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
摘 要:高效課堂不是死板的抽象理論宣講,而是從學生的實際認知學情出發(fā),設置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來引導學生在學習互動中完善實驗求證進行科學探究,體味生物知識生成和發(fā)展的過程。
關鍵詞:生物課題;趣味導入;聯(lián)系生活;課堂反思
為了適應當前的新課改、新形勢,為了契合學生的課堂認知規(guī)律,我們一定要摒棄以往的上臺就開始滔滔不絕的理論宣講課堂模式,更要拒絕令人厭煩的題海戰(zhàn)術,我們要認真分析高中生的實際學情,體味生物知識生成和發(fā)展的過程。鑒于此,筆者聯(lián)系多年的一線生物教學實踐,對怎樣提升和保持生物課堂的高效性進行探索與研究。
一、抓住課堂之初,設置趣味導入
良好的課堂導入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教師一定要想方設法增加導入的趣味性,因為沒有趣味就不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繼續(xù)認知,反之,形象、生動的課堂導入才能更好地抓住學生的認知情趣,吸引大家緊隨教師的步伐進行學習和探究。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徹底改變傳統(tǒng)的滔滔不絕式的照本宣科的抽象的理論宣講,而應事先根據學生的認知情感設計符合學生認知情趣的、喜聞樂見的情境,來牽引學生學習和探索。
比如,我們在討論“遺傳規(guī)律”時,筆者就先給大家講了一個小故事:曾經有一位漂亮的女明星向生活懶散、相貌乏善可陳的愛因斯坦寫求愛信:“我相信,我們結婚生育的后代肯定像我一樣漂亮,像你一樣聰明,那簡直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人?!边@時候再趁熱打鐵,繼續(xù)拋出問題:大家想一下,即便他們如愿結婚,他們的孩子一定是這樣完美的人嗎?
這樣設置,將抽象的問題,融入形象的理論認知中來,容易引導學生產生探索基因組合的特點和結果的興趣,給課堂教學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結合生活實際,探索生物知識
知識來源于生活,因此,生活中我們只要細心觀察,就能找到與學習的生物內容相對應的現(xiàn)象和規(guī)律。這就給我們在講解抽象理論知識時能有效地聯(lián)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產生形象認知,奠定了客觀條件。比如,大家看韓劇都知道韓國人喜歡吃酸酸的泡菜,那就是在無氧環(huán)境下,讓乳酸菌發(fā)酵產生乳酸,而有些人就喜歡這種酸酸的味道,且不易腐爛,泡菜的味道就成了韓國大眾都比較喜歡的口味。
三、設置探究實驗,體驗知識生成
知識有其生成和發(fā)展的過程,作為自然學科,我們完全可以通過探究實驗來引導同學們觀察生物過程和生物現(xiàn)象。探究實驗不能憑空而來,開始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或者老師先給演示幾次,讓學生根據實驗原理邊觀察、邊思考,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保障探究實驗順利進行。比如,講“影響酶活性的條件”實驗時,筆者讓學生嘗試通過實驗來探索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實驗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根據固有的知識,多采用斐林試劑來檢測酶的催化效率。其思路是這樣的:在溫度適宜的情況下,淀粉酶可以將淀粉水解成還原性糖,所以,才用斐林試劑檢測。發(fā)現(xiàn)問題后,筆者沒有直接指出,而是提出問題:斐林試劑受溫度影響會不會發(fā)生變化呢?這樣一問,警覺的同學們很機靈地發(fā)現(xiàn):忽視了斐林試劑的使用需要水浴加熱,在實驗過程中,隨著水溫的升高,酶活性也會逐漸增加,使淀粉逐漸被水解,這樣的話兩組對照就不明顯了,最終可能導致實驗失敗。而如果我們選擇碘液來檢測就不會出現(xiàn)問題,所以,我們可以指導同學們可在催化反應結束后直接滴加碘液,根據溶液是否變藍來判斷淀粉有否被水解。這樣大家在探索實驗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許多細節(jié),鞏固了知識,提升了技能,還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熱情,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及時教學反思,強化知識概念
反思是對課堂的回顧,反思可以發(fā)揚優(yōu)勢、彌補不足。每堂課我們都不能忽視教學反思過程,一方面,教師通過反思尋找自己教學漏洞,從而彌補不足,提升教學技能;另一方面,學生通過反思完善自我認知,提升探索能力,讓基礎知識和技能在不斷反思中得到矯正和強化,最終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筆者在教學活動中總會給學生留白,給他們時間回顧知識,并用新學的知識來解釋有關生物的熱點問題。通過這種方式誘導同學們靈活掌握知識應用的技巧,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新學的知識進行遷移和內化,最終生成技能。比如,我們現(xiàn)在就可以針對從長江中打撈死豬的事件,引導同學們分析豬鏈球菌怎樣傳染,死豬被無良養(yǎng)殖戶丟到江水會不會污染下游的飲用水資源?這樣結合時事來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思想來發(fā)現(xiàn)問題、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不但利于學生及時鞏固知識,還能幫大家樹立運用新知識解決問題的信心,最終由知識生成技能,這樣的課堂才是流暢的、高效的。
上文是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對怎樣提升高中生物課堂效率的探索與討論。我們一定要綜合學生的實際認知和教學內容的特點,通過趣味導入來激發(fā)興趣,通過聯(lián)系實際和實驗探究來完善認知,最后再通過反思來歸納總結。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積極參與學習互動,那么,生物課堂就漸入佳境了。
參考文獻:
[1]徐江余.淺談高中生物探究性實驗教學[J].新課程:中學,2012(3).
[2]王學文.高中生物高效課堂的有效構建分析[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