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俊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笨梢?,個性化閱讀是建立在自主閱讀和平等對話基礎之上的,它不是一種教學方法,也不是一種教學模式,而是一種教育理念,是個性化教育理念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通過閱讀的反映。
關鍵詞:語文教學;個性化閱讀;指導
一、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的改變即教師教學觀念的改變
教師應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手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與交流的氛圍。
二、立足于教材文本,進行個性化解讀
教材是活生生的“例子”,學生是具有鮮明個性的人,在教學中,教師要盡量尊重學生的個性,讓學生根據自己對生活的獨特體驗,完成人與文之間的和諧對話。
立足文本,還要進行多元化解讀。比如外延式閱讀,即在學生閱讀課文時,努力使學生拓展課文的外延,把作者沒有說出來的東西挖掘出來,并進行合理演繹,擴展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三、大膽整合教材,引進難度適宜的一些名家名篇進行課堂閱讀,提高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能力
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在具體的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的需要及時調整。從語文與生活的關系看,也需要我們及時為學生提供鮮活的、具有較強時代氣息的閱讀材料。
四、閱讀向課外延伸是個性化閱讀永不枯竭的動力,中外經典名著是課外閱讀的首選材料
除新課標中明確提及的中外名著之外,我重點推薦了以下“人類文明的寶貴精神財富”——中國作品: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莫言的《紅高粱家族》等;外國作品:雨果的《巴黎圣母院》、馬克·吐溫的《湯姆·索亞歷險記》、瑪格麗特·米切爾的《飄》等。
五、符合學生個人興趣、愛好的書籍不容忽視
學生的閱讀個性是有差異的,有的喜歡讀政治類的,有的喜歡讀軍事類的,有的愛讀歷史,有的愛讀文學,有的愛讀琴棋書畫方面的……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有目的地選擇一些專門性的書籍來讀,對發(fā)展自身的愛好、特長是非常有幫助的。
六、教師要主動設計一些閱讀活動,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個性化閱讀氛圍
開展“我讀什么書”“看書說故事比賽”“名人軼事會”“讀書筆記評優(yōu)”“手抄報”“比賽查閱資料”“課外詩歌朗誦比賽”等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課內外活動,能有效地營造民主、和諧的個性化閱讀氛圍,更重要的是能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推動閱讀步步深入,讓學生從中感受到閱讀帶來的快樂和成功,豐富個人的生活經歷,彰顯個性色彩,有效提升閱讀品位。
七、廣開書源,激活思維,讓閱讀成為習慣
首先,在進行閱讀教學時,盡可能根據課程要求和教材需要補充新的閱讀信息,讓學生在課堂內外充分閱讀。其次,各班在充分借閱學校圖書室的書籍之外,成立班級圖書角,班內學生共享圖書資源;同時,建立班級圖書卡,收集全班學生圖書信息,交換優(yōu)秀讀物,以求讀書資源最大限度得到應用;鼓勵學生綠色上網。大量閱讀是激活學生思維的基礎,更是個性化閱讀的基礎。培養(yǎng)學生好讀書、讀好書的習慣,也是語文新課標的終極目標。
學生閱讀能力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學生的自我領悟體會,閱讀教學必須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個性化閱讀習慣。發(fā)展學生的閱讀能力必須從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入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注重個性化的閱讀,為每一個學生創(chuàng)設適合自己的學習條件和成長空間,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在閱讀中,讓學生獲得獨特的審美感受。
(作者單位 湖北省陽新縣黃顙口鎮(zhèn)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