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麗蘭
摘 要: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活動中,讓學生自主參與教學活動是素質(zhì)教育思想的基本體現(xiàn),是學生生理心理發(fā)展的要求,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由此我校開展了“先學后教”的課堂教學模式。這一教學模式恰恰凸顯了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怎樣教給他們學習方法,讓學生由“要學”到“學會”,最后過渡到“會學”。結合一年來的實踐及實施進行了初步的探索、嘗試,在先學后教的實施過程中形成了一些對如何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的看法。
關鍵詞:先學后教;自主學習;自學能力
義務教育階段是一個人自學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小學數(shù)學課程要為學生的自學能力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必須給學生進行數(shù)學化思維的機會,并教會他自學的方法。古人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薄跋葘W后教”的這一課堂教學模式恰恰凸顯了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怎樣教給他們學習方法,讓學生由“要學”到“學會”,最后過渡到“會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培養(yǎng)自學能力,指導學生逐步學會看書,提出問題,歸納知識
用好、用活課本,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自學能力,逐步形成研究性、探索性的學習方式。學生能不能通過自學解決數(shù)學問題,關于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要在課堂上短短幾十分鐘內(nèi)由學生自主地通過自學課本來完成學習任務,確實困難。因此,在“先學后教”的實施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應從抓預習開始,充分利用現(xiàn)行教材中“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這一編排特點,“先學后教”這一模式開始實施的第一個月,我會利用課前十分鐘提前將學習內(nèi)容告訴學生并提出相應的預習要求,一開始時每一節(jié)課的內(nèi)容都要向?qū)W生提出明確的問題,使學生感到預習有路,思考練習有方,如,指導學生看懂書上的數(shù)學表達方式,抓住重要的詞和句,依據(jù)自學提綱,尋找答案,理解抽象句子的含義,隨著預習活動的開展,逐步將預習的層次從有預習要求轉變?yōu)闊o一定要求,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自我反思“從課本中我能學到些什么知識?”“我能從中發(fā)現(xiàn)些什么知識?”“還有什么疑惑的地方?”,真正為學生做好充分參與課堂集體探究學習活動的準備,為主體獨立參與學習,發(fā)揮主體作用奠定基礎。
二、加強動手操作,指導學生初步學會抽象概括的思維方法
“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操作”是小學生的愛好,興趣和愛好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在學習中,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無非有兩個,或從別人的傳授中獲得,或從自己的學習中獲得。而通過自學獲得的知識往往會記得更牢。并且,學生通過自學獲得新知時,會產(chǎn)生一種愉悅的心情,這在一般學習中是不可能體會到的。數(shù)學知識具有不同程度的抽象性,為適應學生的思維方式,指導學生抽象數(shù)學知識和原理,就需要提供豐富的直觀材料,通過觀察、操作、比較、分析獲得大量感知認識,建立表象,以此作為進行抽象數(shù)學知識的支柱。實踐證明,這是指導學生逐步學會抽象概括的一種重要方法。如,在教學“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時,先讓學生去準備長方體和正方體實物,并讓學生根據(jù)實物進行填空:長(正)方體 個面, 條棱, 個頂點,以及面之間的關系,棱的特點等。讓學生動手操作,既培養(yǎng)他們的數(shù)學空間觀念,又體驗參與學習活動的樂趣。又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時,先讓學生做長方體的展開圖,在做的過程中思考哪些面的面積相等?每個面的長和寬與長方體的長、寬、高有什么關系?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通過比較觀察,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通過歸納總結,加深印象,幫助學生充分感受這些物體的基本特征,掃清學生學習新知的障礙。
三、精心設計問題,指導學生逐步學會思考的方法
在“先學后教”的課堂教學中,已經(jīng)不僅是“學到什么”,而更重要的是“學會怎樣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努力使“教學”變成“助學或幫學”,不是“授人以魚”而是“授人以漁”,要精心設計問題,加強學法指導,讓學生學會學習。如,教學“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時,我先復習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及其推導過程,然后我給學生提了4個小組討論的問題:(1)在學習計算三角形面積時,可不可以也運用平移轉化、等積變形的方法呢?(2)你打算把三角形轉化成什么圖形。你認為可以嗎?(3)動手拼一拼,看一看,想一想。(4)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思考、討論便可得出結論,并明白計算三角形的面積為什么要÷2的道理。接下來再學梯形面積的計算時,學生就掌握了轉化的思想。又如,在教學除數(shù)是小數(shù)的除法時,我給學生提了2個小組討論的問題:(1)如何計算除數(shù)是小數(shù)的除法(7.65÷0.85);(2)除數(shù)是小數(shù)的除法與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除法有什么區(qū)別(22.4÷4)。第二個問題通過舉例說明的提示,學生會很快地說出兩者的區(qū)別,從中讓學生懂得了學習兩者之間的區(qū)別方法可以用舉例說明。慢慢地,學生從教師針對每一種課型設計的問題中學到有用的思考方法,也就逐步學會了思考的習慣。
四、訓練語言表達,指導學生初步學會有條理地思維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正確的思維方法離不開語言的支持。創(chuàng)造機會,鼓勵學生敢說。不同年齡、不同智力基礎以及不同個性差異的學生,他們語言表達能力差別很大,但是不管怎樣,我們都要給全體學生說話的機會,說錯了不要緊,只要大膽說就可以。同時要讓學生認真聽別人說,提出自己的補充意見或不同意見,使學生說的水平進入到一個新的層次,逐步使學生從敢說到會說、善說、善辯,從而達到促進思維發(fā)展的目的。我在試教《百分數(shù)的認識》的時候,有這樣的一個問題:我們已學過了分數(shù),為什么還要學習百分數(shù)?這樣的問題,幾乎把全班考倒,學生不是不會解題,而是不知道如何表達,因為這個問題需要有例子做說明。以往我采取的方式都是學生不會表達那我就講解給學生聽,但這樣的效果是學生的語言得不到訓練。這次我換個方式,在第二次試教的班級,我就讓學生回家思考,第二天會的學生上來匯報,下課的時候我私底下詢問一個優(yōu)生她的想法,她也是表達不清,后來經(jīng)過我點撥,第二天請她上臺當小老師,當她表達完她的意思后,全班學生頓時豁然開朗,我趁機讓幾名學生學著說,這樣學生的語言又得到了訓練。
經(jīng)過一學年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也在逐步提高,學生也從“先學后教”這一課堂模式中摸索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樣的課堂教學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與主動性,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以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
參考文獻:
楊豫暉.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案例式解讀.小學數(shù)學.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
(作者單位 福建省廈門市寨上小學)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