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漢芳
【摘 要】隨著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互動教學模式在技校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本文根據目前技校學生學習英語的現狀和互動教學模式的特征,闡述了互動教學模式在技校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技校英語 互動式教學 教學改革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課,應該把“培養(yǎng)學生實際運用語言能力”作為重點,根據技校生的實際情況,著重英語基礎知識的學習,加強英語基本技能應用的訓練,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而長期以來,技校英語教育一直沿用以教師為中心,以灌輸知識為主要目的,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時間多達70%—90%,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老師講解的內容,參與課堂教學的時間少之又少。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下,大多數學生學到的都是“啞巴英語”,數年的英語學習只能簡單的應付各種考試,卻不能真正用到實際上來。而近年來,高考中的聽力考試只是參考分數,這就造成了多數高中老師只重語法詞匯的學習,而不重視聽說訓練,學生很少甚至從未進行過聽力訓練,從而造成了學生聽說能力更加低下。那么如何在短短的三年時間里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呢?本文認為及時改變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至為重要。而要實現這種改變,互動教學模式為上上之選。這種教學模式與以往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教師“一言堂”的做法,有利于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使之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從而達到發(fā)展學生語言技能的目的。
一、互動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和特征
“互動”是指兩個人或更多的人相互交流思想感情,傳遞信息并對雙方都產生影響的過程。互動教學于上世紀70年代初興于美國,是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被廣泛應用的一種富有創(chuàng)意和實效的教學理念與策略。這種教學模式以啟發(fā)性原則為主,著重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與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參與性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而學生則是課堂的主體,只有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才能達到真正的互動?;邮浇虒W模式改善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心理氣氛,大面積地提高了學生英語學業(yè)成績,在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非認知品質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成為當代主流教育理論和策略之一,被譽為“近幾十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理念”。
互動式教學模式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發(fā)展教師的主導作用,最大程度的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創(chuàng)造了一種輕松、自由、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通過課堂上師生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能力。教師精心設計課堂活動,合理安排時間,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創(chuàng)設課堂互動氣氛,滿足了學生的實踐需要。在學生參與課堂互動活動的同時,是學生獲得了良好的語言學習技能,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邮浇虒W模式提倡以師生的互動來實現教與學的統(tǒng)一,保持教與學的平衡發(fā)展,面向全體學生實施素質教育,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同時,互動式教學模式還倡導采用各種活動的方法,鼓勵學生體驗參與英語學習實踐,摒棄了傳統(tǒng)的機械灌輸的教育方法,采用啟發(fā)性、教練式的教學方法,在設定的情景中由學生根據需要,在無主觀意識的狀態(tài)下,通過使用英語,在犯語言錯誤的過程中,靈活的學習語法和翻譯知識,形成良好的語言應用能力。
二、提高互動式教學模式的學習效率
1. 啟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沒有了興趣,學習就不再是一件快樂的事情,而成為一種包袱。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創(chuàng)造能使學生產生濃厚興趣的條件、環(huán)境和氛圍。目前,高職學生學習英語積極性不高,精神狀態(tài)不佳,課堂氣氛沉悶,究其原因,一方面,高職學生大多數英語基礎水平差,感覺英語不好學,學不會,對英語學習喪失興趣。另一方面,大多數學生認為他們畢業(yè)之后將從事一線工作,對英語的應用比較少,從而認為學英語沒什么用途。再加上進入大學后的學習環(huán)境比高中要相對寬松,又沒有老師時時的督促,從而產生倦怠懶惰的學習情緒。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要在道理上宣傳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其次要給學生樹立學好英語信心,給他們列舉一些例子,告訴他們只要用了心,英語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難學,從而克服學生的畏懼情緒。同時,要創(chuàng)設一些活潑、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如朗誦、情景對話、學唱英文歌曲、欣賞英文電影,然后以小組為單位為電影進行配音等活動,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2. 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
教學不僅是教與學的過程,也是師生雙方感情和思想交流的過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形成良好課堂氣氛的基礎。課堂交往中,學生對教師的專業(yè)水平、教學方法、授課技巧,甚至對某一問題的看法,都會自覺不自覺地進行評價,做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斷,和“親近”或“不親近”的情感反應;有時甚至會把對教師的好惡遷移到教師所授課程上來。對教師沒有好感,也就不想學他教的課,慢慢就會產生抵觸情緒,對學習失去信心,一旦學生與教師產生了對立情緒,教師的教學就顯得無能為力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過于強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認為教師是凌駕于學生之上的主宰人物,學生對老師存在畏懼心理,師生之間存在著隔閡。而在互動英語教學模式中,倡導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這種師生關系更有利于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
三、互動式教學的分組形式
1. 自由討論
在此環(huán)節(jié),教師提出問題或觀點,由學生自由討論并發(fā)表見解。此時,教師應對所提出的問題精心設計。首先,問題要結合教材并貼近生活,這樣才能提高學生討論的興趣。例如在《新編實用英語》(第二版)中的unit 3,文章中提到了Thanksgiving Day, 教師可向學生詢問關于西方和中國的一些傳統(tǒng)節(jié)日及其一些習俗。由于近年來西方文化的輸入,西方節(jié)日也被中國人特別是青年人接受,所以學生在討論此問題時有話可說,不至于冷場。同時,通過討論,也加深了對西方文化的了解。
2. 小組互動
在全面了解學生程度的基礎上,將學生差優(yōu)搭配分為若干小組,根據班級人數,每個小組5—8人,共同完成一項學習任務。這樣有利于不同程度之間的學生互相學習,優(yōu)勢互補,相互促進。教師循環(huán)于各小組中,對某些小組進行幫助指導,并參與到他們的活動中去。小組討論結束后,可以選出小組代表發(fā)言,展示其討論結果,教師給予肯定的評價,由此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交際和相互協(xié)作能力,進而激發(fā)學生開口用英語表達自己思想和觀點的興趣與勇氣。
3. 雙人互動
學生一對一的進行合作交流。在此活動中,可讓學生進行一些簡單的Role-play和一些對話,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和合作能力。
4. 組際互動
提出一個任務,由各個小組分別完成,然后展示各小組完成情況,并由此形成評價。在這種互動方式中,根據學生的不服輸的心理,建立競爭機制,從而促進學生更好更快地完成任務,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四、形成科學的評價機制
小組互動和組際互動之后,教師應根據一定的評價標準對各小組之間的互動做出全面、準確、客觀的評價,表揚表現好的小組或個人,同時指出活動中的問題,并對所研討交流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可采用復述課文,完成課后習題等方法來檢查是否達到預期的目標。教師的評價過程中應盡量采用積極的、正面的評價來激勵學生取得更大的進步。
總之,采用互動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填鴨式”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英語水平,符合技校教育“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模式。我們要進一步發(fā)揮合作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水平,同時提高技校英語教學的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陳周云.英語課堂互動教學的理論依據及原則[J].中國校外教育,2009(8).
[2]陳玲.英語課堂互動教學初探[EB/OL].新余教育網教研在線,2005-07-28.
[3]孫莉娜.情感因素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J]. 教育探索,2004(9).
[4]束定芳,莊智象. 現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和方法 [M]. 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6.
[5]王惠.大學英語教學的互動課堂模式探微[J]. 職業(yè)圈, 2007(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