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永昱
摘要:農(nóng)村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學校和學生的實際,加強朗讀,注重實踐,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guān)鍵詞:農(nóng)村初中;語文教學;教學思考
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初中語文教學工作,筆者認為只要良心從教,安心鉆研,“巧婦”亦能將小米飯煮得有滋有味。
一、注重誦讀
以前,私塾里常常傳出諸如“人之初,性本善”,“關(guān)關(guān)睢鳩,在河之洲”之類的讀書聲,那是先生讓學生誦讀詩歌和文章。這些學生對于這些詩文的意思可能不甚了了。但在誦讀過程中,詩歌優(yōu)美的韻律,如畫的意境,甚至深奧的道理,通過誦讀便“滲透”到了學生的頭腦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年齡和知識的增長,他們會漸漸理解了所背誦詩文的意思。人們常說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等等,說的正是這個道理。因此,農(nóng)村初中,注重誦讀,回歸語文教學的本真尤為重要。
語文教學中,誦讀方式很多,如齊讀,小組競讀,個別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等。只有放聲讀,多讀,才能讀出韻味,讀出情感,讀出語文,語文教學才實至名歸。
二、立足文本,因“材”施教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統(tǒng)一”的重要思想,提出了合作探究的教學思維,一時間表演課,討論課,情景模擬課等各種新穎的課型百花齊放,蔚為壯觀。曾參加過一次教體局組織的初中語文聯(lián)片教研活動的觀摩課,課題是《蚊子和獅子》。簡單解讀文本之后,教師要求學生上臺表演,兩位學生帶著道具自告奮勇上了臺??陀^地說學生表演得確實不錯,神態(tài)、語言都可圈可點。這堂課得到很多贊譽,諸如氣氛活躍,生動形象,形式新穎,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標精神等等。后一打聽,才知為這堂課已排練了近半個月了,不禁啞然。不僅要問,語文課究竟要給學生什么?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以情感態(tài)度和世界觀為主要內(nèi)容的人文教育,這是勿庸致疑的。但語文也是一門課程,自有其知識體系。筆者認為“立足文本,因‘材施教”必不可少。
語文教學應根據(jù)不同的文體特點,在掌握文本基本內(nèi)容的基礎上作合理、有度的個性閱讀。
三、確定一節(jié)語文課的核心目標,有的放矢
一節(jié)語文課不論采取何種教學方式,教學目的總是會有的,且有時會有幾個。一節(jié)好的語文課像一篇優(yōu)美的文章,總有一個中心內(nèi)容或一中心目標。不管是師生互動的教學,還是學生自主探究學習,不管是討論合作學習,還是動手實驗操作,其培養(yǎng)目標應是明確的,集中的,重點突出的。在教學《口技》一文時,我設立了兩個課時,確立了兩個核心目標:第一課時,疏通文意,掌握重詞句;第二課時,理解文章正側(cè)面描寫,體會口技人的高超技藝。
實踐證明,明確了課堂教學的核心目標,也便確定了師生活動的方向和區(qū)域,可以使課堂教學任務完成得更好;選擇了切入點,使學生積極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可以使教學率更高,效果更好。
四、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當今各級示范課、觀摩課、優(yōu)質(zhì)課紛至沓來?!岸嗝襟w”“電教化”“課件”等概念備受青睞。想講好課,沒課件,沒多媒體,沒電教化,對不起,免談。上述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讓課堂形象、生動、直觀,氛圍濃厚,能較好地實現(xiàn)課堂目標。但無論是課件還是多媒體,真正動手動腦的是老師。這究竟是教師圍著學生轉(zhuǎn)呢,還是學生圍著教師轉(zhuǎn)呢?而且作為農(nóng)村初中,這些先進教學手段確實難于普及,這里我主張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語文的學習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我在所教班級中設了七個語文興趣小組,讓每個小組成員每周必向其他同組同學推薦精彩句子、詩文,并闡述推薦理由。如公議好的做法或內(nèi)容還可以向其它小組推薦。這樣人人動手,充分調(diào)動了語文學習的積極性。
五、閱讀教學中注意情感的熏陶
語言不僅是傳遞信息的工具,還是傳遞情感的工具。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不僅是知識的輸送,更應是情感道德的熏陶培養(yǎng)過程。完整的語文教學,在進行理性思維訓練的同時,還應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通過各種手段使學生能認知、理解、體會其中的感情。只有通情了才能達理,只有讓學生受到心靈的觸動,才能更好地體味文章作者的良苦用心。記得在教學《故鄉(xiāng)》一文時,我讓學生模仿文中楊二嫂“一面憤憤地回轉(zhuǎn)身,一面絮絮地說,慢慢向外走,順便將我母親的一副手套塞在褲腰里,出去了”的動作和神態(tài)。學生表演很出色,班上很多同學忍俊不禁,大笑起來,紛紛指責楊二嫂的不要臉,貪小便宜。我因勢利導又讓學生理解“拿狗氣殺”的情節(jié),并問“你們會不會有楊二嫂的行為?”學生嗤之以鼻,不屑一顧。我又問:“你們的父母有沒有類似行為?”這時有少數(shù)學生坦承有,如買菜時母親不顧小販罵,硬是多拿一點。我們有些父母為什么這樣,楊二嫂又為什么如此拋開臉面不顧?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開始設身處地為楊二嫂想,感受到了楊二嫂不顧臉面的悲哀和無奈,少了一些嘲諷,多了一些同情;感受到了魯迅作為先進知識分子悲天憫人的情懷。
青少年的情感培養(yǎng)和身體發(fā)育一樣,需要我們不斷挖掘文本,設境創(chuàng)情,為他們提供更多的精神涵養(yǎng),他們才會人格更健全,精神更豐富。當我們的語文課到處都有情感的綠洲時,青少年的情感發(fā)育才會果實累累,同學們上語文課的興趣才能長盛不衰。
(作者單位:甘肅省通渭縣襄南鄉(xiāng)黑石頭初級中學,甘肅 定西 743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