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曉旭
摘 要:多樣化教學方法是新課程改革下的基本教學理念,是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所以,作為語文教師要轉變教育教學觀念,要認真貫徹素質教育下的基本理念,優(yōu)化課堂結構,促使語文課堂在教師多樣化的教學中更具有活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游戲情境;表演情境;自主學習;問題情境;多媒體
語文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價值不僅僅在于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還要充分發(fā)揮語文的價值,促使學生的能力水平和素質水平都獲得全面的發(fā)展。但是,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們過于看重分數(shù)與升學率,再加上一些教師思想的固化,導致語文課堂依舊呈現(xiàn)的是灌輸式的知識傳授,使得學生根本看不到學習的樂趣,因此,教師要根據(jù)教材內容的需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一則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二則為充分發(fā)揮語文教學的價值做好前提工作。所以,素質教育的語文課堂應該具有生機的,應該是能夠促
使學生獲得綜合性發(fā)展的。下面以幾個教學方法為例進行簡單
介紹。
一、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調動學習興趣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戲是由愉快原則促動的、它能滿足學生愛動、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而且注意的緊張程度也較高?!睂τ谛W中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好玩、好動是他們的天性。然而,如何釋放他們的天性呢?在新課程改革下,我們可以創(chuàng)設有效的游戲情境,讓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自由地學習,盡情地玩耍。
我們都知道識字是小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通常為了讓學生記住這些字詞,我們經(jīng)常會讓學生寫十幾次以上,但這在給學生增加壓力的同時并不能真正提高學習效率。因此,為了真正實現(xiàn)高質量、低成本的語文課堂,我抓住現(xiàn)階段孩子喜歡玩小游戲的特點將連連看改編成了“偏旁部首連連看”,簡單地說就是將一些字拆開,然后自由組合,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識字能力,而且,還可以擴大學生的詞匯量。例如,在教學《鄧小平爺爺植樹》時,由于本節(jié)課是讓學生學會認識“鄧、植、節(jié)、歲、齡、已、經(jīng)”等13個字,所以,為了讓學生輕松地記住這些字,在授課的時候,我將這些字的每部分都分開,并將順序打亂,讓學生自由將這些字重新組合在一起,這樣既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又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創(chuàng)設表演情境,激發(fā)學習欲望
對于具有很強的模仿力的小學生來說,創(chuàng)設表演情境可以很好地滿足其表演欲,可以讓我們在看到孩子們的多面性,使學生在盡情地展現(xiàn)個性的同時,也能獲得相應的知識。所以,在素質教育下,教師可以搭建一定的表演平臺,促使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獲得全方位的發(fā)展。
例如,在教學《夏夜多美》時,為了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也為了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在授課的時候,我組織了表演情境,首先,根據(jù)教材內容將學生分配成不同的角色,如,睡蓮、小螞蟻、蜻蜓、螢火蟲、旁白等角色,其次,引導學生將各自角色的內容勾畫出來,接著,讓各自熟悉自己的角色,并進入表演情境,令我意外的是,學生并沒有完全按照教材進行表演,而是加上了自己的特點,彎腰的睡蓮、搖頭的小螞蟻、兩只胳膊做翅膀揮動著的蜻蜓、自由飛翔的螢火蟲都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進而,讓學生在有感情的表演中體會夏夜之美和助人為樂的精神之美。
三、實施自主學習,培養(yǎng)主體意識
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能夠激發(fā)學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币簿褪钦f,自主能力對學生健全的發(fā)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以往教學過程中,我們總認為學生年齡小,開展自主學習就是浪費時間,根本沒有必要,從而導致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越來越差。所以,在授課的時候,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搭建自主學習平臺,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fā)展。
例如,在教學《巨人的花園》時,由于這是一篇童話故事,講述的是巨人、花園與孩子之間的故事。所以,在授課的時候,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也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我選擇了自主學習模式,首先,我引導學生按照“當巨人外出,孩子們玩耍時,花園的樣子——而當巨人回來,禁止孩子們玩耍時,花園變成什么樣子——當孩子們再次偷偷鉆進花園玩耍時,花園又變成什么樣
子——而當巨人訓斥孩子們離開時,花園又是什么樣子——最
后,當巨人拆除圍墻時,花園又變成了什么樣子”為線索進行自主學習,并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理解本節(jié)課的中心思想,最后,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明白美好的事物應該與人分享。進而在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培養(yǎng)的同時,思想品質也得到提高。
四、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提高探究能力
問題是探究的前提,是創(chuàng)新的基礎。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有效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養(yǎng)成自主探究的習慣。但是,長時間的觀察讓我發(fā)現(xiàn),學生的問題意識比較差,可以說是在部分學生心理,教師所說的一切都是正確的,他們已經(jīng)習慣了被動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根本沒有解決問題的意識。因此,作為現(xiàn)代化的語文教師要認識到這一問題,要創(chuàng)設有價值的問題情境,從而為高效課堂的實現(xiàn)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永生的眼睛》時,我采取的是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法,目的是讓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更大的發(fā)展空間。所以,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文本中人物的高尚品質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在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思考了以下幾個試題:(1)你怎樣理解題目中“永生”二字?(2)課文中哪些地方表達了琳達不愿意將母親的眼角膜捐獻的心情?(3)琳達為什么能夠轉變想法?(4)為什么寫女兒溫迪捐獻角膜的經(jīng)過要簡略地寫?……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并感受作者一家人的崇高精神。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對學生探究能力和情感態(tài)度的培養(yǎng)也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借多媒體技術,將課堂想象化
多媒體是現(xiàn)代教學的重要手段,恰當?shù)亩嗝襟w使用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枯燥的課堂形象化,而且,對學生突破課堂重、難點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課堂中多媒體技術的使用只能是輔助作用,不能成為主導,否則就會將課堂由傳統(tǒng)的“滿堂灌”轉變成“滿堂翻”,這樣的課堂不但不會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反而會招致學生的反感。因此,在授課的時候,教師要恰當?shù)厥褂枚嗝襟w技術,以為高效課堂的實現(xiàn)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桂林山水》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也為了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在導入課時,我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桂林的山水圖,一幅幅美麗的圖片,仿佛身臨其境,進而使學生以一顆積極的心態(tài)走進課堂。接著,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我還引導學生欣賞了文本中的一些優(yōu)美的句子,如,“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在大腦中形成一幅幅美麗的圖畫,使學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促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提高。
所謂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要將教學方法的選擇與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結合起
來,進而促使學生獲得更加全面的發(fā)展??傊?,我們要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充分展示語文教材的價值,有意識地將課堂的主體歸還給學生,從而獲得最優(yōu)化的小學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吳長勤.小學語文教學中常用教學方法探究[J].考試周刊,2012(30).
[2]盧金玲.淺析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選擇[J].心事·教育策劃與管理,2012(01).
(作者單位 福建省龍巖市實驗小學)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