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曉
摘 要:思想政治課對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zhì),促進人才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調(diào)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是提高教學質(zhì)量,促進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保障。
關鍵詞:人才培養(yǎng);思想政治課;自學活動;研究思考
期中考試結束后,布置了這樣一份特殊的作業(yè):要求各班學生以自由組合的方式,形成課后學習小組,每小組成員最多不超過6人,最少不低于2人,共同完成“民主和法制建設”這一節(jié)的自學任務。三星期后的課堂教學中,各組進行交流,交流時間為一刻鐘,交流形式不定(可以是授課式、情景對話式、辯論式等),各顯神通。另外,各小組推派一位組長,如果小組交流順利完成,組長可適當加分,如組織工作混亂,沒能完成好,組長扣分;各小組推派一位評分員。課前由各班課代表統(tǒng)計好各小組自學內(nèi)容,并做好抽簽準備,課代表將統(tǒng)計好的表格遞交給教師,一式兩份,教師與課代表各一份。
活動目的:本章節(jié)主要了解政治意義中的民主、民主與法制的關系、民主與自由的聯(lián)系以及自由與法治的辯證關系。通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前的準備,深刻體驗民主所需要的“平等、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的原則,以及建立在民主集中制原則下的民主與法制建設,樹立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的觀念。在體驗中激發(fā)一種學習的興趣,升華一種對自身和對社會的責任,促進人才成長。通過課前課后整整三個星期的準備及實踐,達到共同學習、共同合作、共同體驗、共同升華的目的。
誠然,這一活動也并不是盡善盡美的,也有許多不足。比如有的小組的有些組員沒有發(fā)揮作用,卻可以分享本組帶來的成果;有些小組課前準備不充分,有的根本沒把它當回事,但一看到其他小組都上了,不參與會有很大的“不合算”,于是匆匆上臺,掩蓋不足。但不管怎樣,從總體看,這次活動的成果大于不足:第一,它調(diào)動了極大多數(shù)同學的自學及參與教學的熱情;第二,喚醒了同學們?yōu)樾〗M爭光的榮譽感和責任感;第三,再次驗證:只會灌輸知識的教書匠,絕不是個合格的教師。教師應該在傳播文明、知識、真理中,傳播健康,成為促使學生健康成長的領航者、組織者。教書育人乃為教師的天職。
思考一:教怎樣的學生
如今,有些中職學校的學生,存在學習能力參差不齊的現(xiàn)象。有的自卑而且自負,學習文化基礎課程缺乏信心。正如美國麥爾教授所揭示的一項實驗:當小老鼠在無數(shù)次的失敗之后,即使你把它要的奶酪放在前方,它依然固執(zhí)己見,甚至視而不見地朝著讓它撞得鼻青眼腫的那個方向跳去。今天,有的學生,在學習心理上或多或少地已形成這種較為固執(zhí)的品質(zhì),在這品質(zhì)的左右下,任課教師在“一考定終身”的閉卷考試的指揮棒下,即使你把考題答案放在學生面前,仍提不高學生的考試分數(shù),仍扭轉不了厭學的傾向。
思考二:怎樣教好學生
麥爾教授實驗中的老鼠變不過來了,它的結論是“以不變應萬變”。麥爾發(fā)覺,在應變不過來的時候,老鼠“擰”了,開始固執(zhí)起來,根本就拒絕改變方式。比如說,如果它已經(jīng)習慣于跳向左門,你就是把乳酪明明白白地放在右門上,讓它看見,它仍舊狠狠地往左門去碰腫鼻子,愈碰就愈緊張。如果實驗者在這個關口繼續(xù)強迫它去跳左或右的抉擇,老鼠就往往會抽筋、狂奔、東撞西跌或者咬傷自己,然后全身顫抖直到昏迷為止。換句話說,這只老鼠已經(jīng)“精神崩潰”。當然,科學實驗的是鼠,而不是人。然而,在中職校的教學中,我們依稀看到了那些對學習存在“精神崩潰”的學生,面對他們,我們到底可以怎么做?如何能不受制于舊習慣、舊觀念、舊方法,如何不老去撞一扇沒有乳酪的門?這需要的是彈性與智慧。
基于彈性與智慧的啟發(fā),筆者形成了以下幾個觀念:
第一,育人是教育的靈魂,提高師生的素質(zhì),關鍵在于提高師生的文化素質(zhì)。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更多注重實效,通過師生互動,激發(fā)學生關注自己、關注家庭、關注身邊事、關注社會、關注國家、關注世界,促進學生成長成才。可以開設“用事實說話”欄目,聚焦每位同學自己所關注的熱點,激活激情,激發(fā)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堅定信念。本次課堂教學,是以學生自主的教學形式,以學生的內(nèi)在需要為原動力,以激發(fā)情感與興趣為起點,以分組及共同參與為特點,強調(diào)了興趣,更強調(diào)了協(xié)調(diào)與合作,增強集體責任意識,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與熱情,促進了學習方式的優(yōu)化,切實提高了思想政治課的學習效率。
第二,喚醒學生做人的責任意識。在本次活動中,建立積分優(yōu)先機制,激活學生參與及責任意識。即不僅對三星期后的那節(jié)課直接考核,還對這三星期中的整個流程進行小組積分,每周由該組組長匯報進程,如有新的舉措,哪怕在小組自學討論中有新的問題提出,都給予加分備案;同時,對各小組在這三星期中的出勤率進行積分。小組合作,共同體驗,使得每位同學在課外必須加強聯(lián)系;分工明確責任到位,不因一人的失職而使小組整體失分。為了這個共同目標,原先要曠課、遲到、早退的同學開始杜絕,從低層面的需求,逐步上升到自覺維護自己尊嚴的意識形態(tài)中來。
第三,體驗公平競爭,準備做個合格的社會人。思想政治課要貼近學生,最好的途徑就是在課堂教學中引進競爭機制,讓學生由淺層的需要(為分數(shù)而分數(shù)),逐步上升為對學科知識的需要,對自身素養(yǎng)關注的一種內(nèi)在的需要,構建良好的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如教學中注重師生的職責權益的相互監(jiān)督,目標細化,使同學們一堂課下來,明明白白地累積出自己的得分,從而有效地讓學生自我調(diào)節(jié)、自我控制、自我激勵,促進學生公平合理地認識競爭。正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指出的:“引導學生保持蓬勃朝氣、旺盛活力和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激勵他們勤奮學習、大膽實踐、勇于創(chuàng)造,使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科學文化素質(zhì)和健康素質(zhì)得到全面提高。”
要進一步研究當前的學習主體,作為教的主導教師,我們還要不斷加強理論學習與研究,特別是要反思我們自己在教學中的目標、內(nèi)容和方法是否明確、是否恰當、是否準確;在教學之后對該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存在問題、學生的反饋等進行必要的整理,并加以必要的反思,確保對學生保持清醒的認識,在學校進一步完善和構建學生主動和諧發(fā)展的德育體系中,做出新的努力,更好地培養(yǎng)合格人才。
(江蘇省江陰中等專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