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摘 要】在數學復習與整理課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親歷實踐,努力體現(xiàn)全面性、綜合性、靈活性、合作性、實效性,這樣才是成功的復習課。
【關鍵詞】數學;復習;自主;引導
波利亞曾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即是自由去發(fā)現(xiàn),因為這種發(fā)現(xiàn),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guī)律、性質和聯(lián)系”。整理與復習是教師引導學生對已經學過的知識進行溫故而知新的過程。將平時學習過程中零散的知識系統(tǒng)化、條理化,形成新的創(chuàng)造力,通過牢固掌握每一部分的知識重點,使學生的理解能力得到升華。因此在復習整理過程中要突出五性。
一、體現(xiàn)全面性
在復習整理過程中,老師要根據新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每一項要求,以《標準》為依據,以教材為準繩,引導學生復習整理,將知識點連接成線,線組成網,網形成塊。通過復習整理形成一個知識體系,由這個體系來揭示知識之間的內在規(guī)律。
例如:在“四邊形”的復習整理過程中,由于這一章概念比較多,而這些概念又是建立在“四邊形”概念的基礎之上的,教師要引導學生親自動手實踐、合作、交流,歸納這一章的知識體系,體現(xiàn)出復習的全面性。
這種集合圖形表示了“四邊形”這一章所學概念之間的從屬關系,從這個圖形中,學生可以清楚認識到這一章所學各種概念之間的關系。通過引導學生動手進行的復習整理,將“四邊形”這一章的概念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有利于學生強化概念,鞏固已學知識,能使學生對這章知識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
二、體現(xiàn)綜合性
整理與復習過程中,不適宜搞題海戰(zhàn)術。為此教師必須用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針對學生易犯錯誤之處,精心設計綜合性的典型例題,兼顧其他章節(jié)的知識,達到“一例帶一片”的目的,取得精講精練的效果。
三、體現(xiàn)靈活性
有一些數學題,從不同角度去思考,會有不同的解題方法,所以要注意一題多解。有些習題題目不同,可是解題方法一樣,因此復習整理過程中要研究習題,多題一解或一題多解都可以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四、體現(xiàn)合作性
合作性交流指幾個學生一組共同探討問題,大家對問題各抒己見,共同完成習題。復習整理過程中,不用教師講,學生聽的形式;也不陷入講了練、練了講的疲憊狀態(tài),而是激發(fā)學生積極動腦,主動學習。
1.在整理中交流
如在復習“三角形全等”這部分內容時,由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形式有幾種類型,可以采用分組合作交流的形式,引導學生合作學習,將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進行整理歸類,不僅可以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性質、判定的本質特征,而且能提高復習的效率,拓展學生的思維,還能增強學生的參與熱情。
2.爭辯中交流
復習過程中出現(xiàn)一些有爭論的問題時,教師不要直接給出結論,而是讓學生繼續(xù)復習課本,再討論,再探索,直到得出正確結果,這些結果遠遠比老師直接給學生講解好的多。
3.互學中交流
整理與復習過程中,常常互相交流學習,在討論中互相幫助、互相啟發(fā)、互相指出錯誤,學生之間大膽發(fā)問,不斷積累解題經驗,達到學習目的,提高解題能力。
五、體現(xiàn)實效性
在一堂課的時間內進行復習整理,必須要有明確的目標。教師除了要掌握復習的重點,還要明白學生在復習過程中的一些難點、疑點之處,這樣有的放矢,針對性強,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復習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在引導時,要體現(xiàn)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復習完一章一節(jié)后,讓學生各自命制一份試題,學生之間交換檢查評比,然后教師認真檢查,從學生的試題中選擇一些具有典型性的習題加以綜合,再對全班學生進行測試。學生通過命題、批閱、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達到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目的,突出復習的實效性。
要上好復習課,除了做到上述的幾點,還應做到“三忌”:一忌照本宣科;二忌無目的的題海戰(zhàn)術;三忌重復啰嗦。最重要的是教師應該在課前精心設計復習課,在課堂上體現(xiàn)出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的身份,并發(fā)揮好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確保學生親歷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