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揚
摘要:南昌市藝術品投資市場正處于發(fā)展的初級階段,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針對藝術品市場存在的諸多問題,有關部門應該行動起來,建立一個誠信機制,給愛好藝術品者一個收藏藝術品的理性平臺,給投資者一個投資的理由。
關鍵詞:南昌 藝術品交易 市場 現(xiàn)狀 思考
南昌作為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無論從文化方面,還是從藝術方面來看,它都有著很深的底蘊。近年來,隨著全國各地藝術品經(jīng)營機構的蓬勃發(fā)展,南昌也成立了許多藝術品的經(jīng)營機構和藝術區(qū)。但是,這些機構卻并未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藝術品的收藏與交易仍停留在小眾群體,難以大范圍的普及。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收藏專業(yè)知識匱乏,藝術品交易市場混亂
“亂世藏金銀,盛世興收藏”這句老話正適用于當今社會,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產品的需求也越來越多,藝術品也隨之逐步走進平常百姓家,成為家庭中的擺設和裝飾,它不僅能作為投資,還能提升人們的精神品位。但筆者發(fā)現(xiàn),由于藝術品市場存在法律的缺失,導致很多投資者不敢做“吃螃蟹”的第一人。如在南昌市榕門路上,筆者在許多經(jīng)營藝術品的門店里,可以看到隨便一件藝術品的起價都在上千元,不少普通消費者認為相比黃金、股票、房地產等投資產品,藝術品投資收藏的風險過大,專業(yè)性太強,它要求收藏者必須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這是導致藝術品交易市場門庭冷清的主要原因,也使得它只適合專業(yè)圈子和群體之間的內部交流。
二、藝術品真假難辨,投資風險巨大
筆者有位朋友曾在南昌市榕門路一家畫廊里以8000元的高價購買了一幅當代著名畫家的山水畫。經(jīng)鑒定之后,證明這幅畫是假的。于是,朋友便拿著這幅畫,找到店家要求退換。可是,該店的老板卻說,沒有任何證據(jù)證明該畫是贗品,不予以退換。當時,朋友氣憤地表示,以后再也不會購買藝術品了。從這個事件中可以看出,藝術品市場的買賣具有特殊性,它的交易既不受市場機制的約束,也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進行規(guī)范和保護,所以一旦發(fā)生糾紛,消費者會因為缺乏證據(jù)而難以維權,賣家可以概不認賬。
法律漏洞的形成,會導致一些賣假者出售贗品,既能收獲高額的利潤,又能逃脫法律的制裁,致使藝術品市場贗品泛濫,進一步提高了藝術品投資的風險,消費者群體急劇萎縮。所以,誠信危機是南昌市藝術品市場發(fā)展的瓶頸。
三、受眾面不廣,藝術品投資盲目
這幾年,各種畫廊及藝術區(qū)作為一個新興的產業(yè),在南昌開始發(fā)展起來。如791藝術區(qū)、699藝術區(qū)、樟樹林創(chuàng)意產業(yè)園等,為大眾提供了更廣闊的藝術品參觀的良好平臺。但是,筆者不難發(fā)現(xiàn),當新鮮之風吹過之后,不少畫廊難以維持下去,特別是一些現(xiàn)代藝術展館,大部分普通觀眾難以理解抽象派、現(xiàn)代派、表現(xiàn)主義,更別說花錢去購買這些作品了。相反,一些“大師”“名家”的作品經(jīng)過炒作,可以賣得出人意料的高價,即使很多不懂其內涵的人也趨之若鶩。投資者過分注重投資與回報,忽略了藝術品中蘊含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與藝術價值,違背了藝術品收藏的目的與本意,把藝術品收藏等同于普通商品的買賣,使得藝術品市場出現(xiàn)一片混亂的局面,這就形成了當下南昌市藝術品交易市場的“畸形”面貌。
雖說目前南昌市藝術品投資市場比較混亂,但是它正處于發(fā)展的初級階段,難免會出現(xiàn)問題,遇到困難。筆者認為,一方面,針對南昌市藝術品市場存在的諸多問題,有關部門應該行動起來,建立一個誠信機制,為愛好藝術品者搭建一個藝術品收藏的良好平臺,給投資者一個投資的理由;另一方面,消費者不要盲目地收藏藝術品,應先加強自身的學習,以免帶來經(jīng)濟損失。只有這樣,才能將藝術品市場推向良性的局面。同時,南昌市還要建立相關的行業(yè)協(xié)會,充分發(fā)揮民間團體、行業(yè)協(xié)會的積極作用,開展各種形式的研討、展覽、學習、交流等活動,豐富收藏家的審美情趣,提高藝術修養(yǎng),以知識性和學習性引導收藏群體。
※本文系南昌市“十二五”(2013年度)社科規(guī)劃課題項目“畫廊地域性管理模式研究——以南昌市為例”,項目編號:Wh201333。
(作者單位:南昌航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