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松
【關鍵詞】英語 小學生 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搖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1A-
0037-02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工作任務之首。影響小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內部的因素,也有外部的因素。內部因素主要有學生的認識水平、學習動機、身心發(fā)展狀況與特點等,外部因素主要有教師的教態(tài)、教育觀、教學方法與手段等,只有內外因素共同作用才能促使興趣持久。那么,如何維持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呢?
一、活化教學內容
(一)教材的選擇
教材是英語課程的核心部分,它既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工具,又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重要內容。目前,市場上出現(xiàn)的兒童英語教材種類繁多,各具特點。如有的教材以功能結構為主線,側重對學生拼讀能力的培養(yǎng);有的教材以對話表演、游戲、唱歌為主要形式,突出對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選擇“好的教材”,才能讓教師教起來得心應手,學生學起來輕松愉快。筆者認為,“好的教材”必須具有以下7個特點:(1)教學內容真實,語言自然,強調真實的交際(authentic communication)。(2)學生所學的知識具有一定的拓展余地和挑戰(zhàn)性。(3)注重對語言知識的編排。(4)表現(xiàn)出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5)形式活潑、內容新穎,對學生有較大的吸引力。(6)重點語言知識循環(huán)出現(xiàn)。(7)與七年級課本銜接(如插圖、歌曲、游戲、趣味知識等)。
(二)活用教材
再好的教材也會有其局限性,教師應結合教學實際,根據教學任務、題材特點、學生水平和自我教學風格等,大膽地對教材內容進行加工處理,以激活學生的思維,活化英語課堂。對于同一教學內容,筆者曾進行兩種活化內容的實驗,得到的效果完全不一樣。以教學《新型英語》(廣西教育出版社)第一冊第19課的歌曲為例。在第一個班上課時,筆者首先讓幾個學生上講臺協(xié)助筆者示范講解歌詞:Put your right hand in,take your right hand out.Put your right hand in,and shake it all about.Do the hockey,And turn around.That?蒺s what it?蒺s all about.然后讓學生跟著錄音機邊做動作邊唱。盡管學生已跟唱了6遍,但是會唱的學生寥寥無幾。這么活潑的歌曲,學生為什么會表現(xiàn)出這么冷淡的態(tài)度呢?在第二個班上課時,筆者改變了策略,教歌曲時,先讓全班學生在教室里圍成一個大圈,然后讓學生一邊做動作一邊跟老師唱歌詞,接著一邊表演一邊跟唱。才跟唱3遍,大部分學生已學會了歌曲。這兩節(jié)課的對比,說明活化教學內容并不是追求一種形式而已,追求的是與全體學生產生共鳴。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教師不去設法在學生身上形成一種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內部狀態(tài),那么知識只能引起一種冷談的態(tài)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只會帶來疲勞?!币虼?,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材的內容,寓“趣”于教,努力去撥動學生心靈的琴弦,促進學生思維的升華。
二、改善師生關系
作為一種非智力因素,師生平等和諧在教育中的作用受到越來越多的教師重視。教師對待學生的良好態(tài)度能誘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愿望。教師應努力改善師生關系,拉近師生間的距離,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保持親切的教態(tài),耐心施教
教師的教態(tài)要自然、適度、得體。教師的表情應讓學生感到既真摯、謙虛,又嚴肅、親切。教師親切的面容、期待的目光、適當?shù)氖謩莸冉虘B(tài),一旦引發(fā)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就會促使學生與教師產生情感共鳴。教師只有以熱愛本職工作、熱愛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來贏得學生的尊敬和愛戴,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淵博的學識征服學生,才能讓課堂實現(xiàn)情感交融,才能更好地啟迪學生智慧和開發(fā)學生潛能。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教師對事業(yè)的不懈追求,飽滿的教學熱情,堅忍不拔的教學意志,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循循善誘、耐心細致的工作作風,都能感染學生,使學生的學習激情高漲。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學,助之以成”。例如,筆者曾教過一個四年級學生,她的表演能力非常出色,但是英語成績一般。有一次,市里舉辦英語演講比賽,筆者為了激勵她認真對待英語學習,特地給她準備了一份演講稿,鼓勵她參賽,還經常利用課余時間陪她練習演講,看到筆者所做的一切,該生很感動,對我說:“Miss Li,我不會讓你失望的?!焙髞恚鲃臃艞壛藝鴳c節(jié)假期到昆明旅游的機會,投入所有的時間進行演講訓練。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后她獲得了市級英語演講比賽第三名。同時,該生的學習勁頭有了質的提升。英國教育家斯濱塞(于1854年提出快樂教育)認為:“求知如果能給學生帶來精神上的滿足和快樂,即使無人督促,也能自學不輟”。這句話正好印證了上述案例。
(二)正確地評價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說:“要千萬珍惜兒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火花。對兒童取得的每一點成就,克服的每一個困難,都要用應得的分數(shù)給予獎賞。”這提到了教師應如何正確評價學生。小學生年齡雖小,其引人注意的愿望卻很強烈,他們有交往的需要和引人注意的需要,教師的評價能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尊重和關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重視對學生的評價,應多用鼓勵性的語言進行評價。如:Good.Very good. Excellent,you pronunciation is per-fect.當學生犯錯誤時,教師千萬不要責罵、挖苦、諷刺他們,應盡可能地挖掘他們的閃光點,保護每一個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讓學生獲得成就感
在英語課堂中,“不會的感覺”會讓學生越來越厭學。學生并不是因為厭學而學不好,而是因為學不好而厭學。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不同層次的滿足,產生成就感,以維持學習積極性。
例如,四年級學生覃某的英語成績很差。在一節(jié)拼讀課中,筆者給每一個學生發(fā)了一張有206個單詞的單詞拼讀卡,要求學生按5個元音的長音和短音的讀音規(guī)則拼單詞,并要求學生在自己會讀能拼的單詞旁打勾。覃某在筆者沒有檢查前,就打了很多個勾。為此,周圍的同學都取笑他是亂打勾。筆者聽到學生們的議論后,笑著說:“我來檢查一下,覃某,你能拼這個單詞給我聽嗎?”覃某直截了當?shù)卣f:“不能?!彼幕卮鹆⒓匆齺砗逄么笮Α9P者并沒有對他進行打擊或批評,而是耐著性子跟他講解了5個元音的讀音規(guī)則,沒想到他竟然一下子就掌握了,并能現(xiàn)學現(xiàn)用拼出很多個單詞。筆者興奮地對他說:“誰說你不懂?誰說你拼不出來?覃某,你真的很聰明,我只給你講一遍規(guī)則,你就能拼出那么多的單詞。加油!你認真起來,那可是不得了的事。”在接下來的第二節(jié)課,筆者發(fā)現(xiàn)他學習英語特別認真,而且學習效果很好。從此以后,他的學習自信心回來了。
三、變換教學方法
“單調”則“乏味”。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喜新厭舊乃人之本性。因此,教師教學時應注意刺激變化,以維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主要包括教學方法的變化、課堂組織形式的變化等。小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樂于接受新鮮有趣的事物,他們希望身處寬松、活躍、豐富多彩的學習環(huán)境,喜歡邊玩邊學。游戲、競賽、唱歌、對話、表演等是他們喜愛的課堂活動形式。近年來,國外的外語教學理論界特別強調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重要位置,其倡導的自然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功能法等,特別是近來興起的TPR(Total Physi-cal Respone全身動作教學法),對我們的英語教學產生了重大影響。對于不同年級的學生,教師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要有所側重,以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三、四年級階段
這一階段的小學生的思維方式以具體、形象為主,教師上課應盡量使用直觀教具,盡量采用看、畫、唱、游戲和競賽等手段進行教學。側重的教學方法有:(1)直觀教學法。通過直觀演示、設置情景,引出新詞,給學生以深刻的感官印象,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2)游戲法。游戲難度不宜太大,如猜口形、競賽搶答、高低聲變音游戲、金手指、Chant等,主要目的是通過游戲操練句型或單詞。(3)全身反應法。(4)交際法。(5)表情教法。
(二)五、六年級階段
心理學理論認為:青少年從12歲開始進入“形式思維”(formal thought)階段,在這一階段,他們的抽象思維逐步增強,初步具有提出和檢驗各種假設的能力。五、六年級的小學生正好是11~12歲,其抽象思維已有一定程度的發(fā)展,因此,這一階段側重的教學方法有:(1)情景交際法。(2)游戲法。該階段的游戲要有一定的難度,如單詞接龍、看圖快速說詞、Sentence making、“為無聲小品配音”等,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應變能力。(3)角色扮演。
四、適時、適度、適當?shù)剡\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
一節(jié)成功的課,必定是多種傳輸媒體的優(yōu)化組合。課堂信息的傳輸媒體有板書、錄音、錄像、投影、電影、實物、模型等。教學手段的現(xiàn)代化,能讓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開心。適時、適當?shù)剡\用多煤體,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有利于學生內化教學內容。在教學中,筆者將迪斯尼神奇英語、洪恩英語、“開口就說”、先修英語軟件等與教材配合使用。值得注意的是,教師運用多媒體時應做到“適度”,既不喧賓奪主地濫用,也不因噎廢食地全然不用。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目的是增大課堂教學的知識含量,從不同的角度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實施素質教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欲望時,不僅能產生情感遷移,而且會使注意力特別集中和持久,學習能力也能迅速提高。但是,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因此,教師既要活化教材內容,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注意教學方法的選擇和優(yōu)化教學模式,也要注意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使學生越學越想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