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秀麗 馬婷
摘 要:聽力作為一項基本的語言技能,在跨文化交際中起著重要作用。本文探討了大學英語聽力課堂中文化教學的內容,并提出了一些文化教學的建議,旨在提高學生的聽力及跨文化交際能力, 同時,對英語聽力教學也有寶貴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文化教學;大學英語聽力
作者簡介:賈秀麗(1984.12-),女,漢族,河南新鄉(xiāng)人,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方向;馬婷(1983.9-),女,漢族,河南三門峽人,語篇分析方向。
[中圖分類號]: G64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8--02
1、引言
早在中世紀時期,羅馬帝國的歷史、地理及當時人們的日常生活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經(jīng)典文學作品中,這正是文化教學的開始1。但文化教學的真正實踐還只是最近的事情。自上世紀80年代起,中國出現(xiàn)了大量關于文化教學的論著及研究,目的在于把語言學習者的社會文化知識與語言能力聯(lián)系起來。聽力,作為一項重要的語言技能,在跨文化交際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如何把文化知識與聽力技巧有效地結合起來促進學習者的聽力水平和文化交際能力是當代英語教育者面臨的嚴峻問題。
2、文化教學在大學英語聽力課堂中的角色
文化具有普遍性和多維性,文化的復雜性及概括性也為其定義的研究增加了難度?,F(xiàn)代具有權威性或被普遍認可的關于文化的定義是由Edward B. Tylor 在1871年提出來的。他認為文化是一個復雜體,它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及任何由作為社會成員的人在生活中不斷培養(yǎng)的各種能力和喜好2。語言與文化關系密切:語言是文化的產(chǎn)物,又是文化的載體,每種語言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內涵。因此,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學習者要注意對該語言使用國家文化的學習。
首先,通過文化教學能提高學習者對目的語國家及其人民和文化的興趣,形成學習動力,積極參與到課堂討論和其他活動中。其次,大學英語聽力課堂中的文化教學能幫助學生意識到文化的差異性,擺脫民族優(yōu)越感3。通過對英語國家文化的學習,加深學習者對兩種文化的理解,感受不同國家文化的魅力,提高他們跨文化交際的能力。最后,大學英語課堂中的文化教學有助于學習者聽力技能的培養(yǎng),這也是本文強調的重點。盡管很多學習者從初中,甚至小學、幼兒園就開始學習英語,但當真正與外國人交流時,卻發(fā)現(xiàn)自己既聽不懂也表達不出來。這就是在封閉的語言環(huán)境里缺乏聽力練習的后果。從某種程度上講,只有當學習者對目標語文化的了解積累到一定程度,即當頭腦中有了相關圖示(schema)之后,其聽力水平、閱讀理解甚至口語表達能力都會有大幅度的提高。
3、大學英語聽力課堂中文化教學的內容
3.1 與文化相關的詞匯
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詞匯是語言的基礎,會隨著社會,宗教信仰,習俗,人們的生活方式及價值觀的改變而不斷變化。新的詞匯代替過時的表達,或者原有詞匯被賦予新的內涵。因此,我們也可以說詞匯是文化的載體。英語中,與文化相關的詞匯包括單詞,短語,諺語,典故及成語等。
3.2 價值體系
價值觀影響人們的言語行為,甚至法律法規(guī)的設定都受到社會成員價值觀的影響。Hofstede4的文化維度理論是跨文化研究中最具影響力的理論之一,他把文化進行了劃分: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 權利距離(attitudes to power distance), 不確定規(guī)避(uncertainty avoidance), 男性主義和女性主義(masculinity and femininity)。他認為在跨文化交際中,人們在價值觀上表現(xiàn)出來的國別差異影響著交際的進行。中華文化歷來重視集體主義,強調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中國人在表達自己的觀點時格外謹慎,通常不直接表達出來,尤其是當?shù)玫絼e人的贊美時,總是習慣性的表示謙虛,客氣的給予否認。相反,西方文化強調個人,鼓勵自我肯定,獨立和大膽的表達自己的看法。中國人與西方人在思維方式上的巨大差異,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常常引起誤解,這種誤解更多地體現(xiàn)在社交禮儀方面。比如:女人之間經(jīng)常拿衣服作寒暄的話題。如果有外國朋友夸獎你說:“Oh,your dress is really exquisite!” 而你習慣性的表示謙虛,回答 “Oh, its just an ordinary dress.” 這會讓她非常難堪,會認為你說她沒有審美觀念,把普通衣服當成好衣服,你的禮貌回答在外國人眼中并不禮貌。這就會影響雙方的交流。此外,國家間的交流,跨國企業(yè)合作,各國政要、公司高層在會面之前,都會認真研究對方的文化,務必使自己的言行得體,真正體現(xiàn)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
4、大學英語聽力課堂中文化教學的方法
4.1 制定文化教學大綱
制定一個針對中國學生的全面系統(tǒng)的文化教學大綱是教師進行文化教學的重要前提。選擇原版教材,根據(jù)學生的程度對教材進行適當?shù)木幾耄?。一旦學生接觸到大量原汁原味且貼近生活,難度適中的材料,就會進行模仿,從而提高語言使用的正確性,從而改善學生的聽力及交際能力。
4.2 教師培訓
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如果教師缺少文化教學的相關培訓,就不能有效地展開課堂教學。我們知道,學習一種語言的最佳方式就是融入到該語言國家的日常生活中,從各方面真切感受文化差異,積累生活經(jīng)驗,快速提高學習者的語言素質。但是大多數(shù)英語教師沒有出國的機會,他們只能從書本上了解外國文化,沒有自己真實的體驗, 所以在講授文化的時候,難免會有些生澀和不足。這就要求教育者除了相互間的經(jīng)驗交流外,更主要的是不斷地學習,聯(lián)系語言學,心理語言學,社會語言學及跨文化交際等學科進行教學改革,豐富教學內容,更生動形象的做好文化傳播的使者。
4.3課堂教學與課外學習相結合
4.3.1 課堂教學
在聽力課堂上,教師可利用聽力材料讓學生進行角色表演,通過角色對換,或用夸張的方式,更真實的感受兩種文化的不同。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克服膽怯心理,提高英語表達能力,可謂一舉多得。另外,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通過播放電影片段,歌曲及其他視聽材料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使文化教學更直接生動,有助于學習者調動各種感觀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同時,電影中包含的社會,政治及文化信息也易于被接受。比如,通過電影Ramona and Beezus,我們了解到普通美國家庭生活及他們在對待孩子教育方面的態(tài)度;通過電影Eat Pray Love,感受美國人在物質生活以外對精神世界的別樣追求,這些都是僅靠看書本體會不到的。另外,聽英文歌曲也能很好地把興趣和學習聯(lián)系起來,通過歌詞感受歌者的心境,了解西方人不同的生活態(tài)度。把兩種文化進行比較與對比,能極大地提高學習者的興趣,提高對聽力材料的理解。
4.3.2 課外學習
課堂上的文化教學畢竟有限,教師應鼓勵并指導學生課下多進行文化學習及聽力練習。比如:學習者通過facebook,skype等社交網(wǎng)站結識外國朋友,或參加英語角與外教交流文化信息,以此來達到聽說能力的提高。另外,很多學校都會邀請外教或有過留學經(jīng)驗的教師給學生們進行講座,從他們的視角了解東西方文化的不同,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最后,要求學習者自己課下進行大量的閱讀及聽力練習。關于英語國家文化方面的書籍不在少數(shù),英語原版小說是了解外國文化的最佳途徑,還可以通過閱讀英文報紙,瀏覽英文網(wǎng)站等充實自己。聽力方面,VOA,BBC都是不錯的選擇。像VOA中的Special English Programs,內容涉及英語習語,美國歷史,風土人情等,學習者可以有選擇地將精聽與泛聽結合起來,學會樂在其中。
5、結語
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只有把文化滲透到聽,說,讀,寫中,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受到傳統(tǒng)學習方法的束縛,中國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亟待提高,在大學英語聽力課堂中加大文化教學力度迫在眉睫。本文強調了文化教學在聽力課堂中的重要性,并給出了有效開展文化教學的方法和建議,旨在促進學習者的英語水平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胡文仲,高一虹. 外語教學與文化 [M] . 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2、Tylor,E.B. Primitive Culture: Researches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Mythology, Philosophy, Religion, Language, Art and Custom. London, John Murray, 1871.
3、Cooke, M. Social Psychology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J]. Foreign Language Annals, 1973,7:215-223.
4、Hofstede, G. Cultures Consequences: 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Work-Related Values. Beverly Hills: Sage Publications,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