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世芳
〔關鍵詞〕 語文教學;收集信息;閱讀能力;教學資源;
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2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08—0075—01
從信息論的角度來看,語文閱讀教學就是一個信息的收集、解釋、整理、歸類和運用的過程?!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下面,筆者就如何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談幾點體會。
一、拓寬閱讀渠道,豐富課外知識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部分課文節(jié)選自歷史名著,如果學生對節(jié)選課文的歷史背景、作者背景不了解,就很難對這些課文進行深入的學習。只有讓學生通過看課外書等渠道搜集、了解這些背景知識,并在課堂上進行交流,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進而鍛煉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如,在教授《完璧歸趙》一文時,筆者為了讓學生了解廉頗、藺相如這兩個人物多方面的性格特點,讓學生閱讀《負荊請罪》這篇課外材料。學生在閱讀了兩篇同主題的材料后,進行了對比、整合,迅速準確地歸納出了廉頗、藺相如等人物的性格特點。由此可見,教師應改變過去“畫地為牢”,死盯著教科書,從里面“深挖”的數(shù)學方式,應“另辟蹊徑”,讓學生開闊眼界,啟迪學生思維。
二、挖掘教學資源,打造開放課堂
挖掘現(xiàn)實生活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語文教學資源,是打造開放語文課堂的重要途徑。文學名著、社科讀物、廣播電視節(jié)目、電子音像資料、網絡資源、博物館、紀念館以及生活中的鮮活事例,通過篩選,都可以成為語文閱讀探究學習的資料。教師必須學會利用各種渠道去獲取信息,逐步教會學生通過觀察、閱讀、訪問等途徑收集信息。如,學習《赤壁之戰(zhàn)》一文之前,教師應讓學生提前做好收集信息的準備。有的學生閱讀了《三國演義》中的相關章節(jié),有的學生回看了電視連續(xù)劇《三國演義》中的有關內容,有的學生通過訪談了解到其他人對這一段故事的看法和見解,有的學生從網絡上查閱了不少的資料,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課堂上,學生結合相關信息談了自己對課文的感受與想法。由于縮短了認知差距和情感距離,無形中降低了閱讀難度。
三、隨時收集信息,養(yǎng)成收集習慣
讀書是一種學習,走進生活、走進大自然、走進社會,同樣是一種學習。可以說,這種學習更是一種輕松愉快,具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收集信息,既能幫助學生形成收集信息的意識,也能鍛煉學生獨立收集信息的能力。所以,我們提倡以課文為出發(fā)點,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觀賞自然風光、去參觀文物古跡、去了解民俗風情,鼓勵學生多渠道收集信息資料,開闊視野、豐富見聞,從多姿多彩的生活中興趣盎然地獲取新的信息,從而使學生的眼里、心里、嘴里有無窮多的稀奇事、新鮮事,讓學生充分發(fā)掘和利用身邊的資源,使他們養(yǎng)成通過實踐自覺收集、梳理、利用信息的習慣。
四、及時給予評價,提高學生素養(yǎng)
評價是與教學過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過程?!霸u價的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評價對不斷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同樣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學生之間討論交流,評價這節(jié)課上哪些信息資料用得好,從而加深學生對處理信息過程的認識。二是教師對這節(jié)課運用信息資料的過程做一個引導性的評價,說說哪些學生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是大家需要努力的方向。因為有具體的事例,學生理解起來就會更容易。通過帶領學生重新回顧信息運用的過程,通過具體的分析查找,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提高得很快。
實踐證明,學生對信息的了解越多,越能認識到信息的重要性,越能激發(fā)學生對收集信息、獲取信息的興趣。學生主動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收集信息,能充分地將課本內容、課外知識、現(xiàn)代信息有機融合,擴充個體信息容量,優(yōu)化閱讀教學內容,促進主體充分參與,真正實現(xiàn)學生成為學習主人的教學目標。對此,教師要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進一步優(yōu)化整合現(xiàn)代教育媒體資源,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探索出新的教學模式,以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使學生在主動探索、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提高和發(fā)展學生的信息獲取、再加工的能力。
?笙 編輯:馬德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