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莉
摘 要: 應用題是小學數(shù)學中最重要的題型之一,也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對于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思維能力和判斷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對一些小學生來說,他們在數(shù)學學習中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解決問題?;诖耍恼绿岢鰬眯詥栴}教學的幾種分析法教學,僅供參考。
關鍵詞: 小學數(shù)學教學 應用性問題教學 分析法 應用題
應用性問題教學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重點和難點。但是對于很多小學生來說,如何解決應用題是他們在數(shù)學學習中面臨的一大困難,同時是教師教學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難點。那么如何通過應用性問題教學提高學生的思維判斷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呢?這就需要我們從應用題句子成分、數(shù)量關系等入手,因材施教,將各種分析法靈活應用于教學中,理清學生解題思路,加深學生直觀印象,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閱讀分析法
在應用性問題教學中,很多小學生解決問題時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無法理解題意及關鍵詞,如“至少”、“最多”、“不大于”、“不小于”,他們對這些詞的理解多少會出現(xiàn)一些偏差,而在解題中,理解稍有偏差,解題成果就會完全不同。比如:1.某學校圖書館中有文學類和科技類書籍共5000本,其中,文學類書籍的數(shù)量是科技類的1/3,請計算出文學類書籍共有多少本?2.某學校圖書館中共有科技類書籍5000本,文學類書籍數(shù)量是科技類數(shù)量的1/3,請計算出文學類書籍共有多少本?這兩道題區(qū)別并不大,如果不認真理解,就會出現(xiàn)偏差,最終出現(xiàn)錯誤。怎么樣才能保證解題的準確性和效率性?首先進行粗讀,讓學生初步了解題意;然后進行精讀,一邊讀一邊對問題進行詳細分析,如一邊畫一邊讀,在讀的過程中畫出相應的條件和問題,用單直線和雙直線畫出不同類型的已知條件,用曲線畫出問題,分析已知條件和問題之間的關系;最后進行細讀,整體讀題,理清思路,正確掌握題目中量與量、量與問題之間的關系,進行問題的完整解答。
2.句子分析法
所謂句子分析法主要是對應用題進行句型、句子成分、句子中所包含的數(shù)量進行分析。幾乎每一道應用題都是由陳述句和疑問句組成,陳述句所對應的是表達式或者是對題意的解釋,疑問句對應的則是需要求解的未知量。比如:小明和小紅兩家距離為12公里,兩人相向而行,小明和小紅的速度都是每小時3公里,問兩人多久會相遇?在該題中,共有4句,第一句為陳述句,可將其寫成表達式:小明和小紅的距離=12公里;第二句也是陳述句,主要起到解釋作用,向?qū)W生揭示該題說的是行程問題,而且小明和小紅兩個人是相對而行的;第三句陳述句所要表達的是小明和小紅的行駛速度,也可將其寫成表達式:小明行駛速度=每個小時3公里,小紅行駛速度=每個小時3公里;最后一句是疑問句,問的是兩人需要多久才能相遇,這正是該題需要解答的未知量。這樣通過一步一步進行句子的分析,學生很容易就能明白題意,有利于提高他們的解題效率和解題質(zhì)量。
小學數(shù)學題目各種各樣,但是解題思路大多相同,只要掌握了解題方法,在遇到新問題時學生才能夠?qū)⒆约赫莆盏慕忸}方法靈活用于解題中。除了句子分析法,我們還可以通過數(shù)量轉(zhuǎn)化的訓練方法幫助學生理清解題思路,使學生更輕松地完成應用題的解答。將應用題的句子轉(zhuǎn)換為數(shù)量表達式或者是等式、不等式,通過列方程式的方式一步一步轉(zhuǎn)換句子,讓學生通過步驟掌握題目中各個運算量之間的關系,這種方法也稱為數(shù)量分析法,數(shù)指的就是題中的具體數(shù)值,數(shù)量指的是應用題中的具體數(shù)值相當于什么量,所謂數(shù)量關系就是根據(jù)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間的關系寫出數(shù)量之間的表達式。
3.圖形分析法
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其在思維方面大多以形象思維為主,但是很多數(shù)學應用題的解決通常要求學生思維具備一定的抽象性,這就給學生理解題目、解答題目帶來了困難。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教學生學會通過勾勒圖形或線段的方法解題。第一,看,引導學生認真審題,理解題意,形成基本表象。第二,辨,教學生對題型進行辨別,可按照問題的不同將其分為三類,即整體與部分之間的包含關系、數(shù)量與份數(shù)間的對應關系、部分與部分間的并列關系,對于前兩類的應用題可畫一個圖形,另外一類可通過畫并列線段的方式進行解題,比如:菜市場某商戶運來青椒150千克,運來西紅柿的重量是青椒的4倍,共運來青椒和西紅柿多少千克?這道題屬于包含關系,在總重量中包含青椒和西紅柿的重量。如果將題變?yōu)椋簩⑶嘟泛臀骷t柿平均分給10個人,每個人分到了多少千克,這樣應用題就屬于對應關系,也就是青椒和西紅柿總重量與總份數(shù)的對應;如果換成問題:運來的西紅柿比青椒多出多少千克,這道題就變成了并列對比關系。第三,畫,引導學生學會以自己對題目的理解畫出圖形或線段進行解題,對于行程類、工程類的題目可通過畫線段方式,讓學生先畫線段,再定分點,然后標出已知量、間接量和未知量,在解答面積、體積類的題目時,則可采用簡易圖形的方式。通過這種方法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4.結(jié)語
小學階段是學生接觸問題的初始階段,教師務必幫助他們打好基礎,使他們掌握解決問題的基本技巧。我們大可在應用題教學中從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入手,靈活運用閱讀分析法、句子分析法、數(shù)量關系分析法、圖形分析法,堅持因材施教,給學生以深刻的直觀印象,另外,教師還要注重多設計開放性題型,多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使教學活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進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最終實現(xiàn)素質(zhì)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王金如.關于小學數(shù)學解決問題教學的初探[J].小學教學參考,2012,44(8):55.
[2]陳才,陳帥.解數(shù)學應用題的句子分析法[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9(11):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