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昔藏
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所街鄉(xiāng)中心學校 415318
【摘要】響應新課程理念,充分利用新課程資源,采用新型教學方法,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 九年級化學 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教學活動的主要形式。基礎知識的傳授、基本技能的訓練、基本能力的培養(yǎng)、基本觀念的形成主要在課堂進行?;瘜W新課程理念要落實,必須優(yōu)化課堂教學,學生化學素養(yǎng)要提高,必須改革課堂教法。
根據(jù)化學的規(guī)律和特點,我認為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來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益。
1.采用新型教學方法,構建高效課堂
為了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就要改變過去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沒有學生"的現(xiàn)象,變注重學習結果為注重學習過程,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學生的接受式學習為探究式學習,變學生的獨立學習為合作學習,廣泛應用探究教學、問題解決、情景教學、合作教學、開放式教學、實踐教學等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
1.1 課堂教學應堅持的"三原則"
"三原則"即:(1)不代替教材講述估計學生看得懂的內(nèi)容。(2)不剝奪學生進行必要的思考的權力。(3)不放棄教師必要的講解和引導,避免放任自流。
1.2 不要只為考試而教學
盡管教學目標與考試的能力要求在原則上是一致的,但在實現(xiàn)途徑、價值上存在著明顯差別,學科考試的能力要求是教學目標的綜合體現(xiàn),不明此理,既教不好,也考不好。考試和教學是兩個不同性質的事物,它們的運行機制、呈現(xiàn)形式和內(nèi)容、價值標準和評估是完全不同的。在教學中過早想到中考,急于以考題為中心,實行題海戰(zhàn)術,對于面向全體和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是得不償失的。我們只有一點一滴地去實現(xiàn)教學目標,逐漸達到綜合目標,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考試水平。
1.3 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精講精練
課堂教學根據(jù)教學目標要求、教材的內(nèi)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確定教學重點、難點。同時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就應想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方法,針對重點內(nèi)容精講精練。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方法要靈活多樣,但不能硬灌,也不要死記硬背。應讓學生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之上記憶、應用。應摸索教學規(guī)律,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精講精練。如在解決"實驗探究"類型的問題時,我們往往是講解方方面面的題目,結果是老師講了大量的習題,學生做了不少的題目,到考試時還是做不來該類題。其實,對于初中階段的這一重點、難點我們可以將其分解到每一課時中,在平時的教學中做到:充分利用新課程資源,創(chuàng)新探究教學;注重實驗探究,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深化實驗探究,培養(yǎng)學生求異思維能力;開發(fā)課外小實驗,驗證課堂教學內(nèi)容,培養(yǎng)動手探究能力。當學生的大腦得到了開發(fā)、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之后,再做少量題就能掌握該類問題的解決方法。
1.4 務必做到基礎過關
基礎是關鍵,沒有基礎,學生便沒有綜合,更不會有質的飛躍。當前強調(diào)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并非不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而是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用更少的時間,更高的效益使學生學到對他們終身發(fā)展所必須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方法。
要讓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過關,首先應該在新授時將基礎分析精辟、透徹;大膽地讓學生動手做實驗、引導學生利用日常用品對一些課本實驗進行再現(xiàn)與探究。其次是要求學生將所學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在大腦中形成"知識塊",加強"塊"與"塊"之間的有效聯(lián)系。然后是通過一定的練習,達到熟能生巧的地步,通過做題再一次對基礎進行深化。
2.實現(xiàn)教學方式的轉變,提高教學效益
2.1 由注重自己的教、轉向注重學生的學
新課程理念表明:教師的職責不再僅僅是教學生學習知識,而應是教學生學會學習,幫助學生確立目標,學會自我反思,尋找有效的學習方式,學會總結提高,教師的本質在于引導,而不是把"答案"告訴學生,引導的特點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fā)。在學生迷惑的時候,引導學生辨明方向,而不是指明方向;在學生畏難的時候,不是拖著學生走,而是激勵學生走。這就要求我們要樹立"以學論教"的思想,重點關注學生的"學",而不是教,因此知道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什么,以及教學目標來看還需要什么,是教學設計中至關重要的問題。
2.2 由依靠管卡壓來威逼學生聽話轉向依靠教學的生動性和趣味性來吸引學生主動參與
注重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內(nèi)在動機和主體性。依靠外在紀律條例、分數(shù)和教師的優(yōu)勢地位來管卡壓學生,可以讓學生坐好、不說話、守紀律、但不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和創(chuàng)新,更不能讓學生喜歡學習、喜歡教師,甚至還會起到相反作用。
2.3 由注重口頭講授轉向注重教學設計,組織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并提供恰當?shù)膸椭?/p>
新課改要求師生在互動的教學中共同體驗,一同成長,這就要求我們要改變備課關注點和備課方式,要了解學生的化學素質,生活經(jīng)驗積累等等,"有教無學"的課堂設計只會與學生的實際相差甚遠,一堂課下來使師生雙方精疲力竭,收效甚微,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將"教師的行為"和"學生的行為"有機給合起來,充分調(diào)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讓每一位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
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并不是單純指學生所具備的知識內(nèi)容的生長,而是包含了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實驗能力、觀察能力是化學學科能力的基礎,動手操作實驗、觀察實物和模型,利用MCAI開展課堂教學,是發(fā)展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手段。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應積極運用直觀性教學手段,努力創(chuàng)設探究化學問題的氣氛,從而使學生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發(fā)展。
2.4 由直接給予知識結論轉向幫助學生體驗過程、感悟方法
新課程強調(diào)過程與方法、過程與結論的統(tǒng)一,不僅要把結論作為教學的目的,也要把教學過程作為同等重要的教學目的。因此,課堂教學不僅僅在于知識本身,還要通過實驗、探究等活動讓學生體驗知識的產(chǎn)生、發(fā)展、發(fā)生的過程,以達到建構知識的目的。如"空氣的組成"的教學:1)啟發(fā)猜想
提問:(1)空氣存在嗎?如何用生活實例證明空氣的確存在?
學生討論后回答:風;扎緊塑料袋;火柴燃燒……
(2)怎樣用實驗或事實證明空氣由哪些成分組成?
學生討論后發(fā)言:餅干受潮含水蒸氣;人呼出氣含二氧化碳;蠟燭燃燒則說明含氧氣…
肯定學生的回答,由學生看書后回答空氣的成分。
2)引導學生探究
提出問題
你能設計一個實驗證明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多少嗎?
同時提供備用知識:物質燃燒要消耗氧氣。
教者把學生分成三個小組,每個小組設計一個實驗。教者同時展示講臺上的器材供學生選用。在設計、討論過程中,教者一邊巡視,一邊對學生的思路加以引導。
猜想與假設
假設一:蠟燭(或炭)能燃燒消耗氧氣,用蠟燭(或炭)作實驗。
假設二:紅磷(或白磷)能燃燒消耗氧氣,用紅磷(或白磷)作實驗。
假設三:鐵絲能燃燒消耗氧氣,用鐵絲作實驗。
設計實驗,進行驗證
第一組:按教材中實驗進行操作。
第二組:用蠟燭作實驗進行操作。
第三組:用鐵絲作實驗進行操作。三個小組分別按自己的方案進行實驗,觀察記錄現(xiàn)象。
分析討論,得出結論
第一組實驗現(xiàn)象明顯。由學生分析討論,得出空氣中氧氣大約占1/5。教者再提出兩個問題讓學生討論:①紅磷為什么要過量;②為什么瓶內(nèi)要裝少量水?
第二組實驗失敗。教者提問讓學生討論: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大的誤差?學生討論很熱烈,回答的答案也令人驚奇:生成了二氧化碳氣體,瓶內(nèi)氣壓未降低;溫度未冷卻到室溫;裝置氣密性不好;原來導管中有空氣……
教者追問:如果生成了氣體,怎樣想辦法證明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呢?
學生展開討論,聯(lián)想到前面教材探究活動中提供的信息: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而得出:可以將生成的氣體用澄清石灰水吸收掉。
第三組實驗失敗。學生分析:原因是鐵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氧氣根本沒有消耗?!?/p>
只有進行這樣一系列的過程,智力技能的培養(yǎng)才能到位。與簡單告知學生空氣的成分及氧氣的含量相比,重視過程的課堂教學才能真正實現(xiàn)能力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水平。
5、由一味埋怨學生轉向反思自己的"教"。"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以前不相信這句話,總是埋怨學生基礎差,不會舉一反三,不會學以致用。其實學生學不好,教師的教肯定有問題,我們不應該只強調(diào)學生去適應教師的教,而應該不斷的反思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調(diào)整自己的教法。
總之,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學方法的確定要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和學生的學情以及學校的教學設施來確定。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這就是根據(jù)化學科學的規(guī)律和特點。那種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的教學方法是不可能提高化學課堂效益的。
參考文獻
[1] 〖ZK(#〗《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教育部制定 北京師范大出版社 2001.7
[2] 《新課程理念與初中化學課堂改革》吳俊明 長春:東經(jīng)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2.6
[3] 《新課程下的課堂觀》楊明全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