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淑琴
摘 要:興趣是人類的一種心理特征,具有明顯的趨向性特點。從小學語文教學實際出發(fā),就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生興趣;教學模式
學生如果對某件事情產(chǎn)生了興趣,就會非??释ヌ骄克膴W秘,并且會積極主動地開展探究活動。那么怎樣才能通過課堂教學來激發(fā)學生興趣呢?
一、用激情激發(fā)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進行教學時,教師應充滿激情,要把教學內容跟自己的情感融合到一起。要利用豐富的形體語言來講授教材內容,同時把學生情緒也納入自己的激情中。如:在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課文時,我們可以通過提前做好的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西沙群島的優(yōu)美景色和豐富海產(chǎn),然后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他們想象假如到了海底,看到的珊瑚是什么樣的?海參、龍蝦等都是什么樣的?學生看完課件后,很容易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進而在學習中表現(xiàn)出更高的積極性。
二、采用疑問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提問是課堂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意在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興趣。通過提問,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鍛煉學生的語文思維,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容易忽視提問環(huán)節(jié);或者提出的問題瑣碎、繁雜,缺乏思考價值,不足以發(fā)揮提問教學的效率。因此,在教學中提問要目標明確。如:在教學《稱象》時,可以提出問題:“如果讓你來稱象,你會想到什么辦法呢?課文中曹丕想到了怎樣的方法呢?”這一問題將文章重點牽引出來,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熱情。
三、利用開放式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了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形成了一種教師在課堂上講學生在底下聽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失去了積極性,形成了對教師的依賴性,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課堂效率。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要以學生為中心,了解學生的喜好和想法,然后根據(jù)學生的想法準備材料,并作為一個引導者去帶領學生一起討論和探究,讓學生大膽發(fā)言,積極討論,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人。如:學習《迷人的張家界》這篇課文時,我將課堂交給了學生,讓學生先自己了解張家界,然后以討論的方式將自己了解的知識互相分享,以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最后將準備的材料和知識拿到課堂和學生一起討論,以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課堂教學更加有效。
總之,只要我們老師肯在教學中創(chuàng)新,就一定能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郭小紅.如何構建和諧語文課堂[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1(14).
(作者單位 吉林省梨樹縣雙河鄉(xiāng)中心小學校)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