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良芝
【摘 要】隨著當今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在新課改環(huán)境的要求下,如何切實的做好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提高其教學的有效性成為現(xiàn)在教學研究的重要課題。這勢必要求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優(yōu)化升級以及全面改革。文章結合我國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現(xiàn)狀進行分析,探討影響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影響因素,對如何提升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有效性提出了相關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性教學;現(xiàn)狀分析;對策建議
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質量的好壞從根本意義上取決于政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隨著當素質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教育的目的體現(xiàn)出以學生為主導的教學理念。企在培養(yǎng)學生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社會實踐能力,在新課改的環(huán)境下,如何改變傳統(tǒng)政治教學模式,提高政治課堂教學效率是當代政治教師必須面對和重視的問題。在學生的認知中,呆板乏味、深奧難懂一直都是政治學科的代名詞,教學模式的呆板乏味,政治理論的深奧難懂導致學生對政治學習的興趣度很低,這就導致對政治學科的學習一直都處于一種消極的狀態(tài)。因此,從實際出發(fā),與時俱進,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構建一個以學生為中心、開放、積極、創(chuàng)新的高效高中政治課堂十分重要。本文將對如何提高高中政治教學的有效性進行探討。
一、影響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現(xiàn)狀及原因分析
分析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對增強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工作的實效性和有效性,提高教師專業(yè)水平和促進學生發(fā)展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從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來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大體上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觀念的轉變還不到位
(1)教師是課堂主體的教學觀念。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依然有很多教師都認為自己才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只是單純的參與者和被動的接受者,教學就是教師對學生單向”培養(yǎng)”的活動,教師是課堂的主宰者、管理者,教師教,學生學,教師教的越多,學生學到的也就越多,在這種教學觀念的影響下很多教師從備課開始都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一堂課的設計,很少結合所帶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去設計教學,完全把政治課堂當成了自己一個人的舞臺,久而久之政治課堂也就失去了它的活力。
(2)被動教學應付考試的教學觀念。受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在實際教學活動中依然有不少老師把自己的教學只是單純的當作完成任務,存在著唯分數論、唯考試論的教學思想,卻忽略了政治教學的根本任務和真正涵義,高中階段是高中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高中政治教學不僅僅是要把課本上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要通過課堂教學教會學生如何做人,怎樣做人,教會學生應當樹立怎樣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這樣的政治教學才是真正成功的。
2.教學方法的設計不夠優(yōu)化
教師在完成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學方法的設計不夠優(yōu)化。教學方法設計可以說是教學的第一步,也應該是最重要的一步。就像建筑房屋一樣,沒有設計、構架,就不能施工,設計的優(yōu)劣直接關系到質量的高低。平時我們看到的一些不太成功的課堂教學,往往是教學設計不合理造成的,有很多教師都忽略了教學方法設計的重要性,認為課堂只要把教學任務完成就行了,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并不重要,殊不知教學方法的設計跟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很大關系,采用的教學方法科學新穎,學生的積極性自然就調動起來了,教師也會覺得課堂很精彩,一堂課的效率自然就提高了。如果沒有很好的教學方法設計,我們的課堂教學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二、提升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有效性研究
1.精編“導學案”,促成學生的有效預習
高一學習是初中階段向高中階段學習轉換和銜接的重要階段,這一階段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對于以后的學習將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無論是在學習內容、理論難度和考試方法上,高中思想政治課與初中政治課相比都有很大區(qū)別,這對于剛剛處于轉型期的高一學生來說有很大的難度。如何讓學生順利完成初高中政治學習的過渡,提高課堂的效率,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所得,減輕課后復習的負擔,成了我們高一政治老師一直都苦惱的問題。為了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動手能力,更好地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所謂導學案,實質上就是對講授式教學模式的一種改造,它是一種以導為主線,學為主體,強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學習的模式,是一種既重教又重學的教學模式?!薄皩W案是改革學生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學習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學生根據導學案進行預習,目標步驟清晰,可以避免預習的盲目性,尤其對學習習慣不好的同學,他們沒有預習的習慣,更不知道如何預習?!薄坝辛藢W案,學生可以根據導學案逐條看書,初步理清教材內容,記錄預習中的問題,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學習習慣、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的能力”。
2.優(yōu)化教學過程,構建多邊互動的教學模式
(1)課前導學。根據教學安排,備課組應提前一周精心編寫導學案,于課前發(fā)給學生,學生通過導學案進行預習自學,并結合小組互助自學。在自學過程中,學生根據要求填寫導學案,并標注疑難問題。教師抽查部分導學案并批閱,了解學生預習的情況。通過這個過程,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課前預習的程度,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和學情,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可以使大多數學生能明確課堂內容的重難點,對當堂要講的內容做到心中有數,從而提高課堂聽講的效率。
(2)課內探究。也就是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與以往單一的講授模式相比,主要特點是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其基本思路是:創(chuàng)設情境——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點撥釋疑——能力提升——鞏固練習——課后反思。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中來,從而有效避免學生課堂疲勞現(xiàn)象。
(3)課后延伸。為了讓教師及時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我們有針對性的精選了少量具有基礎性和拓展性的習題,讓學生課后做短時間的限時訓練,促使學生及時復習鞏固課堂教學的效果。
三、總結
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已不能適應新形勢下社會的需求、高中政治學科的發(fā)展要求和師生的共同進步,因而關于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有著現(xiàn)實的必要性。高中政治教師要著力分析影響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原因,通過更新教學觀念、優(yōu)化教學設計、形成教學專長、激發(fā)學生興趣等各種途徑來促進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實現(xiàn)師生共同發(fā)展進步的教學目標,體現(xiàn)高中政治學科的真正價值。
參考文獻:
[1]林軍法.當前高中政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新課程(下),2011(06)
[2]彭學勇.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研究[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24)
[3]周瑤.新課改下如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文教資料,20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