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端陽
【摘 要】綜合性學習是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中的新內(nèi)容,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它是提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我們教育工作者要轉(zhuǎn)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切實重視起來,加強學習,提高自身教學能力,有效地搞好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工作。
【關鍵詞】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自主學習;綜合實踐
綜合性學習是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中的新內(nèi)容,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它是以初中語文課程的整合為基點,加強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溝通,強調(diào)語文課程學習與實踐生活的緊密結合,更好的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推進和協(xié)調(diào)發(fā)展,是一種綜合實踐活動。綜合性學習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要方式,其目的是將聽說讀寫融于一體,尤其是要將寫作與口語交際滲透其中,達到提高學生書面表達能力與口語交際能力的目的。它也是一個探究性的過程,通過在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提出課題研究或?qū)n}活動,讓學生主動地獲取并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搜集資料、分析和運用信息的能力及對社會的責任心與使命感。作為一名語文教育工作者,應不斷努力,把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工作認真有效地開展下去。
一、轉(zhuǎn)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搞好“綜合性學習”
語文綜合性學習主要是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中心組織教學。可是,一直以來,我們的語文教學都是處于一種比較封閉的狀態(tài),綜合性學習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口頭上。教學上以教材為中心,以教師講、學生聽來傳授新知識。把知識傳授作為核心,把學生當成單純的接納知識的容器。學生更是認為只有課本上寫的,教師講的才是真理,教室才是信息知識交流的場所。然而在新的教育課程改革理念下,這種教學方式的缺陷越來越凸顯出來,因而教師應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不應把綜合性學習課完全上成傳統(tǒng)講授教學的翻版。而要從學生發(fā)展的長遠目標出發(fā),走出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模式,淡化知識傳授,重視過程與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學會學習。學生也應對綜合性學習有充分的認知,改變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學會合作,自主探究。這樣才能真正將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開展得有情有味,有實效。
二、重視綜合性實踐活動,學生掌握“主動權”
《初中語文新課標》將語文綜合性學習作為語文教學的內(nèi)容之一,與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并列為五大板塊。它對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教師要重視綜合性實踐活動,要不怕麻煩,用心去組織、指導,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每一個活動階段應該做什么,既不能包辦,也不能放任不管。這樣,語文綜合性學習才能順利開展,實現(xiàn)預期的目標。
其次,綜合性學習是學生的一次自主活動,它強調(diào)直接經(jīng)驗學習和間接經(jīng)驗學習的有機結合,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缎抡n程標準》提出,“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所以教師要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自行設計,自行組織,自行探究,發(fā)掘并利用課外、校外的語文學習資源,讓學生自主開展實踐活動,依自身興趣自主選擇和參與。除了搞好教材編排中的綜合性學習以外,還可以讓學生動手對一些演講、手抄報、課本劇等較簡單的活動親自策劃、組織、總結。學生在這些活動中通過親身的感受、體會和理解,可以充分把語文學習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獲取直接的生活體驗和經(jīng)驗,不僅印象深刻,而且開放了語文課程,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和搜集、篩選、整理資料的能力,更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心和使命感。
不過學生也不能懼怕這些實踐活動,不能一提親自動手、獨立完成就退避三舍。而教師也要鼓勵學生積極大膽的去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多渠道獲取信息、收集資料。同時讓學生明白語文與生活的聯(lián)系,語文即生活,生活即語文,要樹立大語文觀,要明白生活處處有語文,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讓學生逐步掌握互聯(lián)網(wǎng)、圖書館、人際交流等獲取資料的方法與途徑,放開膽子去展現(xiàn)自己的才華。只有每個學生都主動、積極地投入其中,綜合性學習才會落到實處,才會發(fā)揮它應有的作用。
三、教師應不斷提升自身教學能力,打好“備課戰(zhàn)”
在語文綜合性學習中,教師始終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表面看似淡化了講臺授課,教師的任務輕松了許多。其實不然,學生要通過綜合性學習掌握更為牢固、實用的知識,以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教師備課更應結合社會現(xiàn)實,合理安排各項實踐活動的時間,考慮如何有效的讓學生全員參與以收到最佳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個人不能滿足于現(xiàn)狀,要與時俱進,努力學習現(xiàn)代化教育教學理論,吃透新課改的精神實質(zhì),明確教材的編寫意圖,樹立人本主義教育理念。轉(zhuǎn)變角色,建立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也可以通過校本教研、案例研究、教學觀摩及參加各種培訓加強學習,不斷提升自身備課能力,為日常教學中進行綜合性教學做好充足準備,全力打好前期“備課戰(zhàn)”。這樣才不會使綜合性學習流于形式,也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推進新課程改革的有效實施。
總之,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設置是對我們語文教師的一次挑戰(zhàn),我們要轉(zhuǎn)變觀念,與時俱進,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使學生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得到鍛煉,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真正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