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耀軍
摘 要:提問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不可或缺的。為此,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運用行之有效的提問技巧才能真正實現(xiàn)課堂問題的有效性。讓小學數(shù)學課堂顯得更為生動活潑。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提問;技巧
法國教育家保羅·弗萊雷指出:“沒有對話,就沒有交流,也就沒有真正的教育。課堂應該是對話的課堂?!币虼耍釂柺钦n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師生、生生互動的最主要形式。然而在實踐中,不少教師尚未掌握必要的有效提問技巧,在選擇與使用時常常會出現(xiàn)偏差,并影響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顧泠沅曾對課堂提問深入調(diào)查后得出如下結論:高密度提問已成為目前課堂教學的重要方式;把可供探索的問題分解為較低認知水平問題系列,這種方式有利于學生掃清學習障礙,但不利于學生探索能力的培養(yǎng)與發(fā)揮;課堂提問以記憶性問題為主,推理性問題次之,極少有創(chuàng)造性、批判性的問題;學生齊答比例高,回答問題的方式單一;提問后沒有停頓,沒有給學生思考的時間??梢娫诮虒W實踐中課堂提問還存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所以,教師提問要講究技巧。
面對教學內(nèi)容,教師該如何將其轉化成促使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問題呢?一是考慮到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要圍繞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和關鍵設計問題,如果是課前提問還要聯(lián)系上節(jié)課的內(nèi)容,起到溫故知新、承上啟下、鋪墊主課的作用;講授進程中的提問則要觸及學生認知矛盾的焦點,要有的放矢,具有針對性。二是問題必須與精學思維有關,揭示教材或學生學習活動中的實質矛盾,提問的設計要有啟發(fā)性、創(chuàng)新性,為學生鋪設思維通道,加速思維的發(fā)散。三是問題必須適合學生,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個性特點,提問的設計要選準問題的突破口,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要面向全體學生,針對不同知識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難度的問題。我認為,提問的技巧,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把握:
1.要設計能激活學生思維性的問題
教師提出的問題一定要能引發(fā)學生的思考。也就是說,有效的提問才能激活學生的思維。例如,在教學“直線”時,教師要根據(jù)學生認知領域中有“識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幾種不同層次的思維形式,對直線概念采取不同的提問方式,如:①你知道什么是直線嗎?②你會畫直線嗎?③你能說說畫直線的步驟嗎?④你能在兩點之間畫多條直線嗎?⑤下面的圖畫中,哪幅圖表示一條直線?⑥不用尺子怎樣畫出一條直線?⑦以下這些線條中,哪些是曲線,哪些是直線?……不同的提問方式,能引起學生不同的思考方式。我們要根據(jù)教學目標、教學中的實際情況,采用相應的提問方式,引發(fā)學生不同層次的思考。
2.要設計具有探詢性的問題
所謂探詢性,是指教師的提問要體現(xiàn)探究和詢問的思路,包含試探、尋求的語氣。在快節(jié)奏的活躍課堂里,那些簡短而含糊的回答有可能會掩飾部分正確的答案,或者,雖然答案是正確的,但理由是錯誤的。當你不能確定在一個正確的回答背后,意味著有多大程度的理解時,學生應使用探詢問題來加以澄清。如教學“9的減法”,教師出示情景:“樹上有9只小鳥,飛走了4只”,你能用算式表示嗎?學生回答“9-4=5”,教師這時可以追問:“這個算式表示什么?”這樣你就有可能聽到“9表示樹上小鳥的總只數(shù),4表示飛走的只數(shù),求出來的5表示剩下小鳥的只數(shù)?!蓖ㄟ^這樣的追問,學生對減法算式意義有了更深的理解,使用探詢性的提問可以誘發(fā)新的學習信息,使課堂顯得更豐富多彩。
3.要設計具有兼顧性的指向性問題
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都要有范圍限制。一方面,提問要符合教學實際,另一方面,提問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這樣的提問才容易在學生中產(chǎn)生共鳴。
例如:有位教師在教學“平均數(shù)應用題”時,教師先用多媒體出示游泳池,并說明游泳池的淺水區(qū)怎樣。學生答:會安全些!教師追問:真的安全嗎?學生答:安全,但也要讓家長陪同。教師這時可以出示游泳池的剖面圖:最深處1.6米,最淺處1.2米。中間特殊標注為1.4米。教師問:1.4米是怎樣算出來的,是什么意思?
很顯然,這位教師提出的“你去游泳,安全嗎”這個問題,缺乏明顯的數(shù)學指向性,難以引起學生對數(shù)學的思考。筆者認為教師應該在出示主題圖后,提出一個具有指向性特點的問題——“有一冒失鬼,一看平均水深1.4米,自己身高1.5米,馬上就往水里跳,你們認為這樣安全嗎?”這樣,學生才會順著問題指示的方向,去思考和理解平均水深的含義,從而最終來解決平均數(shù)的問題。
總之,課堂的提問應講究技巧和策略。只要教師心中有學生,就能創(chuàng)設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良好氛圍,就能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只要教師心中有目標,就能精中有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只要教師心中有策略,就能“長袖善舞”,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吉林省公主嶺市黑林子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