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娟
【摘 要】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學生的必修課之一,開設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學會做人做事,學會理性看待社會現(xiàn)象,分析社會問題。近些年來,很多思政課教師都感覺課很難上,教學效果不好,積極的進行教學改革。本文是在半年的實際教學改革之后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總結出思政課改革的一些經(jīng)驗,并予以總結分析。
【關鍵詞】調查問卷;分析;思政課;改革
根據(jù)教育部的要求,我校開設了兩門思想政治理論課:《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高職院校學生的必修課之一,其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學生在掌握科學知識的同時學會做人做事,學會運用理性思維正確看待與分析社會問題,最終能成為一個德才兼?zhèn)涞挠杏弥?。但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很多思政課教師也發(fā)現(xiàn)上課效果欠佳,究其原因:有教學內(nèi)容的“純理論”導致學生提不起興趣的原因,也有學生普遍比較浮躁,靜不下來,潛心修學的原因,同時也有教師教學方法古板,無法吸引學生的原因。要提高思政課的教學效果,讓學生愿意聽、喜歡聽并從課堂中有所收獲就必須對教學方法等予以改革。
一、調查問卷及其分析
我們針對高職學生的特點,在思政課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外又增加了很多新的教學方法,以下結合問卷調查結果予以詳述:
問題1.你對每節(jié)課的“五分鐘時事共享”評價如何( )
A.很好,及時了解時政 (53%) B.還行,可以聽聽 (47%)
C.一般,可有可無 (0%) D.沒意思,不感興趣 (0%)
分析:“五分鐘時事共享”是在每次課前五分鐘讓學生對近期的重要國內(nèi)外新聞進行簡述,并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一方面讓大家及時了解時政,另一方面也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數(shù)據(jù)也表明學生對此方式比較認可。
問題2.你與老師有沒有在課后通過QQ等方式繼續(xù)交流( )
A.經(jīng)常 (9%) B.偶爾 (44%) C.從不 (47%)
分析:教師向學生公布了QQ號,方便學生與教師進行課后交流。有53%的學生曾經(jīng)進行過交流或者訪問過教師的空間、留言等,雖然比例不是很大,但也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既幫助一部分同學解決過實際問題,也通過這種方式拉近了師生關系,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
問題3.你認為教師不定期使用討論、辯論等教學方法對增強教學效果
A.非常有幫助 (22%) B.有幫助 (76%)
C.幫助不大 (2%) D.沒有幫助 (0%)
分析:討論式教學是我們這次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式,從改革效果來看非常成功。一般是就某一則新聞或社會現(xiàn)象或經(jīng)典案例讓學生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進行自主發(fā)言,最后由教師結合知識點進行總結。討論課中大部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但也有些同學因為膽小等原因不敢開口,應該繼續(xù)多開展討論式教學,讓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改變?yōu)閷W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更好的提高教學效果。
問題4.對于老師上課推薦的書籍,你會不會認真閱讀( )
A.每次都認真閱讀 (7%) B.有時間看一下 (93%)
C.基本不看 (0%)
分析:為拓展學生的思維,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教師有時會推薦學生在課后閱讀一些書籍或者查閱一些資料。例如在講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時要求學生課后瀏覽郭明義的微博,閱讀《平凡的世界》,從調查效果看認真閱讀的學生只有7%,大部分學生只在有時間的情況下會看一下。這一改革方式還需要進一步深化,提高最終效果。
問題5.關于思想政治理論課,你最喜歡( )方式?(可多選)
A. 傳統(tǒng)理論教學授課 (13%) B. 看教育宣傳片 (94%)
C. 專題討論 (83%) D.其他 (10%)
分析:調查顯示學生最喜歡的教學方式是BD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會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偶爾安排相關的視頻,例如每年的《感動中國》節(jié)目,我們會要求學生觀看,這些平凡又讓人感動的人物事跡往往會觸動學生的內(nèi)心,比教師的無數(shù)次說教更有感染力、說服力,更有教育意義,效果非常好。專題討論也是學生最喜歡的教學方式之一,以上已經(jīng)說明,不再贅述。
問題6.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要求理論聯(lián)系實際,你最喜歡的社會實踐方式
A. 參觀考察 (16%) B.社會調查 (43%)
C.志愿者服務 (32%) D.校外走訪 (10%)
E.演講比賽 (42%) F.法院聽庭 (27%)
分析:針對學生要求增加實踐環(huán)節(jié)的要求,我們在課外組織了“我心中的歌”演講比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就某一主題展開的社會調查,讓學生了解一些社會變化,引導學生對國家發(fā)展形成正確的認識;組織學生到東韓村參觀考察,了解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的發(fā)展;與院團委共同組織志愿者幫助孤寡老人、貧困家庭;組織學生到法院聽庭,更深的掌握法律知識,樹立法律意識。從以上調查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學生對這些實踐方式最滿意的是BCE,我們也會據(jù)此在課后展開更多的實踐活動。
問題7. 你對思政課的總體評價( )
A.很吸引人,效果很好(91%) B.沒什么意思,很枯燥 (1%)
C.一般(8%)
分析:調查問卷的最后一個問題在于調查改革后的思政課效果如何,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91%的學生認為效果很好,很吸引人,但也有8%的學生認為一般,還需要進一步努力。
二、調查問卷分析總結
通過以上的調查問卷統(tǒng)計顯示這次的思政課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改革前學生對本課程總體認可度不高,主要在于教學方法太死板,教學內(nèi)容與社會現(xiàn)實脫節(jié)。我們根據(jù)這些問題,在課內(nèi)嘗試討論式教學、宣傳片教學、“五分鐘時事共享”等,效果良好。在課外通過QQ等方式與學生繼續(xù)交流,推薦學生看好書、參觀考察、志愿者服務、參加演講比賽等都受到了學生的一致好評,既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又真正發(fā)揮了思政課的引導作用,讓學生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