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桂濤
摘要:思想政治課,其學科本身的特點、性質決定,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科知識教育與德育教育相結合。思想政治課教學提出的要求,使該學科獲得好的數(shù)學效果,必須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關鍵詞:新課堂 政治教學 模式探究
思想政治課不僅僅是讓學生學到一些經(jīng)濟常識和政治常識的學科,而是一門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過硬政治素質的學科,更是一門教給學生如何透過紛繁復雜的社會現(xiàn)象,洞察事物本質的學科。簡言之,這門功課讓學生變得更“聰明”,站在一個最高點俯視當今社會正在發(fā)生的現(xiàn)象,給出合理的解釋,指出事物發(fā)展的方向。如何使學生具有這些素質,新課程標準給了我們理論上的支持。新課程要求教學從單一的知識傳授轉變?yōu)閷W生自主學習的引導,不僅要使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而且要形成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以及各種能力;教材從主要表達知識的“倉庫”變?yōu)橐龑W生進行綜合探究學習的資源、工具和指南,成為學生學會學習的載體。樹立新的學生觀,讓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轉變?yōu)橹R的主動探求者、知識的建構主體,努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切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努力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和科學人文素養(yǎng)。
課堂教學也必須進行與時俱進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這就需要我們一改往日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滿堂灌”教學方式,構建新的課堂教學模式,使得整個教學過程煥發(fā)出應有的生機與活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重新鼓舞起過去那已受到嚴重挫傷的積極性,使思想政治課成為激發(fā)學生不斷進行探究的樂園。今年使用新教材教學,我在課堂教學方面進行了一些嘗試。
思想政治課,由于其學科本身的特點、性質決定,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科知識教育與德育教育相結合,知與行的統(tǒng)一。這對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要使該學科獲得好的數(shù)學效果,必須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思想政治課素質教育主要任務有兩個方面,一是全面提高學生的政治理論水平。二是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政治覺悟水平和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此,思想政治課必須實施素質教育。
一、政治教師的素質要自覺提高。
打鐵先要自身硬,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教師的素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身的專業(yè)知識要扎實、要更新、業(yè)務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師的言行修養(yǎng)、道德覺悟要提高。這是素質教育的基礎,也是推行素質教育的先決條件。要提高教師素質,必須扎扎實實地做到下面幾點。
1、堅持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知識。隨著深化改革的發(fā)展,政治理論也在不斷地 豐富和發(fā)展。作為政治教師不能滿足于學歷達標和原有的知識,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使自己的認識適應發(fā)展的需要。
2、勇于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能力。教師有淵博、深厚的學科知識,還需勇于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能力,這就要求教師積極參與教學研究,結合實際、因材施教、勇于實踐、善于總結,不斷探索和掌握學科教學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質教育。
3、為人師表,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覺悟水平。正人先正己,教師必須以高尚的師德為學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舉止帶動學生修心立品。這就需要教師做到:
(1) 在言論上,要對國家對社會對學生負責,對社會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學生中大發(fā)言論,誤導學生。
(2) 在舉止上,要時時處處為人師表,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做到。教師要熱心善事,讓社會主義道德、風尚在校園里、在學生中傳揚。
二、發(fā)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思想政治課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課堂教學,根據(jù)《中學德育大綱》中規(guī)定:思想政治課是向學生較系統(tǒng)地進行社會主義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課程。使學生較好地 掌握社會主義建設基礎理論知識,必須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改進教法,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教學中,運用讀、議、講、練的教學方法是最有效的教學方法。讀是學生主動學習,掌握知識的基礎。教師要指導學生讀,提高讀的質量。結合實際,把握好重難點,提出讀的提綱。同時要精讀,讀懂,掌握基礎知識;議是發(fā)展學生思維的有效方式,也是學生互相學習,自我教育的過程,教師要把握好主題,明確議題,開拓思維,適時引導,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激發(fā)學生探討問題的興趣,有效地培訓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講是教師對關鍵問題的點撥,教師對重點知識給予精講,及時對學生糾編,解疑。練是知識鞏固、培養(yǎng)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教學及時反饋,及時補缺,使學生基礎知識得到鞏固,形成知識樹。
教學的形式是多樣的,我們應根據(jù)不同課題,結合學生實際,采用有效的教學方式,如:探求式、導讀式、討論式等。總之,要體現(xiàn)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學原則。達到傳授知識,提高學生政治理論知識水乎,又發(fā)揮德育功能,提高學生道德覺悟和政治素質,使知與行的統(tǒng)一。
三、利用好社會大課堂,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理論聯(lián)系實際,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是政治課推行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要根據(jù)不同年級,不同課題,讓學生從小課堂走進社會大課堂,在社會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中,使學生理解體會所學習的理論知識,去認識社會,適應社會,不斷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請進來。走出去,要根據(jù)課題的需要,組織學生到工廠參觀訪問,到農村調查采訪,通過到社會訪問調查,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認識社會主義建設理論和改革開放推動著我國經(jīng)濟建設的迅速發(fā)展。請進來,是據(jù)課題需要,請在社會主義實踐中作出貢獻,有代表性的人員到學校講課,作專題報告。同時結合實際,在第二課堂活動中,舉行時事演講。這樣,使學習生動活潑,在思想政治課所學的知識得到檢驗,得到升華,從而激發(fā)學生對社會主義建設理論的追求欲望和創(chuàng)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學生政治學科的理論素質和 思想、道德、覺悟水平,獲得良好的素質教育效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應該積極嘗試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反對過去那種把它程式化、教條化的做法,應該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靈活變通,既講原則又不失靈活,注重規(guī)范又體現(xiàn)課堂教學的藝術性。新教材無論是在教學內容的設計還是呈現(xiàn)方式的設計上,均具有開放性和實踐性特點,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一個拓展、延伸的平臺,它所選用的那些富有情節(jié)的實例或鏡頭等作為話題呈現(xiàn)的問題,使得整個教學過程不僅需要調動教師、學生的力量共同參與,有的甚至還要利用家長、學校乃至社會力量才能完成教學任務。因此,每一位教師應該積極地去追求,在開放互動的教學和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在充滿民主氣氛中,使學生受到熏陶,學會交流、分享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