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問題已成為政府和社會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以北京朝陽區(qū)為例,對進城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的問題進行調查分析,據(jù)此提出針對性對策。
關鍵詞:進城農民工 農民工子女 義務教育
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民走出農村,涌入城市,成功的實現(xiàn)了部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但是隨著農民工的轉移,隨之而來的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逐漸凸顯出來(員旋,2013)[1]。是否解決好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問題,不僅關系到進城農民工家庭的切身利益,更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1 進城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存在的問題
本研究對北京市朝陽區(qū)進城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問題進行調查研究。通過調查數(shù)據(jù)分析,將北京市朝陽區(qū)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存在問題進行總結。
1.1 學校硬、軟條件差 公辦學校的教育資源難以滿足快速增長的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的需求。一些農民工子女就讀的子弟學校和民辦學校存在辦學硬件條件差、教師資源不足、教學質量無保障、學科配套資源不齊全等特點,在管理、消防、防疫、飲食等許多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安全隱患突出。
1.2 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作為孩子的第二課堂,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進城農民工家庭卻存在嚴重的教育缺失問題。進城農民工在背井離鄉(xiāng)的情況下,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賺取相對較少的收入,生活在物價水平較高的北京,很多人都過著捉襟見肘的生活。他們同時養(yǎng)育著很多孩子,一般都住在擁擠簡陋的租住房,為了生計,他們忙于賺錢,很少將時間和精力投入在教育孩子身上。并且農民工的文化程度相對較低,教育方式相對比較極端和粗暴。
1.3 流入地接納意愿不強 從調查發(fā)現(xiàn),無論是流入地政府、學校,還是流入地當?shù)厝藢r民工子女的接納意愿都不強。作為流入地政府來說,認為農民工子女的涌入給他們造成了嚴重的財政負擔。作為學校,面對大批涌入的素質參差不齊的隨遷子女,也顯得很頭疼,因為隨遷子女與當?shù)貙W生在受教育程度、學習方式、學習習慣、交流方式和心理方面都存在極大差別,這不僅有些打亂老師以前的正常教學、學校的正常管理,還迫使一些當?shù)爻煽兒玫膶W生為了避免受到隨遷子女的影響而轉學。作為流入地當?shù)厝苏J為農民工子女的涌入搶占了本地孩子一些資源,并且還會帶給本地孩子一些惡習,因此,不愿接納農民工隨遷子女。
1.4 進城農民工子女學習狀況差,和諧融入流入地存在困難 一些進城農民工子女在家鄉(xiāng)接受的學前教育與北京市的小學教育不能很好的對接,缺乏相應的基礎知識,加上對新環(huán)境的不適應及自卑、自閉等心理因素,使得進城農民工子女學習成績差,拉班級后腿,會受到老師和學生的排斥。農民工子女大多都感覺與城市孩子相比受到不平等待遇,羨慕城市孩子的生活,但是又不能改變現(xiàn)狀,形成心理障礙,感覺受流入地歧視和排斥,這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創(chuàng)傷,不能和諧融入流入地。
2 對策研究
2.1 加強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管理 有效建立流出地和流入地政府之間財政供給的調配機制。政府義務教育財政撥款打破二元戶籍制度的限制,參照學校實際人數(shù)進行經(jīng)費計算與撥款。加強對教師關于農民工子女心理特點把握的培訓,以實現(xiàn)更好的教學效果;加快推進人事制度改革,吸引和留住教師參與農民工子女教育;積極穩(wěn)妥推進學校布局結構的調整,統(tǒng)籌規(guī)劃和管理,合理處置布局,更大程度地滿足農民工子女對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需求;完善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經(jīng)費管理體制;任何部門和單位不得向農民工子女亂攤派、亂收費。
2.2 增加社會扶持 “同在一片藍天下,打工子弟一樣有享受義務教育的權利”。流入地政府應率先改變固有觀念,認識到對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合理調整公辦學校資源,充分挖掘公辦學校接納農民工子女潛力,騰出更多空缺給農民工子女就學。建立覆蓋全體農民工勞動者的社會保障制度。針對農民工的工作特點,要優(yōu)先發(fā)展醫(yī)療、工傷保險,各級政府增加相關財政支出,減輕農民工個人負擔,建立城市農民工社會保障體系為解決農民工子女的義務教育問題提供物質上的保障。針對農民工收入和支出情況,農民工工資偏低的情況需要得到改善。各地應該認真執(zhí)行最低工資制度、合理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制定崗位勞動定額參考標準。設立社會救助機制承擔相關救助責任。建立專門的農民工義務教育扶貧機制、農民工子女“綠色通道”、設置專項基金,通過媒體、廣告、工藝宣傳,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到農民工子女的義務教育中。這不僅是社會高度發(fā)展的表現(xiàn),也是建設和諧社會的要求。
2.3 監(jiān)督政策執(zhí)行 對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的監(jiān)督,有助于防止執(zhí)行過程中的腐敗與推諉,可以保證更好的解決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的問題。社會監(jiān)督,有公民監(jiān)督、輿論監(jiān)督和媒體監(jiān)督等。采用公示欄和網(wǎng)絡宣傳等多種形式對辦事事項、辦事程序、服務承諾,行政審批及依據(jù)等進行公開;設立社會監(jiān)督投訴箱和社會監(jiān)督投訴電話;走訪重點服務對象和重點建設工程;建立領導接待日制度,接受社會監(jiān)督和投訴等。行政監(jiān)督要健全問責機制,責任要明確、責任要落實、違責要堅決查處。監(jiān)督能保證相關部門在解決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問題上實現(xiàn)言行一致,最終很好的解決農民工關心的問題。
3 結束語
目前,我國處于現(xiàn)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也是教育開發(fā)、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面向未來,我國進城農民工子女教育事業(yè)正處于一個歷史新起點。
參考文獻:
[1]員旋.進城農民工子女的義務教育問題與對策分析[J].東方企業(yè)文化.東方智慧,2013(4):189.
[2]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課題組.進城務工農民隨遷子女教育狀況調研報告[J].教育研究,2008(4):13-21.
[3]楊波.城市化進程中農民工子女受教育權之保障[D].華東政法大學,2012.
作者簡介:
劉海瑞,河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工程管理與房地產學院(農村區(qū)域發(fā)展),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