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琴
摘 要:本文分析了河西學院大學英語教學中學習焦慮的成因, 指出學生有限的英語能力及測試帶來的緊張和壓力、教師的負面評價、學生自身的競爭心理都是學生產生焦慮的因素。提出了減輕學生焦慮的策略,指出教師應幫助學生建立積極的自我概念,營造友好合作的課堂氣氛,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和任務, 并對學生的回答給與積極的反饋,對學生進行必要的考試指導等。
關鍵詞:學習焦慮 河西學院 英語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國內各所高校在外語教學中不斷探索與改革實踐,外語學習更加強調實用性,而外語學習焦慮是影響學習效率的根源和阻礙外語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的關鍵。20世紀50~60年代,有關于焦慮與學習效率關系的研究表明20.27% 以上的學生由于典型的焦慮導致被迫中斷或放棄學業(yè),在低焦慮的學生群體中,此類學生只占6%。結合河西地區(qū)實際狀況,導致我校農村大學生英語學習焦慮問題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且復雜的,而焦慮的表現方面也各有側重。
二、焦慮的定義及分類
Horwitz等針對外語學習焦慮癥給出如下解釋: 有關于課堂語言學習過程中產生的明顯的自我知覺、信念和情感情結。他們通過學習一系列的研究,得出焦慮變量包括三個因素即交際焦慮,考試焦慮和負評價恐懼。
(一)交際焦慮
交際焦慮指的是個人對與他人的交際產生的恐懼或者焦慮,典型交際焦慮的行為表現是回避或者退縮。Horwitz的研究得出結論:在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課堂中交際焦慮似乎成了學生掌握英語的障礙石之一。
(二)考試焦慮
指在看待考察時帶著懼心理來預計成效不充分的傾向.考試焦慮一般可能是由于學生缺乏學習技能引發(fā)的。而在外語課堂學習中,幾乎每天都會有大小不等的測試,因此學生在測試過程中時常感受到壓力和焦慮的存在極有可能對其在測試中的表現以及提高水平產生影響。
(三)負評價恐懼
指對他人的評價有畏懼感,對不良或欠佳評價抱有沮喪心理或擔心收到負評價的預期心理。從心理學角度看,期望本身即是對個體自身在進行某一活動前就產生的比較明顯的焦慮。
三、我校非英語專業(yè)學習者課堂焦慮表現及成因
從針對我校非英語專業(yè)學習者下發(fā)的調查問卷的統(tǒng)計結果以及開展的訪談情況來看,我校農村非專業(yè)學生英語課堂學習焦慮表現集中體現為:緊張自卑,不敢回答問題,課堂參與意識淡薄腦中一片空白,易受打擊,壓抑無聊失望沮喪等等。而造成這些焦慮的因素中38%是屬于交際型畏懼,42%屬于考試焦慮,這部分學生會在每次期末考試或者四六級考試過程中顯得不知所措不知如何進行有效的考前以及考中資源整合。他們在過去的失敗經歷使挫折經驗愈加豐富而帶來更為主觀的挫折感受,因此焦慮程度會隨之上升,陷入惡性循環(huán)的怪圈一方面對考試無能為力另一方面則為不能集中精力于課堂內容而著急,其學習效果必然受到影響。其余20%則是由負評價恐懼造成的焦慮,其表現往往是不主動尋求于他人對話,甚至在參與多人對話時會刻意回避,典型的表現是微笑或點頭附和,從不對他人談話有自己的意見或想法。
四、語言焦慮對英語學習和教學的影響
以上研究表明:焦慮與語言學習者的效率成負相關.換言之,在語言學習課堂里,焦慮越多學習效率越低下.教師的作用應該在于把學生的焦慮降低到最低程度.大部分學生都存在英語基礎知識薄弱,英語學習技能缺乏,英語學習態(tài)度被動等難題,因此難以克服對英語學習的恐懼心理。所有這些焦慮不單體現了學習者的生源背景差異,個體差異,還體現了教師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為及態(tài)度對其的影響。情感因素的干擾就如一道枷鎖, 制約著外語學習者的學習效率。情感因素的制約性越大,其習得語言能力越小。因此,教師應減輕學生的課堂語言焦慮,將不利因素最大化地轉為動力因素。
五、克服焦慮情緒的對策
(一)樹立教師楷模,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一方面,教師要不斷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質,不僅擁有豐富的專業(yè)知識,更要具有獨特的人格魅力,二者結合,讓教師的深厚的專業(yè)功底震撼學生。另一方面,教師應多創(chuàng)造機會與學生交流溝通,努力提高自己的親和力并尊重學生的個性、觀點和想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采取積極地教學策略,合理地利用學生的情感因素, 盡可能地消除學生的課堂焦慮, 制造有利學習的課堂氣氛,提高學習效率。在分析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方式的基礎上,聆聽和采納學生的學習反饋建議并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如課前為學生分配小任務, 課堂上利用幾分鐘再班上展示,并調動盡可能多的人參與,肯定學生的付出和鼓勵學生的進步。課后,教師采取靈活的方式,調和的態(tài)度與學生交流,用簡短的語言記錄總結教學中的得失。
(二)教師要善于有效整合學習資源,增強學生自信。
教師選擇難度適中的教學內容采取師生互動的合作方式;運用風趣、幽默的語言;運用移情的態(tài)度去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 采取有策略的方式進行語言的糾錯, 防止語言的僵化來提高語言學習者的語言輸入,增強產出,從而增強學生的成就感,改變語言學習者的語言學習的態(tài)度, 增強學習者的自尊、自信。
參考文獻:
[1]戴曼純.情感因素及其界定.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6).
[2]劉潤清.決定語言學習的幾個因素.外語教學與研究.1990(2).
[4]盧秋萍.對語言學習中的情感因素初探焦慮及英語教學.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09(10).
[5]王銀泉,萬玉書.外語學習焦慮及其對外語學習的影響.國外相關研究概述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