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理
【摘 要】課標指出,化學課程的重要學習方式是科學探究。而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化學實驗正是進行科學探究的主要方式,在化學教學中,實驗既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可以讓學生學習獲得新知識,驗證鞏固原有知識,更加重要的是它還能讓學生學會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實驗的這種作用是其它教育無法替代的。
【關鍵詞】初中化學;科學探究;實驗;調查與實踐
課標指出,化學課程的重要學習方式是科學探究。而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化學實驗正是進行科學探究的主要方式,在化學教學中,實驗既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可以讓學生學習獲得新知識,驗證鞏固原有知識,更加重要的是它還能讓學生學會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實驗的這種作用是其它教育無法替代的。因此,在化學教學中,如何選好實驗,用好實驗,做好實驗,充分發(fā)揮實驗的探究功能,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應是化學教師教學研究的課題。
一、激發(fā)興趣,引導學生樂學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苯處熢诮虒W過程中應因勢利導,引導他們及時排除不利于發(fā)展學生認識興趣的因素。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掃除學習中的障礙,喚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能積極、主動、自覺地學習。學生剛接觸化學,開始會對化學頗有些興趣,尤其對化學實驗更感到有意思。但當學到化學用語、無素符號和基本概念時,常會感到抽象難懂、枯燥乏味,往往會把化學視為“第二外語”或認為化學是一門“死記硬背”的學科,有可能會使原有的興趣消失。
如教材中第一章第六節(jié)里一下就出現(xiàn)了二十七種元素符號,讓學生很難記住,為此我們從講緒言開始,將需記住的元素符號分批分期地布置給學生,并經常提問檢查。我們把元素符號、原子團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價編成順口溜,把重點內容寫成韻語,簡化記憶。例如在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過程中,應是先通氫氣,把試管內空氣排凈后再用酒精燈加熱,當黑色氧化銅完全變?yōu)榧t色銅時,要先撤酒精燈,等試管完全冷卻后再撤掉氫氣流。這個實驗經演示講解后,我們用氫——燈——燈——氫四個字來表示,使學生很快掌握,并能完整準確地說出其四個字順序的含義及為什么。又如:學習了燃點以后,我們組織了學生做“燒不焦手帕”、“玻璃棒點燈”等實驗。在教學中我們還借助于圖片、模型、幻燈、電影等手段進行直觀教學。這些活動的開展消除了初中學生學習化學的畏難情緒,使學生感到化學有趣,樂意學,使智力和能力同時得到了發(fā)展。
二、演示實驗,培養(yǎng)探究能力
學生剛剛接觸到化學這門課程,難免會有些恐懼和陌生,那么如何讓學生感受到《化學》是一門有趣,而且與生活緊密相聯(lián)的學科,這是化學教師上好第一節(jié)化學課的關鍵,因此,在學習課題1時教師可以設計幾個趣味實驗,如“點不燃的手帕”、“雨落花開綠葉出”、“空瓶生煙”等奇景,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探究學習的興趣和欲望,使他們感受到學習化學的愉悅性。
在學習《水的組成》這一課題時,教師進行了電解水的演示實驗,并驗證水電解后的生成物是氫氣和氧氣后,學生深感化學變化的奇特,同時領悟化學變化的實質,而且初步認識由水可以獲得氫氣這一理想能源,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化學知識的重要性。還有其他很多演示實驗都會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在學習“燃料的燃燒對環(huán)境的影響”這一課題時,組織學生進行三個實驗:一是“樹葉與酸雨”的反應;二是“鎂條或鋅粒與酸雨”的反應;三是“大理石與酸雨”的反應。學生通過親自實驗,認識到“酸雨”的危害的嚴重性,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以及發(fā)展新型無污染能源的緊迫性,使他們從小就樹立良好的環(huán)保意識。同時,學生也有進一步學好化學知識為改善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欲望。
三、適當增加規(guī)律實驗,提高學生探究能力
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可以根據教材需要,增加動手實驗。例如,在“酸溶液與金屬氧化物反應”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學中,可以補充由學生分組做氧化銅與稀鹽酸、稀硫酸反應的實驗,原料易得,實驗易做,并且現(xiàn)象明顯。通過這個實驗和鐵繡的主要成分氧化鐵與稀鹽酸、稀硫酸的反應實驗,更能使學生理解能與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的規(guī)律,便于學生得到和掌握規(guī)律。又例如,在“堿溶液與非金屬氧化物反應”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可以補充氫氧化鈉溶液與二氧化硫反應的實驗,先做硫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按要求聞氣味,再加入氫氧化鈉溶液,振蕩后再聞氣味。這個實驗,既可以讓學生得出堿溶液能與非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反應的規(guī)律,又可以加強環(huán)保教育,強化環(huán)保意識。同時教育學生,對生產生活和化學實驗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只要我們采取恰當?shù)拇胧?,就可以防止或減少污染,這樣既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使學生所學知識更系統(tǒng)化、深刻化,效果非常好。
四、調查與實踐,設置情境,培養(yǎng)探究能力
在學習“水的凈化”這一課題時,聯(lián)系我們身邊的母親河——黃河已受到污染,那我們的自來水廠是如何凈化的呢?讓學生帶著要“探究”清楚這一過程的問題,學習“水的凈化”的全部過程,認識到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又如,據報道,有位五十多歲的農婦、到自家地窖中拿紅薯時,不幸身亡。經分析確認:農婦是因地窖中二氧化碳過多使其缺氧而窒息身亡。讀了這篇報道。就可以提問,怎樣測定地窖中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shù)呢?可以組織學生分組對地窖中的二氧化碳質量分數(shù)進行探究。同時,又加深了學生對二氧化碳性質的認識,并且對學生以后在生活中的安全知識又添了重重一筆。我們還可以通過小故事,科學史實,實物等創(chuàng)設情景,增加學習化學的愉悅性,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生活中現(xiàn)存的化學情景是無處不有,扣人心弦的,有待于我們去開發(fā)、去利用,以使我們的化學教學煥發(fā)勃勃生機。
總之,化學實驗能讓每一個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去認識多姿多彩、與人類息息相關的化學,積極探究化學的奧秘,形成持續(xù)的化學興趣,增強學好化學的自信心;也能讓每一個學生得到平等的學習動手的機會,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更能讓每一個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地去體驗探究性學習的過程,在知識的形成、聯(lián)系、應用過程中養(yǎng)成科學的態(tài)度,獲得科學的方法,在科學探究實踐中逐漸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作者單位:福建省南安市奎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