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華
摘 要:傳統(tǒng)教育注重的只是培養(yǎng)文化素質(zhì),往往會將教育的情感目標忽視或弱化。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當前社會所需要的人才不僅要掌握較多的知識和較高的技能,還要求他們具有良好的情感素質(zhì)。當前,包含情感因素最多的就是語文教材。所以,在進行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將情感教育進行充分的滲透,對學生積極的情感進行激發(fā),從而獲得最佳的語文教學效果。本文通過分析情感教育的內(nèi)涵以及情感教育實施的意義,來找出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對情感教育方法進行應用。
關鍵詞:情感教育;高中語文教學;應用
一、情感教育的內(nèi)涵
隨著教學水平的不斷發(fā)展,人們開始認識到傳統(tǒng)教育的片面性,隨之開始深入實施素質(zhì)教育,情感教育這一概念應運而生。所謂的情感教育,指的是為了對學生的個體發(fā)展以及整個社會的健康發(fā)展加以促進,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的態(tài)度、情緒、情感和信念進行關注。從這方面來看,情感教育屬于教育過程的一個組成部分。
實際上,在古代的教育思想中就存在情感教育這一教學理念,
在論語中,孔子就曾說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說的就是學習的動力在于積極的情感,因此在進行教學中,要注意對學生情感的培養(yǎng)。朱熹也曾經(jīng)強調(diào)過在讀書的過程中情感調(diào)節(jié)的重要性。可以說,培養(yǎng)學生成為“情志雙全”的人是情感教育的立足點,只有將人的認知與情感進行有機的結(jié)合,才能使學生的素質(zhì)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二、情感教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意義
使學生能夠?qū)φZ文學習產(chǎn)生興趣,對中國五千年來的優(yōu)秀文化進行了解是情感教育的立足點。作者創(chuàng)作文學作品的源泉就在于情感,而情感也是學生在進行文章學習過程中一定要達到的一種境界。在課堂上,利用豐富的情感教學,語文教師可以聲情并茂地將作品的意境傳達給學生,讓學生對文章的感情得到更確切的把握,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思想性及藝術(shù)性。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將學生的學習動機以及持久的學習興趣進行激發(fā)。不僅如此,高中時期是學生形成人生觀及世界觀的重要時期。在這一階段的學生擁有豐富、復雜的情感,在想象力、認知力以及判斷力方面,高中生都逐漸趨于成人,獨立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得到了明顯的發(fā)展。所以,在這樣一個特殊的發(fā)展階段,將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進行全面提高,逐漸將學生引導到一個健康發(fā)展的軌道上是教師的主要職責。而作為基礎學科的語文,將詩歌、散文、小說以及戲劇等集于一身,很多豐富的情感內(nèi)容都包含其中,會很容易對學生內(nèi)心的情感體驗進行召喚,使學生產(chǎn)生心靈上的共鳴。因此,教師在進行高中語文教學中,一定要根據(jù)課本的內(nèi)容進行積極的情感教育,讓學生將自己的感受融匯到作品的意蘊中。
三、情感教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1.設置教學情境,將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激發(fā)
在高中階段,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最適宜設置課堂教學情境的內(nèi)容就是詩詞?!胺蚓Y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边@是南北朝時期劉勰的名言,意思是通過文學作品,作者和讀者之間能夠形成情感的溝通。在進行語文教學時,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引導,讓他們能夠同作者之間進行心靈和情感的溝通,進而陶冶情操。在進行詩詞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詩詞中的意境,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和聯(lián)想,從而對詩詞中作者的情感進行體悟。這樣的教學方法很容易讓學生在思想感情方面同文學作品的作者產(chǎn)生共鳴。以杜甫的《蜀相》這首詩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黃鸝和碧草這兩個意象進行想象,大片大片碧綠的青草,幾只黃鸝在樹上唱歌,這是多么令人心曠神怡的春景呀,然而,這樣美好的景色卻生在這樣荒涼寂寞的地方,碧草為誰綠?黃鸝為誰歌?這樣一幅緬懷人物的畫面就躍然紙上,學生自然能夠感受到濃濃的思愁。
2.對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進行充分的利用,豐富情感體驗
隨著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很多學校都在教室中安裝了多媒體教學設備。教師利用這些教學設備,可以將生動形象的圖、文、聲像展示給學生,使學生進入到一個情感體驗的空間。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學生只能接受單一的聽覺感受,講課時間過長,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而多媒體技術(shù)的應用則會彌補這一問題,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對文章中所具備的情感進行更加深入、具體和細膩的感受。例如,講授《邊城》這篇課文時,可以在多媒體上播放詳細的自然風光,在講授《祝?!愤@篇課文時,可以為學生播放祝福的視頻資料,這樣的視覺沖擊,能使學生對那時的社會黑暗產(chǎn)生更加深刻的感受,產(chǎn)生對那些正直認識的同情,對文章的主體產(chǎn)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3.對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進行挖掘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要對學生的情感進行培養(yǎng),一定不能脫離教材的內(nèi)容。只有以教材為基礎,才能使情感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師一定要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融會貫通,不僅如此,還要擴充并提煉教材中的內(nèi)容,對教育資源進行整合,對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進行發(fā)掘,以便讓學生同教學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
以《歸田園居》這首詩歌的教學為例,若不將情感滲透到詩歌的教學中,那么學生能夠看到的就只是簡單的安靜淳樸的農(nóng)家小院這一畫面。一旦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將情感滲透到詩歌中,學生就會感受到作者的生活雖然落魄貧窮,但其內(nèi)心是曠達自適的,作者雖然生活在污濁的社會中,但仍是一個真正的樂士。這樣的情感滲透,能夠使語文教學課堂更加流光溢彩。
總之,將情感教育運用到高中語文教學中,能夠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能夠?qū)ζ涿篮玫男撵`進行鑄造。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方案設計的過程中,一定要以教材的內(nèi)容以及學生的情感需要為根據(jù),進行課程的精心設計。
參考文獻:
[1]陳忠川.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語文,2008(36).
[2]楊莉.高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缺失與對策分析[J].文理導航:中,2010(03).
[3]張曉慧.淺談情感教育在農(nóng)村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0(04).
[4]張慧.情感教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0(07).
(作者單位 吉林省長春市一三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