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佳寧
摘 要:近年來,英語教學研究者發(fā)現(xiàn),英語課堂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解題的技巧,語法被過度重視,從而產(chǎn)生大量的“啞巴英語”。然而,這并不意味著語法教學已經(jīng)失去意義。相反,語法教學一直是外語教學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教授語法就成為廣大教學者所關(guān)注的問題。研究發(fā)現(xiàn)語塊就是語法和詞匯相互滲透、不可分割的“語法化的詞匯”,所以語塊即是理想的語法教學單位。本文試圖介紹語塊教學在語法教學中的應(yīng)用及其具體的操作方法,以便于把語塊教學應(yīng)用于教學實踐中。
關(guān)鍵詞:語法教學 語塊 二語習得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b)-0102-02
1 語法教學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
1.1 語法教學的低谷
英語語法教學經(jīng)歷了一個起伏的過程。當大多的課堂以傳統(tǒng)語法教學為主要教學內(nèi)容,以講授語法規(guī)則和框架為主要任務(wù)時,20世紀70年代,以Krashen為首的研究者提出了交際教學法,很大程度否定了傳統(tǒng)語法教學的作用,引起了教育界對傳統(tǒng)英語課堂的懷疑。普遍語法認為,人生而具備了語法原理,浸入于第一語言環(huán)境中,普遍語法原理就賦予了第一語言的參數(shù)值,第二語言與之同理。所以結(jié)論是,語法教學并無意義。同時,以喬姆斯基轉(zhuǎn)化生成法為基礎(chǔ)的交際教學盛行,即語言教學要達到交際的目的,而不是把教會學生一套語法規(guī)則和零碎的詞語用法作為語言教學的最終目標。
1.2 語法教學的轉(zhuǎn)機
Pienemann(1984)提出了語法可教性假設(shè),因其對二語習得者研究發(fā)現(xiàn),語法教學可以幫助一些結(jié)構(gòu)的快速掌握,大大節(jié)省了習得二語的時間和精力。
同時,交際教學并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Swain(1985)在浸入式教學研究中發(fā)現(xiàn),把二語學習者完全置于語料之中,學習者并不能有效學會語言表達的規(guī)則。
筆者在英語教學的課堂的經(jīng)驗中得出,課堂的分析和講解有利于學生糾正二語習得過程中的錯誤,輸出更多的具有與語法性的句子。
可見,放棄語法教學有失偏頗。英語課堂上,語法教學仍然是必不可少的。
1.3 轉(zhuǎn)機過后的問題
目前中小學語法教學,大多為講授語法規(guī)則和框架,并加以練習。考試中也多設(shè)計語法規(guī)則的考察,如,that在從句中的省略情況,if虛擬從句中的倒裝情況等等。這樣的教學模式有其優(yōu)點:使學生系統(tǒng)扎實掌握英語語法內(nèi)容。但多年以來的事實表明,其缺陷也不言而喻:學生輸出能力沒有明顯提高,所謂的“啞巴英語”普遍存在,學生所習得的英語知識很難運用到現(xiàn)實交際中。教學效果讓人難過。
所以,究竟如何更好的教授英語?是很多英語教師所關(guān)心的問題。語塊理論的提出,使這個問題看到了曙光。
2 何為語塊教學理論
語塊研究在應(yīng)用語言學中已經(jīng)由來已久,可以追溯到Jespersen(1924)和Firth(1951),他們提出,判斷一個詞的搭配來判斷這個詞。Biber、Johansson、Leech、Conrad和Finegan稱其為詞束(lexical bundles)。Scott(1996)稱其為詞群(clusters)。語塊理論的集大成者是Lewis(1997),其語塊理論(Lexical Approach)中認為,語塊包括搭配、固定或半固定短語、習語,它能使語言輸出變得更加方便、快捷和流利。此理論認為,本族語人的語言之所以流利,是因為他們的詞匯不是單個存儲在記憶里,而是以詞塊的形式儲存在記憶里,在使用的時候整體提取,減少了語言提取的時間和困難。最近的Nattinger和DeCarrico(1992)強調(diào)多詞組合可以幫助溝通更具有可預(yù)見性。他們注重語言的交際功能,建議教師引導(dǎo)學生操練固定表達式,增強信心和語言流利度,用替換練習操練先前學習的語塊,教師應(yīng)該增加語塊的變化性,使學生對其進行深入分析,推斷出語法和形態(tài)規(guī)則,也就是要對語法的認識不是停留在傳統(tǒng)的語法概念上,就是錯誤地把語法當技能。
3 語塊對語法教學的好處(恰恰符合Krashen的理論)
3.1 語塊之交際作用
語塊能幫助語言學習者識別說話場景,減少聽說的難度(Wray,2002)。語塊理論認為,母語者在輸出時,并不是對信息的臨時重新組合,應(yīng)該在語言使用時直接提?。≒erkins,2000),所以語塊的掌握可以幫助減少語言輸出的加工時間,提高熟練度和流利度。
3.2 語塊之廣泛存在性
Erman和Warren(2000)認為,不同種類的詞塊構(gòu)成了口語語料的58.6%和寫作語料的52.3%。同樣,我們課本中的語塊也不勝枚舉,這就給我們教學提供了寶貴的預(yù)料,增加了語塊教學的可行性。
3.3 語塊之教學益處
Cortes(2006)通過實證研究,證明語塊教學有助于語言習得者對語塊產(chǎn)生興趣并有助于其運用語塊來輸出目標語。這一結(jié)論幫助緩解語法教學課堂上一貫的枯燥和乏味。然而,中國學生的語塊能力不容樂觀,詞匯使用經(jīng)常不得當(刁琳琳,2004)。這更使語塊教學成為必然。
4 語塊的識別與鑒定
在利用語塊教授語法的過程當中,對語塊的識別方法非常重要。目前為止,語塊識別和提取的方法有基于語料庫的方法(Biber,et.,1999)和多方印證法(Schmitt,et al.,2004).基于語料庫的方法依據(jù)是頻率和分布標準,即在語料庫中的出現(xiàn)頻率和分布達到一定標準的語言片段被判定為語塊。通常詞塊的操作定義為每百萬詞出現(xiàn)F次且有一定分布的N詞組合。提取詞塊的頻次,成為提取頻點,等于或大于提取頻點的詞組合,在文本分布數(shù)給定時,都被視為目標詞塊。目前提取標準不定,有百萬詞10次、20次和40次。多方印證則是綜合運用文獻收集、語料庫和人工識別等方法來確定語塊。首先從文獻中選出大約200個候選詞塊,然后考察它們在口語、筆語和學術(shù)語料庫中出現(xiàn)的頻率,從中選出在3個語料庫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材中選出74個候選詞塊,與前面選出的詞塊進行比較,并從中選出45個,再讓一些語言教師進行辨認,最終確定了20個目標詞塊(Schmitt,2004)。
這以科學的方法更使語塊教學可行、科學、有理可依。
5 語塊在語法授課中的具體操作
上文中,筆者闡述了語法的教授危機,以及語塊教學法的應(yīng)用而生,那么語塊語法教學授課究竟如何操作,也是筆者關(guān)心的問題之一,只有掌握了具體可行的授課方法,才能將理論更好的運用于我們的教學之中。語塊教授語法應(yīng)使用以下策略。
第一,顯性教授語塊知識。英語老師應(yīng)在課堂上使學生了解,英語除了詞匯和語法之外,還有語塊(如復(fù)合詞、搭配、習語、句子結(jié)構(gòu)及篇章),使學習者培養(yǎng)語塊意識,養(yǎng)成學習語塊的習慣。
第二,分析語料提取語塊。由于目前國內(nèi)的語塊教學理論并沒有廣泛用于教學實踐當中,所以,教材中沒有系統(tǒng)的標示語塊,這就需要教師利用語塊提取的工具,從教材中提取語塊教授與學生。
第三,操練語塊知識。要通過語塊教學理論教授語法內(nèi)容,操練這一環(huán)節(jié)是重中之重。教師應(yīng)在講授語塊之后,提供相關(guān)的習題,如語塊造句、語塊翻譯、語塊改錯及語篇語塊識別等等。課后,語塊相關(guān)的課后題也應(yīng)設(shè)置,進而幫助學習者鞏固。
雖然語塊理論在今十年以來風起云涌,但在教學中并未形成系統(tǒng),優(yōu)化的教學模式也尚待開發(fā),這也為我們廣大的教育研究者提供了一扇窗戶,既看到了語塊理論在教學中的價值,又看到了我們未來要走的路,還需要不斷摸索和研究。
參考文獻
[1] lewis M.The Lexical[M].Hove,England: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1993.
[2] Lewis M.Implementing the Lexical Approach:Putting theory into Practice[M].Hove,England: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1997.
[3] Nattinger J R& DeCarrico JS.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4] Ellis,N.C.Sequencing in SLA:phonological memory,chunking and points of order[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8,1996:91-126.
[5] Krashen,S.D.Second lang age acqisition and second lang age learning[M]. Oxford:Pergaman Press,1981.
[6] Wray,A.Fomulaic Language:Pushing the Bound-arie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
[7] Wray,A.Formulaic Language and the Lexic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9.
[8] Becker,J.The Phrasal Lexicon[M]. Cambridge Mass:Bolt and Newman,1975.
[9] Sinclair,J.Corpus,Concordance,Collocation[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10] Biber D,Johansson S,Leech G,Conrad S & Finegan E.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Z].London:Longman,1999.
[11] 嚴維華.語塊對基本詞匯習得的作用[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6):58-62.
[12] 戚焱.英語專業(yè)學生口語中詞塊使用情況的跟蹤研究[J].外語界,2010(5):34-41.
[13] 桂詩春.我國外語教學的新思考[J].外國語,2004(4):2-9.
[14] 衛(wèi)乃興.專業(yè)性搭配初探語料庫語言學方法[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4):19-23.
[15] 王春艷.免費綠色軟件AntConc在外語教學和研究中的應(yīng)用[J].外語電化教學,2009(1):45-48.
[16] 陳偉平.增強學生詞塊意識,提高學生寫作能力[J].外語界,2008(3):48-53.
[17] 王立非,梁茂成.WordSmith方法在外語教學研究中的應(yīng)用[J].外語電化教學,2007(3):3-7.
[18] 王立非,張大鳳.國外二語預(yù)制語塊習得研究的方法進展與啟示[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5):17-21.
[19] 常晨光.公式性語言的功能[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2):7-10.
[20] 于秀蓮.語塊教學法與提高英語應(yīng)用能力的實驗研究[J].外語界,2008(3):56-63.
[21] 蔣宇紅.詞塊教學促進英語學習者口語交際的實證研究[J].國際關(guān)系學院學報,2008(3):86-90.
[22] 劉加英.詞塊與大學英語口語教學[J].山東外語教學,2006(4):88-90.
[23] 毛澄怡.語塊及其在英語學習者會話中的使用特征[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8(2):58-62.
[24] 馬廣惠.詞塊的界定、分類與識別[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1(1):1-4.
[25] 馬廣惠.英語專業(yè)學生二語限時寫作中的詞塊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9(1):54-60.
[26] 刁琳琳.英語本科生詞塊能力調(diào)查[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4):35-38.
[27] 戴煒棟.二語語法教學理論綜述[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3):9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