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春柳
摘 要:課堂提問是一種有效和慣用的教學手段,更是一種教學藝術,并且是教學中用得最多的而且又富有藝術技巧的一種方式。在語文教學中,重視課堂提問,掌握課堂提問藝術,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本文闡述了課堂提問藝術的作用、課堂提問必須遵循的原則、幾種常用的提問方式方法以及課堂提問中應注意的問題,有助于指導和研究課堂教學提問。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問技巧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5-161-01
問題是學生提高學習能力的基礎,是創(chuàng)新學習的關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探索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勤動腦愛思考的好習慣。著名教育家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敝粚W習,不思考,是學不到知識的;只思考不學習,就會陷入空想的境地,最終一無所獲?!皩W”離不開“思”,“思”必須有利于“學”,學與思是鳥之雙翼,車之兩輪,缺一不可。因此,在課堂老師提問,學生舉手發(fā)言,這是課堂教學中很普通的現(xiàn)象。但細細觀之,卻也是心態(tài)種種氣象萬千。
有的老師話音剛落,“刷”一聲,頓時小手如林。有的老師再三啟發(fā),望眼欲穿,仍不見“一草一木”。有時孤芽獨秀,有時三三兩兩……有的小手剛剛露出桌面,似舉非舉;有的小手端端正正在課桌上挺立,顯得從容自若;有的小手高高舉起,充滿自信;有的把手臂伸直了仍嫌不夠,使勁往上舉,身子傾斜著;更有甚者,屁股干脆離開了座位,半蹲半站,生怕老師看不到……
其實,課堂提問很有講究。叫誰回答呢?如果是一般的問題,抽學習成績最好的和最差的來提問都沒有意義。透過課堂提問,我們可以看出教師的教學水平與教學思路,什么時候需要提問題,提什么問題,怎樣提問題,教師都要在把握教學目標﹑學生素質的基礎上,科學巧妙地設計,以起到檢查學習效果、鞏固已有知識、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促進知識遷移等作用,通過了解課堂情況,適時進行調整。老師提問了,沒有一個人舉手,說明問題太難了;老師提問了,全班都舉手了,說明問題太簡單了。根本不用提問;老師提問了,只有少部分學生舉手,那說明所提問題也許正是該提的問題。下面我就淺談一下我對教師課堂提問的幾點技巧、方法:
一、把握提問時機
課堂提問選擇時機非常重要,我們在提問時,不僅要在微觀上考慮問點是否優(yōu)化,問法是否藝術,而且要從宏觀上總覽全文,使每個問題的提出都處于最恰當?shù)臅r機。一般來說,可以選擇下列時機:當學生思維受到局限無法突破時;當學生受舊的知識影響很深,而無法順利實現(xiàn)知識遷移時;當學生若有所悟、情緒高漲、躍躍欲試時……誠如孔子所言:“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
二、遵循提問順序
系統(tǒng)論認為,任何事物越是有序化,其效能就越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提問設計應循什么“序”,才能“漸進”,甚至“躍進”呢?我認為應遵循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思維發(fā)展規(guī)律、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和語文教學規(guī)律。
1、由點及面。
語文教材中知識點的作用并不是一致的,集中力量解決那些重點、難點問題,能最有效地達到教學目標。教師抓住教材中的這些點設問,然后從這一點擴散開去,提出一系列問題,形成提問系統(tǒng),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到思想內(nèi)容進行深層的思索,由一點而及全面地把握課文內(nèi)容。
2、由表及里。
語文教學的關鍵也就是幫助學生抓住語言文字即字、詞、句、段,深入挖掘其所蘊含的深刻意義,從而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如教學《林沖棒打洪教頭》一文,我要求學生品讀洪教頭的穿著打扮和言行舉止,注明自己的心得,然后參加討論:洪教頭怎么戴帽子?怎么入席?怎么嘲諷?怎么挑戰(zhàn)?問題層層拓展,性格步步凸現(xiàn),由外表到內(nèi)心,展現(xiàn)出一個粗魯傲慢,狂妄浮躁的鄉(xiāng)下拳師的可笑形象。
3、由淺入深
課堂提問必須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層層遞進,步步深入,最終達到“跳起來摘桃子”的理想境界。
三、注重提問變化。
提問是一門高超的教學藝術,而教學藝術的活力在于創(chuàng)新。因此,有效的提問需要問題設計者傾注心血,不斷追求創(chuàng)新。只有這樣,設計出來的問題才能做到問法新穎,形式靈活,富有情趣,從而為學生所喜聞樂答。
1、變直為曲。
直,就是直接發(fā)問,問點顯露,問題明確,學生容易回答。但直問的最大弊端在于形式呆板,缺少變化,難以激發(fā)學生思維的欲望。
曲,就是曲問,就是不從正面發(fā)問,而是繞道迂回,旁敲側擊,問在此而意在彼。曲問的妙處在于含蓄生動,饒有情趣,讓學生有足夠的思維時空,從而調動學生答問的積極性。因此,在教學中恰當運用曲問,可以提高答問的效果。
2、化順為逆。
順,就是順問。教師按照一般的邏輯和時空順序發(fā)問,學生只需順藤摸瓜。順問的最大不足在于思維的價值不大,而且多次的順向提問,學生的思維還會出現(xiàn)暫時性抑制。
逆,就是逆問。它是從相反的視角切入問點,要求學生利用事物之間相反相成的矛盾關系回答問題。逆問的妙處在于借助正反對比材料,構成矛盾情境,從而啟發(fā)學生多角度去思考問題,訓練了學生全面地看問題的辯證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