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低年級的朗讀教學,讓學生在朗讀中提升語言能力,獲取詞匯的積累,提升語文學習興趣。朗讀教學重點在于提升學生的整體感知度,讓學生從整體出發(fā),體悟課文的感情色彩,在整體把握的同時,抓住重點,進行理解式的朗讀,最終品味課文,獲得詞句的積累與感情的提升。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低年級;朗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朗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處于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不強,詞匯的積累理解不夠,通過朗讀教學的方式,可以提升學生的語言理解,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同時也為學生進一步學習語文知識創(chuàng)造條件。所謂語文朗讀,就是依靠聲音,將書面上的語言變成口頭上的語言,這種轉(zhuǎn)變的過程需要融入聲音、情感、氣息,更重要的是增加學生的思維幾個要素的巧妙融合,能夠進行有感情的朗讀,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
一、小學語文低年級朗讀教學的教學現(xiàn)狀
在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將教學的重點放在“講”和“問”上,教學時擔心學生聽不懂,采用大量煩瑣的提問方式,毫無意義地對文字進行剖析。同時,教師沒有設定明確的教學目標,朗讀教學的目標是讓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在讀前不作要求,而且沒有及時地對學生的朗讀情況進行反饋,這樣朗讀的過程導致目的性的缺失,造成學生對朗讀內(nèi)容的不重視,整個朗讀指導顯得不夠扎實。朗讀是整體參與的過程,但是課堂時間往往有限,教師只讓幾個學生進行朗讀,其他學生大多無所事事,沒有注重朗讀習慣的養(yǎng)成。而且教師有時將朗讀作為自己的事情或幾個讀得比較好的學生的事情,一節(jié)課下來都是幾個朗讀能力比較強的學生讀給學生聽,教師一是認為學生的朗讀水平不夠高,二是認為沒有太多的時間讓學生朗讀,三是沒有耐心或缺乏策略指導學生讀好,這樣“喧賓奪主”的方式不利于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
二、在小學語文低年級開展朗讀教學的意義
根據(jù)小學生學習的能力特點與行為特點,對語文低年級展開朗讀教學的意義進行剖析,發(fā)現(xiàn)朗讀教學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讓學生可以讀準字音,同時注重文字與詞語的積累,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多優(yōu)美、生動、準確的詞語,讓學生在品味的過程中,增強語言感悟能力。朗讀教學還能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為學生進一步的語文學習奠定基礎,高年級的語文知識相對晦澀難懂,如果學生的基礎不好,將很難進行后面內(nèi)容的學習。在反復朗讀與思考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培養(yǎng),對于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及作者感情的理解不斷加深,同時提升對文字的審美能力。聲情并茂的朗讀也有助于學生情感的表達與抒發(fā),在此基礎上,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得到提升,有助于挖掘?qū)W生的內(nèi)在潛能。
三、小學語文低年級朗讀教學的設計
(一)從整體出發(fā),進行自由式的朗讀
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材是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特點進行編寫的,一般呈現(xiàn)得通俗易懂、語言優(yōu)美,因此,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有條不紊的學習,能夠讓學生在整體處感知課文,從而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由式的朗讀教學時,需要講求辦法,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朗讀教學需要掌握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從整體到重點,逐層次的展開教學內(nèi)容。開始一篇新的課文,學生普遍充滿興趣,教師在這個時候,適當?shù)剡M行引導,提出幾個針對性的問題,從而讓學生帶著疑問去朗讀。同時,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可能遇到一些生疏的詞語,這時需要借助拼音進行朗讀,將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可以增強學生對生詞的感知,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會自覺地形成閱讀的習慣。在學生進行自由式閱讀之初,教師需要提出閱讀要求,讓學生根據(jù)要求認真閱讀。
(二)抓住重點詞句,有針對性地進行朗讀
朗讀需要抓住重點,在獲取整體感知后,有針對性地進行朗讀。首先需要讀準確,不同人物形象、不同思想感情表述時,語氣也是不一樣的?!逗偤蜑貘f》一文,狐貍為了奪取烏鴉口中的肉,百般奉承與討好,如果學生進行朗讀時,狐貍的語氣應該是贊美、關(guān)切、羨慕的語氣。一篇課文中,存在著感情高低起伏的轉(zhuǎn)折點,為了區(qū)分這些感情,就需要讀好課文中的重音?!恫軟_稱象》一文中,曹操的兒子曹沖想到了以石代象這種稱象的好辦法,課文最后一節(jié)寫到“曹操點頭微笑,他叫人照曹沖說的方法去做,果然稱出了大象的重量?!憋@而易見,重音在“果然”這個詞上,學生朗讀時需要加重語氣將情感表達出來。小學語文課本是一個重要的知識載體,學生需要將課堂學到的知識細細品味并且消化掉,教師讓學生總結(jié)每節(jié)課的心得與收獲,將學習到的句子、詞語記錄下來,加強對課文詞句的記憶,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也推動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思想上的提升,朗讀教學應該抓住課文重點,啟發(fā)學生進行理解性的朗讀。
(三)感知整體,品味性的朗讀
經(jīng)過整體的感知與重點的理解,學生已經(jīng)對課文有了整體的把握,這個時候,學生可以進一步的回歸課文的主體,教師帶領學生再一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味更深的情感。小學低年級語文課本中,很多文章可以進行分角色的朗讀,教師讓學生組成小團隊,分配角色,相互之間進行朗讀練習,讓學生在角色分配與朗讀的過程中,學會思考,提升朗讀能力,培養(yǎng)朗讀技巧。這一階段的朗讀,學生要學會觀察,配合相應的肢體動作,將朗讀過程呈現(xiàn)地更加完美。在朗讀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學生詞匯的積累,讓學生提升課外閱讀量,堅持持續(xù)不斷的學習,形成新型的學習觀念。
四、結(jié)語
在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展開朗讀教學,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增強學生知識的積累。朗讀教學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參與,同時教學要形成良好的教學方式,從整體處把握,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技巧,同時加深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在自由式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理解式的朗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鮑紅君.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12(02).
[3]郭艷.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0(08).
[4]朱曉園.中學語文朗讀教學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何蔚,1976年生,女,漢族,河南信陽人,本科,小教高級教師,現(xiàn)任小學語文教研員,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研究。
(編輯:龍賢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