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可可
摘要:對初中生物教學內(nèi)容中與安全相關的教學內(nèi)容進行滲透;根據(jù)初中生物安全教育內(nèi)容,結合初中生特點和現(xiàn)實生活中出現(xiàn)的安全現(xiàn)象,對教學內(nèi)容教學拓展。
關鍵詞:初中生物;安全教育; 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5-0241-01
貴州畢節(jié)5名流失兒童死于一氧化碳中毒,家長、學校、老師、社會沒有盡到監(jiān)護照顧的責任,固然是這次事故的直接主要原因,但是,這些孩子缺乏安全教育和安全意識,說明教育的缺失,為我們的教育敲響了警鐘,值得教育工作者們反思。保證學生的健康和安全是各界的職責,然而,學生是活生生的人,他們有獨立的思維和健全的身體,無論家長、學校、老師、社會怎樣盡職盡責,他們總有離開成人視線的時候,因此,僅僅靠看護、監(jiān)管是不夠的,即,學生的安全不能靠被動的等待和給予,而應該讓學生主動地獲得,因此,解決問題的最根本辦法是對他們進行安全知識教育,在他們的頭腦中建立安全意識,只有這樣他們才會真正的安全。
中學生安全教育所涉及到的方面很廣,生物科學自身的學科特性決定其與人的生命安全密不可分,在中學生物教學的內(nèi)容中有很多知識都是與人的身體健康生命安全密切相關,教材中也涉及到一些安全教育,但是,由于教師自身的知識、觀念的局限性和相關教學目標的局限性,教材中的安全教育內(nèi)容與學生的需要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在此,就結合教學內(nèi)容,對學生進行安全指導和教育,提高學生預見危險、排除危險、保護自己的能力,在學科教學目標的延伸、拓展和對教學內(nèi)容的補充等方面談談自己的嘗試。
在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四章第一節(jié)《血流的組織--血液》的教學中,有關于血紅蛋白特性的教學內(nèi)容,由于血紅蛋白的這一特性使紅細胞具有運輸氧的功能,但卻沒有關于一氧化碳和氧氣在濃度相同的條件下,血紅蛋白更容易與一氧化碳結合這一特性的教學內(nèi)容。為了避免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發(fā)生,保證學生的生命安全,有必要在教學過程中滲透這一教學內(nèi)容。一氧化碳是一種無嗅無味的氣體,在缺氧條件下的燃燒都會產(chǎn)生一氧化碳氣體,如:在空氣不流通的環(huán)境中燃燒木炭會產(chǎn)生一氧化碳,處于該環(huán)境中的人,在不知不覺中就會因為血紅蛋白與一氧化碳結合造成機體缺氧而昏迷直至死亡。
在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級下第八單元第一章第一節(jié)《傳染病及其預防》的教學中,通過各種教學手段使學生知道傳染病對人類健康的危害影響人們的生命安全,并掌握傳染病的病因、傳播途徑、預防措施等知識,從而獲得安全保障。但,卻忽略了對待傳染病患者的態(tài)度也是影響人們安全保障的重要因素。如,在使學生掌握艾滋病的病原體、傳播途徑、預防措施的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盡管學生們已經(jīng)掌握了預防艾滋病的知識,也知道日常生活中哪些行為是安全行為不會被傳染,但是一些學生對待艾滋病的態(tài)度卻由無畏、不在乎轉(zhuǎn)向排斥、孤立、歧視。從安全角度來看,這種態(tài)度的變化很不利于艾滋病的預防,給人們帶來了更大的安全隱患。因此,需要教育學生從自身安全角度出發(fā),不僅應采取科學的態(tài)度而且應持理性的態(tài)度對待傳染病患者。為此,設計一個"簽名"活動:學生人手一張簽名卡,分別找三個與自己關系最好的人簽名,但不能互相簽。簽完名后告訴學生,簽名卡上畫有紅色"○"的為艾滋病毒攜帶者,因恐被排斥、孤立、歧視而隱瞞真相,與之簽名的人由于不知情而沒有采取預防措施也感染了艾滋病毒;另有兩張卡上畫有綠色"○"的為沒有隱瞞真相的艾滋病毒攜帶者,與之簽名的人由于采取了防范措施而沒有感染艾滋病毒。讓學生去體驗、感悟、討論交流,自己處于什么樣的環(huán)境才能獲得最大程度的安全保障。
在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級下第八單元第一章《用藥和急救》的教學中,在教會學生讀懂藥物使用說明時,在藥品說明書上經(jīng)常出現(xiàn)慎用、忌用、禁用字樣,三者有什么區(qū)別?應引起教師的注意,必須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和掌握。此外,關于藥品有效期的問題,要使學生知道不僅應關注日期,而且應關注藥品本身是否變質(zhì),如有受潮、變色、發(fā)霉、衣層裂開、藥粉結塊溶化等現(xiàn)象,即使在有效期內(nèi)也不能服用。使學生掌握選擇藥品、劑量、服用時間,盡量避免藥物對人體的危害也是教學內(nèi)容之一,但是,選擇正確的治療方式也是安全用藥的一個重要方面。如,生活中或發(fā)生在學生身上的現(xiàn)象:生病了不吃藥病情加重,本來口服藥就可以治愈的卻選擇輸液治療;輸液時護士計算好藥液輸入血管的速度離開后,患者自行根據(jù)自己的意愿調(diào)整輸液的速度….等,這些現(xiàn)象對器官的傷害都很大.。為此,在教學過程中還應將以下知識傳授給學生,同種藥物不同的給藥途徑,口服用藥安全性大于肌注用藥,肌注用藥安全性大于靜脈用藥,并向?qū)W生解釋原理。
在急救的教學中,有關于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擠壓的急救方法,其目的是使學生在生活中遇到危機情況或意外事故時能運用急救方法進行施救。但是,發(fā)生溺水、煤氣中毒、觸電等意外事故的現(xiàn)場本身就是高危地方,對于中學生來說,首先應該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進行施救。因此,應教會學生在施救前如何脫離高?,F(xiàn)場,如:進入煤氣中毒者的房間首先先敞開門窗通風換氣,將中毒人員移到室外有新鮮空氣處進行施救,千萬不可在煤氣濃度高的地方開燈或點火照明等。在觸電現(xiàn)場首先將觸電人員與電源脫離:拉下閘刀或拔掉插頭,斷開電源;用絕緣的電工鉗或有干燥木柄的利器(刀、斧、鍬等)砍斷電線,或干燥的木棒、竹竿、硬塑料管等將電線撥離觸電者;無絕緣物時,用幾層干燥的衣服將手包裹好,站在干燥的木板上,拉觸電者的衣服,使其脫離電源;對高壓觸電,要由有經(jīng)驗的人采取特殊措施切斷電源。
安全教育是學生自我保護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學生安全事故的發(fā)生,主要是由于學生缺乏安全知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所造成的。因此,為了最大限度保障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使學生順利成長,加強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教育的實效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