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宇
摘 要:從北美的獨立戰(zhàn)爭以來,美國文學還是處在一個初始的階段,在此階段美國的文學還是擺脫了殖民地的禁錮,進而走向本土化的發(fā)展趨勢?!蹲詈蟮哪鞲扇恕肥菍吔貐^(qū)的全景式的描繪,里面蘊含了美國本土的文化理想,從地域風格上來看,自然風光到英雄人物的精神都體現(xiàn)了美國本土追求自由、民主的理念,演繹出了美國本土文化的風采。
關鍵詞:庫珀;邊疆小說;本土文化;美國精神
[中圖分類號]:J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35--01
《最后的莫西干人》描述在美國的西部尚未開發(fā)之前,美國處于動蕩的階段,大部分的人與自然都在進行激烈的斗爭,這些局面正是故事在庫珀《最后的莫西干人》中體現(xiàn)的是淋漓盡致,成為美國本土文學崛起的奠基之作。庫珀之所以會選擇西部的邊疆地區(qū)為主要的原型和背景,是因為首先要探討的是作家創(chuàng)作時期的政治和文化的背景,在庫珀生活和從事的創(chuàng)作時期正是一個很有故事的歷史年代,而在此之間邊疆的問題是當時那個時代最重要的突出問題。在庫珀的所有作品當中,占據(jù)較為中心的位置正是邊疆題材的位置,并成為美國文學的經(jīng)典之作,英國作家勞倫斯也對該作品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認為庫珀是美國經(jīng)典作品的老式款,是具有屬于美州特有的,而不是屬于世界的任何一個地方的。從這一點看來,庫珀正是朝著美國本土文化的發(fā)展方向進行創(chuàng)作。當美國的作家們正在極力的擺脫英國的文學作品的影響時,庫珀就已經(jīng)把他的近期歷史溶于自己熟悉和喜愛的背景當中,因此,《最后的莫西干人》以神奇瑰麗的西部荒原為創(chuàng)作的背景,把西部的自然風光和邊疆的民族融合歷程作為自己寫作的思考之路,并從文學的作品當中展現(xiàn)美國的民族歷史。
一、自然景物的出神如畫
《最后的莫西干人》在很多讀者看來,風景的描寫最為優(yōu)美,但是,其中卻隱含了更加深刻的寓意。在文章多處運用了大自然的描寫,這不僅僅是體現(xiàn)了美國西部地區(qū)的風景優(yōu)美,更多的是體現(xiàn)出了美國民族的寓意,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和作家值得深思的地方。作品當中的景物描寫不僅僅是描寫,更多的是一種藝術上的加工而形成的特定的藝術形象。這些帶有象征意義的景物描寫正是創(chuàng)作者自身對于大自然的認識,同時更想讓讀者了解到更加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通過自然景物的烘托現(xiàn)象民族之間的融合,這也是作者想要揭示的內涵。在作者的描寫當中,美國的邊疆地區(qū)不僅僅只是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更是一種文化意義上的深化,意味著文明與野蠻之間的沖突。西部即使不是文明人所居住的地方,但是更比文明還要文明,它們有著醇厚的本性,是作者特意給予的象征景物的描寫。
當庫珀面對自然與人之間的關系時,《最后的莫西干人》一方面是將景物作為作家創(chuàng)作的開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通過人對自然的關系體現(xiàn)出來的,另一方面是強調了作家的主體意識與作品自然風光的融合。人與人的社會關系是通過人與自然的關系而展現(xiàn)出來的,而人的主觀心理則是由外在自然激活并通外在自然表現(xiàn)出來的。因此,在庫珀很重視對自然環(huán)境的描寫來介紹人的生活現(xiàn)狀和存在的價值。在小說當中,在這片土地上生活著印第安人的居民,他們是對自然的尊重,對一草一木的敬畏。然而在這片荒蠻的土地上竟然出現(xiàn)了印第安人與移民之間的沖突以及傳統(tǒng)文化與移民之間的文化沖突,和平地方演變成了戰(zhàn)爭之處。
二、獨具特色的人物形象
《最后的莫西干人》有著鮮明的人物,更加體現(xiàn)出來的是英雄主義和印第安人的生活習慣。作者讓這些鮮明的人物形象活躍在觀眾的眼前,讓他們與自然有著和諧的關系,這樣成為了美國本土文學的突出表現(xiàn)。在作品中,居住的只有三個人為一族的印第安人,人物塑造的是最具本土文化特色的人物形象,他們恪守老族留下來的規(guī)矩,生活方式以游獵為生存手段。
在眾多的人物形象當中,邦波的性格特性更值得觀眾關注。在作品當中,作者是這樣描寫邦波:“那個白人,從他沒有被衣著遮住的那部分軀體上來看,顯然是一個從小就歷經(jīng)了辛苦的人,他的肌肉雖然很發(fā)達,但是并不是很豐滿,而且是略顯瘦弱。但是,他的每一根神經(jīng),每一塊肌肉,看來是因為長年歲月的餐風飲露和茹苦含辛,鍛煉得十分堅強和結實。盡管是在他看來一貫的多疑,可是他的面容不但是毫不狡黠,而且此時此刻,還有一種剛毅誠實的表情?!币虼耍谧髡吖P下的他看來是艱苦耐力的形象。邦波是一個具有多層含義上的人物形象,他一直都是和印第安人生活在一起,森林的生活以及生活方式都是影響著他自己的生活習慣。他熱愛大自然、同時也渴望在大自然中的自由翱翔。與此同時他是一個白人,生活環(huán)境和他白人的秉性讓他保持著良好的生活品質,只是他不再接受白人的人生價值觀,對于白人所具有的行為方式也是不再認同了,而是選擇了個人的游俠式的生活。
三、結語
庫珀的《最后的莫西干人》是美國小說界中最有特色的作品之一,也給予了世界文學增加了不少的文學光芒。《最后的莫西干人》描述了美國的本土上的民主文化,彰顯了美國那一時代英雄主義的色彩,是美國精神的體現(xiàn)。
參考文獻:
[1] 張長輝. 生態(tài)批評視角下的《最后的莫西干人》中的鷹眼形象解析[J]. 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05)
[2] 嚴玉丹. 淺談小說《最后的莫西干人》中“鷹眼”父子的自由觀、正義觀和愛情觀[J]. 資治文摘(管理版). 2010(04)
[3] 杜寧,吳金蓮. 淺談《最后的莫希干人》折射出的印第安文化[J]. 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5(03)
[4] 朱乃長. 美國文學史上的經(jīng)典之作——《最后一個莫希干人》藝術論[J]. 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0(03)
[5] 王旭東. 從《最后的莫希干人》評庫柏的種族、等級和性別觀[J]. 皖西學院學報. 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