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全
【摘 要】通過形成性評價可以對學生的潛力進行分析、評價,與傳統(tǒng)總結性評價相比,其更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大學英語教學實踐中,應用形成性評價不僅可以對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掌握與理解程度進行關注,而且可對其在學習過程中的發(fā)展進行評價,因此本文就將著眼點放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形成性評價的應用上來。
【關鍵詞】大學英語 教學 形成性評價
一、形成性評價的內涵
美國評價學家斯克里芬最先提出形成性評價的概念,而美國教育學家布盧姆則將其引入到教學領域來。所謂形成性評價即教學活動中,學生在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過程中對其動態(tài)發(fā)展進行檢測,對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進行監(jiān)控,并對其學習進展進行評價,再通過反饋信息對教學方法進行調整,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形成性評價不僅可以對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進行系統(tǒng)性評價,而且可以對學生學習尚未掌握的內容起到促進作用。形成性評價基于多層次、多角度對教學過程進行分析,老師所收到的是更加及時、真實的診斷性信息;由于形成性評價側重于學生的學習過程,充分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體驗與感受,通過評價學生可以客觀、準確的了解自我,并完善自我,從而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
二、大學英語教學中形成性評價的應用
(一)學生自評
學生自評顧名思義即學生對自己學習策略、學習態(tài)度、課堂活動及學習效果的評價。老師可以編制一個固定格式的學習評估表,由學生自己填寫,將形成性評價融入其日常學習生活中。學習評估表的主要內容包括:明白本周的學習目標及自主制定學習計劃;進行預習與復習;常聽錄音并大聲朗讀以培養(yǎng)自己的英語語感;抓住一切機會進行口語練習;每天堅持閱讀英文類讀物;每天堅持記英語日記;對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效果進行反思,并做出調整;感受到了學習英語的樂趣;對自己的學習效果滿意。學生根據(jù)上述內容進行自我打分做出評價,分數(shù)從0-5,分別對應自己完成評價內容的情況,5分為完全照做,0分為完全未照做。該表格可以督促學生進行自我反省、自我檢查,提升其自我管理、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小組評價
學期初期就遵循自愿原則將學生分為若干學習合作小組,在進行上述自評后,小組內各成員再對彼此進行互相評價,評價內容相同,評價依據(jù)來自于對彼此的課堂觀察及書面作業(yè),在評價欄中填寫相應的數(shù)字。學生的書面作業(yè)包括練習本、作文本、聽力訓練聽寫、測驗試卷、英語筆記本、自制英語小報、英語學習心得等等所有相關的英文書面資料。小組互評的主要目的是互相督促、互相學習、互相借鑒、互相進步,以激發(fā)學生的上進心。在完成學生自評與小組互評后,老師要將評價表及時收回進行檢查,下周上課前針對上周學習效果及評價結果進行總結,對學習態(tài)度端正、學習方法科學的學生進行表揚,并針對一些不足的學生進行不記名建議;針對一些特別需要幫助的學生,老師可以在私下里與其溝通,提出個性化建議。
(三)老師評價
為保證對學生評價結果的公正性與合理性,老師要做好課堂觀察記錄,對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進行認真記錄,包括完成作業(yè)的情況、發(fā)言積極性、小組討論中的表現(xiàn)、表達能力等,可以定量的指標進行定量,無法定量的指標則進行定性評價,然后再參考學生自評、小組互評結果及期末考試成績做出終評,期末考試成績占總成績的60%,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40%。每個學期結束后,學生再參照上述評估表對自己的平時成績進行打分,小組成員再對其進行打分,再加上老師所給出的分數(shù)即為平時成績,四個數(shù)據(jù)均公開展示,如學生有異議可隨時提出。
三、實施形成性評價時的注意事項
在形成性評價實施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首先正確處理教學與評價的關系,無論設計哪種表格、評價內容是什么,老師要明確的知道,形成性評價的最終目的是服務于教學目標,因此評價內容要以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譯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為主,注重形成性評價的實際效果,避免為了“評價而評價”,導致評價過程流于形式。其次,要與教學內容相結合,注重評價設計的靈活性。形成性評價體現(xiàn)出動態(tài)性的特點,其主要內容要與教學內容保持同步,并將學生的個體差異、實際水平充分考慮進來,評價內容與學生生活相貼近,再根據(jù)其語言發(fā)展的實際情況及真實的情感表現(xiàn)來設計,突出評價的個性化與創(chuàng)造性。再次,用經常性評價取代偶然性評價。老師多渠道、多方面的關注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發(fā)展趨勢及內在潛力,采取潛移默化的方法使其在不知不覺中接受考查,以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顯而易見,評價學生學習過程的難度要遠遠大于對其學習結果的評價,而形成性評價的自主性、靈活性又更強,因此對老師的整體規(guī)劃能力要求較高。最后,注意形成性評價要與終結性評價互相結合,形成性評價的主要依據(jù)來自于學生的課堂出勤、口語課堂表現(xiàn)、書面作業(yè)、自學情況等方面,這也是學生提高學習效果的主要依據(jù)。但是一些總結性評價,諸如學期考試測驗、四六級考試等對促進學生學習效果也十分有利,有助于增強學生自主學習和英語實用能力。
【參考文獻】
[1]楊倩. 資源共享課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研究與實踐[J]. 時代教育,2013(7): 133.
[2]王曉珊.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評價方式改革與探析[J]. 課程教育研究,2013(10): 119.
[3]王淑君. 將學生自評和互評引入大學英語教學評價的積極效應研究[J]. 山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2): 31-33, 36.
[4]肖潔. 《全新版大學英語》教材評價及教學啟示[J]. 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6): 111-112.
[5]欒媛媛. 基于學生評價的大學英語分層教學改進研究[J]. 教育與職業(yè),2012(6): 145-1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