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月媚
【摘要】在新課標指導下重視學生的角色,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也成為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重中之重,本文總結了課堂中激發(fā)學生興趣,發(fā)揮學生在教與學中的作用的幾點體會。
【關鍵詞】初中 生物教學 注意力 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4-0169-01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初中生來說,興趣是學習的“催化劑”,是學生學習活動中最活躍的成分,也是學生學好某一門課程的入門向導。當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產生濃厚興趣后就會自主地進行學習。因此教師要做的是怎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有趣、的教學內容能使學生產生新鮮感,激起他們的濃厚興趣,他們就會愿意學,喜歡鉆,自主地動腦筋探索知識奧妙,從而激發(fā)求知欲[1],對生物學的課程教學效果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本文從培養(yǎng)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方面提出的幾點建議和體會。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在當前生物教學課堂中,很多老師忽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把知識記憶當做是教學結果檢測的唯一標準,導致在課堂上以結果為準,沒有利用課堂中提問的作用,不能有效地活躍課堂氣氛,學生學起來也比較吃力。
課堂是引導學生學習的最基礎的陣地,對于每節(jié)課,我們都要好好利用,做好充分準備。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把學生帶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中去。我們打個比方,在講到植物種子時,可以引用這樣的謎語吸引學生:“ 麻屋子,紅帳子,里面住著個白胖子?!睂W生聽了這則謎語,再聯(lián)系課本,很容易就能說出了答案。教師再進行追問:“ 麻屋子”指什么?“ 紅帳子”指什么?“ 白胖子”指什么?它們合起來叫什么?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并對生物學知識產生了濃厚興趣。在講到血液的組成這個部分時,教師可以結合日常生活,讓學生談談對血液的認識,根據(jù)這些生活經(jīng)驗讓學生主動思索,進行探究,最終掌握血液組成這個知識。因此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時,一定要考慮到提出的問題是否貼近學生的生活,是否具有趣味性或者能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從而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fā)學習興趣[2]。
二、結合學生經(jīng)驗,重視實驗
生物學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科目,實驗無疑就是實踐的一個重要方面,重視生物學實驗教學是生物學教學的重中之重[3]。并且初中生對未知事物具有極強的好奇心,是知識和能力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從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看,他們的思維能力達到一定的高度,能根據(jù)假設進行推敲、演示、最后得出結論,具備動手做實驗的能力。通過動手實驗,學生不僅加深了對生物學知識的理解,更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積極思考的習慣。比如,七年級的生物教科書上冊內容豐富,并且大部分內容都是與學生生活相關聯(lián)的,如果只是講解不重視實驗就不能滿足學生的要求,教師要把課堂實驗交給學生,讓學生去自主探究。例如,在講到實驗“探究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時,我們帶領學生在實驗室進行,在老師引導下,把主動權交給學生,以與學生生活相關的內容引導學生進入實驗,滿足學生的好奇心,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還增加了生活常識。
三、寓游戲于教學
愛玩是學生的天性,游戲也是學生喜歡的一種形式[4],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目標,學生的性格特點設計游戲,吸引學生,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傳染病”教學中關于傳染病傳播的三個環(huán)節(jié)是比較抽象的知識,學生學起來也比較枯燥,我們可以在教學中設計這樣的小游戲,寓游戲于教學。將白紙在石蕊溶液中(或其他酸堿指示劑 ) 浸泡后晾干,做成鼻子形狀的小面具佩戴在一位學生的手背上,并將手背向前舉到和臉的中部齊平的位置。另一位手持盛有白醋噴壺的學生站在這位學生的前面,隨著“阿嚏”一聲,白醋噴灑出去,隨即第一位學生的鼻面具子上有幾點紅色。表明已經(jīng)感染上了“感冒病毒”。這樣的小游戲,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生從這個小游戲中,能明白手拿噴壺的學生是傳染源,噴灑的白醋飛沫是傳播途徑,手拿面具的學生是易感人群。這個游戲也可以讓全班學生參與和體會:班級其他學生手背上也帶上鼻子面具,剛才感染“病菌”的兩位學生拿白醋噴向其他未感染的學生,如果這些學生也受感染,那么他們隨即又將白醋噴向周圍學生,瞬間除了一些躲閃及時的學生以外,其他學生的鼻子面具都有了紅點。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習,增加學生之間的感情,而且也讓學生更好的理解了課文上比較抽象的知識。
四、充分利用教學媒體
初中生處于青春期好動的階段,對于枯燥的知識,不能很好地學習,在課堂上容易走神,我們可以采用適當?shù)姆椒ㄎ龑W生的注意,而教學媒體具有直觀明了的特點,通過多媒體動畫,視頻等使學生的注意集中到老師身上,教師充分運用教學媒體的優(yōu)勢,使生物教學生動具體,改變傳統(tǒng)的單一的教學模式,使學習成為興趣。我們不妨拿生物學教學中血液循環(huán)一章的學習為例,這一章是比較枯燥的,而且相對來說較難記憶和理解,尤其是血液在肺部由靜脈血 變?yōu)閯用}血這一過程較抽象、難理解,如果我們利用動畫視頻進行教學,學生們理解起來相對簡單一些,而且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使學生們更愿意去聽課學習,提高了課堂效果。
做到以上這幾點需要多方面的配合,除了學生的因素外還有教師的因素,教師也要注意自身素質的提高,不斷學習,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學方式,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適應新教材和新課改的要求,堅持以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才能出色地完成教育引導者的角色。
參考文獻:
[1]李志明. 新課標下農村初中生物學探析[J]. 學科交流,2013.
[2]謝萍. 淺談“重要概念”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的形成[J]. 學科教學,2013.
[3]劉亮. 初中教學方法的探究與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J]. 科技教育,2013.
[4]陳亞椿. 關注重要概念的形成,促進初中生物學教學[J]. 中學生物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