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瑞麗
【摘要】新課改實施至今,它以更高的目標、更新的意識和架構給中學語文教育帶來陣陣清風,很多有志之士在教學實踐中做了許多大膽有益的探索。本文從興趣激勵和創(chuàng)設情境兩方面做管中窺豹式的探討,與大家共勉。
【關鍵詞】語文課改 興趣 創(chuàng)設情景
教育改革的春風吹了十來個春秋,教育界的星星已不是那顆星星,月亮已不是那個月亮,山已不是那座山,梁已不是那道梁。本人在實施新課改時頗有感觸,今選取一二場景和大家分享。
1.興趣激勵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是古圣先賢為我們留下的最通俗但又最寶貴的教育經驗。那么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呢?我的教學步驟為:標新立異——曲徑通幽——囊中探寶。例如學習《故都的秋》一課時,我這樣"標新立異":"老師不講,同學們在預習的基礎上,嘗試做個小小的評論家,發(fā)揮你高超的評論水平,給《故都的秋》評頭論足。"這樣學生興趣大增,然后暢所欲言,不用老師口干舌燥地多說,學生自能評析欣賞出佳句名段。在此基礎上,順理成章步入"曲徑通幽": 我沒有干巴巴地讓學生總結主題,評價社會,而是換個角度導學,"假如你是郁達夫,你來寫《故都的秋》, 你會選取哪些景物?作者寫了哪些景物?他為什么這樣安排?是在悲秋還是在頌秋?"……于是學生立即投入到課文當中尋找文中的景與情,有的同學還主動提出為課文配樂,配鋼琴曲《秋日私語》。難道還需要老師再講述什么嗎?難道你沒有感覺到學生心靈深處的震撼嗎?至此,課堂自然而然進行第三步"囊中探寶": 老師繼續(xù)啟發(fā):"我們知道,郁達夫先生是現(xiàn)代著名作家,但'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長江后浪推前浪',現(xiàn)在就讓我們向郁達夫先生挑戰(zhàn),我們可以借鑒,更可以創(chuàng)新,運用學過的知識和腦子里迸發(fā)出的靈感火花,為我們可愛的家鄉(xiāng)寫一篇《家鄉(xiāng)的秋天》。"這樣,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又激活了學生的知識積累,讓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積極嘗試,很好地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完成新課標的目標。
2.情景感染
人的情緒和情感總是相互感染的,教學活動既是知識、信息的交流過程,又是教師、教材、學生間情感交流的過程。語文閱讀教學在這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也是語文學科發(fā)揮其獨特魅力的優(yōu)勢所在。因為語文閱讀材料都是文質兼美的精品,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情感資源,或以其高尚的品德震撼人的靈魂,或以其完美的人格陶冶人的情操,或以其豐富的哲理啟迪人的心智,或以其優(yōu)美的意境愉悅人的身心??傊?,語文教學有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情感教育資源,任何一名成功的語文教育家都是調動情感因素的高手,使學生內心真正地被文章所蘊含的美感折服,在情感的震撼、美感的愉悅過程中取得類似核聚變的教學效果。我的課堂教學運用了立體情景感染教學法:將音樂、美術、語言三種藝術手段完美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眼、耳、手、腦、口多種感官,創(chuàng)設藝術教學情景,讓學生通過多種藝術手段產生情感共鳴。A.以美麗的畫面牽動學生對情感的體驗。例如學習《再別康橋》一課,我先明確學習目標:細讀慢品詩文,淺談美感享受。接著播放有關康橋的錄像片斷,并配以解說,簡介背景,繼之教師配樂范讀,再接著學生有感情地誦讀、品味,最后學生暢談感受,譬如畫面美、情調美、音韻美等學生都能體悟一二,教師及時點評鼓勵,這樣就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學生最大限度地體味到了徐志摩先生的生花妙筆。B.以震撼心靈的音樂,激發(fā)學生對情景的感悟,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例如學習《孔雀東南飛》一課時,我用小提琴曲《梁?!纷鰧?,其悠揚、纏綿的曲調激起了學生對美好愛情的由衷向往,對新時期理想愛情的深深思索,這樣,《孔雀東南飛》的情景便"潤物細無聲"地輝映在學生的心坎上。C.用情感豐富的語言,感染學生對情景的再現(xiàn)。如以悲痛、沉重、撕裂心肺的語言概述《雷雨》的故事情節(jié);以細膩、舒緩、娓娓道來的語言帶領學生走進《致橡樹》的畫面等。
總之,創(chuàng)設情景是語文教學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