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領邦
摘 要:數學是小學階段的必修課,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發(fā)展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現(xiàn)階段,很多學生對數學學科具有排斥的心理。究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學生對數學沒有興趣。要想學生在數學學科的學習上取得成效,就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培養(yǎng)學生興趣的方法就是符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方式。就以趣味性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性展開了初步探討。
關鍵詞:趣味性;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
新課改強調,課堂的主體是學生,所以教學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教學中,教學任務和目標是教師教學的方向燈,但是所采用的教學方法要根據學生的數學實際進行切入,教師要充分認識和尊重學生的數學現(xiàn)實,巧妙設計,以促進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一、課程導入部分貼近實際生活,提高數學的趣味性
興趣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前提,有了興趣才能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索,而探索又是學生取得成功的關鍵步驟。學生對數學學科興趣低,大部分原因是因為數學的思維較為抽象,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這就要求教師要將數學的抽象轉化為形象。
例如,在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時,教師可以利用貼近實際生活的問題來引導學生。教師可以準備一個長方體紙箱,告訴學生這個紙箱是班會上要用的,為了美觀,現(xiàn)在要用彩紙將其包裝起來,教師可以適時提問:應該怎么剪紙呢?每張紙要剪多大?一共要用多大面積的彩紙?讓學生幫助教師解決實際問題,不但使教學充滿了趣味性,而且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也完成了教學任務。
二、讓練習充滿趣味性
教師在教學時,要讓課堂鞏固練習部分充滿趣味性,學生整節(jié)課都在趣味中學習,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最佳辦法,課堂效率也會自然提高。
俗話說:“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苯處熆梢愿鶕滩牡奶攸c,設置趣味練習,讓問題和學生的認知發(fā)生沖突,這樣學生就會起疑,以此激發(fā)出學生的求知欲。
三、輕松自主的課堂環(huán)境,是保持課堂趣味性的根本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一定的分辨能力,假如教師的上課方式是學生自己喜歡的,那么學生的積極性自然就高,學生的上課情緒就是愉快的,就會越來越喜歡學習。隨著新課改的實施,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而小組探究式學習是課堂中較為常用的教學模式,也深受學生的喜歡,但是教師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安排不同的任務,確保學生的全員參與,保證課堂的教學效果。
總之,小學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較強,以形象思維為主,這些都是小學生較為明顯的特點。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抓住學生的特點,展開趣味教學,從而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羅潔,鄧玉敏.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探索[J].改革與開放,2009(07).
(作者單位 湖北省十堰市房縣)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