探尋到意境的文章。
如郁達夫《故都的秋》表達了作者所熱愛、所追尋的其實正是經過千秋歲月淘洗的、深沉的,清、靜、悲涼的中國歷史文化精神的象征。它的背景從1921年到1933年4月,郁達夫用相當大的精力參加左翼文藝活動和進行創(chuàng)作。由于國民黨白色恐怖的威脅等原因,郁達夫從1933年4月由上海遷居杭州,1936年2月離杭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三年。在這段時間里,他思想苦悶,創(chuàng)作枯竭,過得是一種閑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許多時間到處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為了排遣現(xiàn)實帶給他的苦悶和離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過程中,寫了許多游記,這是他在這段時期創(chuàng)作的主要收獲,為我國現(xiàn)代游記的發(fā)展作出了貢獻。1934年7月,郁達夫“不遠千里”從杭州經青島去北平,再次飽嘗了故都的“秋”味,并寫下了優(yōu)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三、中專語文教學在結構美的欣賞
文章的結構包括它的開頭、結尾、過度、層次段落、線索安排等,在中專的語文教學中,老師必須引導學生欣賞不同文章特有結構的美。這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美感,還可以開發(fā)學生的思維。對于那些喜愛寫作的學生來說,好的結構也可以遷移到自己的寫作當中來,讓作者的布局謀篇和情思清楚環(huán)環(huán)緊扣的審美表達力更加強。所以,中專學校的語文教學對學生在培養(yǎng)結構美的欣賞,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語文教學中人性美的欣賞
大多數(shù)的文學作品都是通過語言來塑造人物的形象和反映生活及表達作者的情意。而編入中專的語文課本的作品大都是從古今中外各名家名篇中篩選出來的,其中很多的作品在人物形象方面都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和導向性。學生通過學習這些優(yōu)秀文學作品當中人物的思想品德,可以潛移默化的起到熏陶作用。
如魯迅的很多的作品,都是可以從他的作品體會到,他把整個生命都貢獻給了革命事業(yè)的崇高品質和頑強的意志,讓學生在學習后深受感染,也都紛紛都表示在學習當中也要發(fā)樣這種頑強拼搏的意志和精神。
當然,在中專學校的語文教學當中,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老師應具體的有機地滲透到教學當中,同時還要按找學生審美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來編排教學內容,只有這樣,在日積月累下,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五、總結
綜上所述,我們知道了中專學校在語文教學方面,通過文字的組成,一篇文學有了意和境,讓學生在欣賞語言的美、意境的美、人性的美、結構的美來提升知識的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審美情趣。
【參考文獻】
[1]黃金團.創(chuàng)新教育之我見——談中專語文創(chuàng)新教學的體會 [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 2013( 6).
[2]何萍.盡展成人中專使命,彰顯語文教學特色——成人中專語文教學中學生審美個性的培養(yǎng) [J].中國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7).
[3]卓志城.逐波疏影向南斜暗香幽送草自春——淺談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J].科技信息, 2009( 35).
[4]賈益民,王英華.全球化時代的世界華語文教學與中華文化傳播——“第五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究生論壇”紀要 [J].華文教學與研究, 201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