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愉快教學,不僅適用于中小學教育,同樣適用于高等教育,特別是國際教育。本文基于愉快教學的特點,著重從愉快教學對教師自身的要求及其實施的基本路徑兩個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
[關鍵詞]對外漢語教學 愉快教學 教師 學生
[中圖分類號]0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843(2013)04-0169-02
[作者簡介]劉師如,東北師范大學留學生教育學院(吉林長春130024)
通常情況下,愉快教學主要是指,根據學生心理特征,創(chuàng)設各種愉快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使師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完成教與學任務的一種方法。談到愉快教學,就國內研究及實踐而言,有兩個問題值得進一步探討。一是,國內這一方法的研究及應用僅限于中小學階段,其實,同樣適用于高等教育特別是國際教育(包括對外漢語教學);二是,把愉快教學歸結為一種教學法,有其實用價值,但容易讓人只重視其方法本身,而忽略了愉快教學的實質。從這個意義上說,本文更認同英國教育家斯賓塞1854年提出的“快樂教育”思想。他認為學習如果能給學生帶來精神上的滿足和快樂,即使無人督促,也能自學不輟。所以,本文認為愉快教學是個大概念,凡以學生全面發(fā)展為目的,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掌握知識、技能的教育教學行為,都屬于愉快教學。
一、愉快教學對教師自身的要求
愉快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并從中感到愉快,所以愉快教學實乃師生在愉快的氛圍中互相溝通、傳授知識的過程。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所以首先心情要愉快,教師若不愉快學生又如何談愉快?僅僅依賴某種方法就能讓學生真正愉快學習嗎?本文之所以主張不能把愉快教學囿于一種“方法”,道理就在于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保持愉快的心情,除了通常說的要有職業(yè)道德、愛崗敬業(yè)等之外,還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大愛在心,師生相近
師者,應有大愛之心,愛每一個學生,不論國籍、不論民族、不論膚色、不論性別,這種愛的反饋就是學生對教師的愛戴。師生感情融洽,無疑會營造一種容易交流和互動的愉快氛圍,愉快教學只有在這種環(huán)境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實施。可以這樣說,課堂教學效果好的,師生感情一般都很融洽。
(二)成竹在胸,揮灑自如
要想在愉快的氛圍中進行教學,作為教師必須備好課,對所講授的內容做到成竹在胸,這樣在講授過程中才能揮灑自如,才能發(fā)自內心地愉悅,也才會感染學生。有些外行人認為,給外國人講漢語很容易,只要會說漢語,就可以當教師,這實乃大錯特錯。外國學生有時會提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即便是科班出身的教師如不具有一定功底,如不做認真準備,都有可能被“掛在黑板上”,如此這般,還如何談愉快!如何在愉快中傳授知識!
(三)激情涌動,不吐不快
好的教師都懂得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激情,激情不僅讓自己興奮,亦會感染學生,使之積極響應。那么激情來自哪里?來自教師對所講內容的興趣,來自為讓某個問題非常出彩而做的精心準備,以及由此而獲得的自信心。所以在每次講課之前,除了一般意義上的備課之外,還要注意培養(yǎng)對所講內容的興趣和重點問題的精心準備。
(四)積淀功底,有效施教
如前所述,對外漢語教學并非會說漢語的人就可以承擔,既便是科班出身的教師也要不斷充實自己,在具備漢語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的前提下還要不斷補充新的知識。比如有關漢語語法的研究近十年發(fā)展迅速,并出現(xiàn)兩大發(fā)展趨勢:一是從過去的靜態(tài)分析走向靜態(tài)分析與動態(tài)分析相結合的趨勢,二是從形式描寫走向形式與意義相結合的趨勢。分析語法的很多新方法如何應用于對外漢語教學領域,不僅值得研究,還應在教學過程中加以實踐。另外。對外漢語教學雖是一種語言教學,但實際上,很多時候一篇文章、一個段落乃至一個句子、一個詞語、一個漢字都需要加以文化的闡釋。這都要求教師必須不斷充實、豐富自己,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教師才可能游刃有余,悅于心底,才可能真正有效施教。
二、愉快教學的基本路徑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學活動的最終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在愉快的教學過程中學有所得,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快樂。
(一)構建平等舞臺,讓學生充分表演
這有兩層含義:(1)要建立一種平等的、和諧的師生關系。這一點,對于外國留學生而言顯得尤為重要。如果教師在言行中呈現(xiàn)出唯我獨尊的姿態(tài),那學生會離教師很遠,甚至會在教學過程中非常地不配合,甚至會要求管理部門更換教師??梢栽囅胍幌?,若出現(xiàn)這種情況,還如何談愉快教學?當然,我們強調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并非只是為避免上述的危急情況,而是從更積極的角度來思考問題,這便是教育本身的發(fā)展要求。(2)把課堂作為學生充分表演的舞臺。語言課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能總是教師“一言堂”,一定要把更多表現(xiàn)的機會留給學生。歐洲及美國的學生表現(xiàn)欲很強,希望有機會多說話,教師就應該基于本課的總體目標,在有效引導下讓學生充分表演;韓國、日本的學生更愿意書寫,也應盡量滿足。這樣,學生學習熱情高漲,寓教于樂,學到的東西自然深刻。
(二)形成召喚結構,引學生主動思考
文學接受理論認為,好的文學作品應該具備召喚結構。所謂召喚結構,是指通過作品中的空白、陌生化、否定等方式而形成的對讀者增強吸引力(吸引讀者的積極參與,從而形成了作品與讀者的互動)的一種安排。由此給我們以啟示,教學過程中也要思考如何吸引學生主動參與的問題?;诖?,作為教師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比如“設疑”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三)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使學生學而會用
法國教育家盧梭認為,教師的職責不在于教給學生各種知識和灌輸各種觀念,而在于引導學生直接從外界的環(huán)境中進行學習,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從而使他們獲得有用的東西。這段話道出了教育應該追求的目標,從這個意義上講,情景教學法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方法,且語言教學更適于采用情景教學法。比如,根據任務型教學要求設置一些話題,每個話題可以先設置一種情景,讓學生充當一定的角色,并進行實際演練。這種形式生動有趣,使所學知識和實際情景相結合,從而提高語言應用能力。
(四)利用現(xiàn)代手段,使學生容易感知
對外漢語教學需適當采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如多媒體、電視錄像、網絡等等。運用電化教學手段開展教學,不僅是由于視覺效果、聽覺效果好,而且所要表達的內容更直觀、更生動,從而使學生的注意力更集中,對漢語的感知力更敏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