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平
〔關鍵詞〕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啟發(fā);創(chuàng)設情境;多
媒體
〔中圖分類號〕 G62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3)06—0069—01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重頭戲。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如果采取多種教學方式,就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造平等、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能使學生壓抑的心理得到放松,個性得到張揚,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盡情發(fā)揮,大膽交流,課堂效果則會更佳。在此,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談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注重啟發(fā),引導品析
品詞析句是閱讀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為,它對學生理解課文和增強語感能力以及提高對文章的鑒賞能力有著重要作用。新大綱明確指出:“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币虼?,在教學中,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為指導,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提供機會,營造一種既自由競爭又合作學習的良好環(huán)境,提倡鼓勵學生有自己的見解和想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如,教授《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在談“碰壁”這個故事時,對“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這個句子的理解,不必逐字串講,而是讓學生聯(lián)系“恍然大悟”這個詞的意思,說一說這句話的表面意思,然后根據(jù)教師發(fā)的資料合作討論這句話內部蘊含的意思。這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學生雖說法不一,卻大多理解正確,且有一定的深度。如有的說:因為當時的社會太黑暗了,魯迅先生感到極為不滿,就用他那一支鋒利的筆和黑暗勢力作斗爭。因到處都有追捕他的警察暗探,他隨時會有生命危險,所以說容易“碰壁”。學生發(fā)表完了意見,教師可以再概括出這句話的意思,讓學生體會一下表達的準確性,但不可強求與教師完全一致。
二、創(chuàng)設情境,觸發(fā)想象
1.情境創(chuàng)設能為學生的形象思維提供更為直觀、更為具體的形象。同時,也可喚起兒童記憶中的有關表象,為兒童大腦進行再創(chuàng)造思維奠定基礎。根據(jù)教材特點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適宜的氛圍,突出教材的動態(tài)性,撥動學生的心弦,引起感情的共鳴,可以有力地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如,《豐碑》這篇課文中的時代距離現(xiàn)在年代久遠,為了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真實感,我在運用課件的同時,播放音樂烘托氣氛,并以緩慢低沉的語言導入來創(chuàng)設情境,立刻把學生帶入一個大雪紛飛的惡劣環(huán)境中,學生的情感被調動起來,似乎和這支紅軍隊伍一起到了大雪山上。用聽覺形象增強視覺效果,這樣,學生感到新穎、別致,激發(fā)了他們表達的欲望,能力在視聽中得到提高。
2.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在課文言而未盡之處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鍛煉說寫能力。如,《白楊》一文中的最后一段“爸爸望著窗外閃過去的白楊樹,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在這里并沒有寫出爸爸的語言,這就可以讓學生通過對爸爸神態(tài)的描寫,展開想象,說一說、寫一寫這種形式的訓練,有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也有利于對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
三、巧用多媒體,激發(fā)情感
語文教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這一獨特的優(yōu)勢是其他學科所無法比擬的,教師應通過對教材內容的挖掘,讓學生進入課文的情境,使學生與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最后轉化為自己的情感。
《十里長街送總理》是一篇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課文,它真實地再現(xiàn)了周總理逝世后,“八億神州淚紛紛,千家萬戶哭總理”的悲痛場面。周總理為了黨和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贏得了黨和人民的愛戴和尊重。對于這一點,小學生理解得不夠透徹。在教學前,如果讓學生通過網絡了解周總理的事跡,可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教學時,為了烘托課堂氣氛,喚起小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可以借助多媒體創(chuàng)設或再現(xiàn)情景:一是周總理的遺像;二是夜幕降臨,細雨蒙蒙的長安街兩旁站滿了等待周總理靈車的百姓;三是胸前佩帶著白花,臂上纏著黑紗的男女老少,望著周總理的靈車哭泣著,同時播放哀樂。悲壯的樂曲,深情的語言,使學生完全沉浸在無比悲哀的氣氛之中。通過創(chuàng)設這種悲痛的場面,把學生帶進了一個特定和莊嚴哀傷的情景。課堂上師生感情交融,渾然一體,周總理的高大形象自然地顯現(xiàn)在學生眼前,使學生從心底產生了對周總理無限的崇敬和愛戴之情,并自然地進入了對課文的學習、理解和回味之中。
??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