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明
摘 要: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決定了信息技術的重要性,主要從合作學習、激發(fā)興趣等幾個方面對實現(xiàn)信息技術教學方式的實效性提出了具體的看法。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學生主體;學習興趣;合作學習;自主探究意識
眾所周知,信息技術是一門講求科學性、實效性的學科,對學生的課堂實踐要求較高,而現(xiàn)實中的課堂則是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不深入、課堂效率不高,缺少對信息技術實效性的重視。
一、充分認識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教師的授課目標是學生,而并不是成績,因此,在日常授課當中教師要給予學生重視。要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對學生的心理要準確地進行把握,例如,在生活中學生使用計算機通常是上網(wǎng),在進行閩教版信息技術五年級的知識講授中,就可以向學生教授如何上網(wǎng)、如何進行網(wǎng)頁圖片保存以及收發(fā)電子郵件等健
康的上網(wǎng)方式,使學生能夠有效地利用網(wǎng)絡來獲取健康積極的
知識。
二、增強課堂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學生的天性就是好玩,因此可以通過計算機游戲來調(diào)動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增加課堂的趣味性。例如,可以利用蜘蛛紙牌等簡易的游戲使學生認識到計算機學習中的樂趣,使學生愿意并自主地進行學習,不僅如此還能開發(fā)學生的智力,達到雙重的
效果。
三、重視合作學習這一重要方式
在學習中一個人是不能解決所有問題的,因此小組學習可以集思廣益,在與同學的不斷溝通與討論中學習彼此的思考方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例如,在六年級的教材中關于幻燈片制作的一部分,將學生進行分組,通過小組合作來進行幻燈片的制作,然后將各小組的作品進行展示,在比較中認識自己,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
學生不能一直將教師的督促當做自己學習的動力,因此,教師要注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yǎng)。教師要創(chuàng)設適當?shù)那榫尺M行教學,讓學生快速地投入學習當中,在學習中發(fā)現(xiàn)信息技術的樂趣所在,帶動起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同時將大任務分解成小任務使學生在一步步的解決中增強學生的成熟感同時使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得到培養(yǎng)。
在信息高需求的今天,信息技術作為一項必要的課程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了補充。信息技術不僅能夠進行信息的傳播,增強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還有利于文化的傳播。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決定了它的重要性。在應試教育向素質(zhì)教育轉變的今天,學生信息技術的扎實掌握,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
參考文獻:
郭芳明.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模式探究[D].南昌大學,2013.
(作者單位 福建省柘榮縣城關小學)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