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昌勝
摘 要: 對剛開始進入高中的學生來說,進行初高中數學的銜接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初中數學是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的基礎,而高中數學則是基礎上的“建筑”,兩者之間只有進行了有效銜接,才能保證數學知識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體系。本文以初高中數學的銜接問題作為出發(fā)點,為獲得良好的高中數學教學成效進行討論。
關鍵詞: 初中數學教學 高中數學教學 銜接教育
高中數學教學與初中數學相比,其知識點本身的難度與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要求均有大幅度提高,初中數學的難點僅僅在于其過程的復雜,思維難度卻不高。剛剛進入高中學習階段,學生對于數學難度的突然增大往往難以適應,這一階段的不適應往往會使學生對高中數學產生畏難心理,從而影響整個高中階段的數學學習。實際上,高中數學是在初中數學的基礎上進行的深入研究,只要將初高中數學教學的銜接工作做好,對于學生而言,高中數學學習便會輕松很多。如何進行銜接教學,使學生順利通過適應階段呢?以下三點可供參考。
1.梳理初高中數學中的基本知識,進行關聯復習
在初高中銜接教學的過程中,高中數學教師要注意利用一些知識點的串聯,使學生對舊知識進行回憶與聯想,將初中所學習的內容進行深層次的復習與鞏固。初中數學知識中的很多基礎概念在高中數學學習中能發(fā)揮很大的作用,在初中數學學習中形成的一些數學思維對學生進行高中數學學習也有很大的幫助,甚至可以作為高中數學學習的基礎與前提。上“銜接課”時,要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初中數學的基石作用,使學生積累相關基礎知識,具備進行高中數學學習的基本思維能力。高中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做好充分準備,對初中數學的教學內容進行認真研究,不僅要知曉初中數學教學的基本結構,還要清楚哪些知識點是學生學習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哪些是易錯點,哪些是學生掌握得較好的地方。這一了解過程可以利用“摸底考試”進行調查,針對所教學生的不同特點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突出重點,講解難點,強化優(yōu)勢,在初高中數學中的相關知識點之間架構橋梁,使學生順利“過橋”,從初中數學學習進入高中數學學習階段。在銜接教學的過程中,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亦很重要,例如可以利用學生的強項帶動薄弱環(huán)節(jié)的復習,以學生熟悉的概念定理公式引出生疏的知識點,在學生腦海中編織出一張數學學習的結構大網,由淺入深,由簡入繁,循序漸進地進行高中數學教學。
2.引導學生拓展初中解題思想,應用于高中數學學習
在初中數學學習過程中,解決的問題大多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解題思路也僅有幾類,只要掌握幾類方法,很輕松便能做到游刃有余。高中數學卻不同,其問題一般都較復雜,并且不那么具體,有一定的抽象性,學生在解題的時候必須綜合運用所學習的知識,對解題思路及方法要有較強的駕馭能力,有時,解決一個問題需要使用多種思路進行思考,還要具備不畏繁、不怕難的良好心理素質。與其他學科不同的是,高中數學是一門對學生理性思維、邏輯能力、判斷能力、探索能力都有較高要求的學科。初中數學往往只需要進行簡單的記憶與分析便能得出結果,而高中數學則要求學生會猜測,能證明,進行全面思考。高中數學對于學生的思維要求雖然較高,但經過全面分析則會發(fā)現雖然其難度較大,卻也并不是無法可循,只要掌握基本的知識點,深入理解,便可做到舉一反三,多種途徑解決同一問題,從相關題型中尋得解決其他問題的靈感。因此,讓學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勤于思考,及時對知識點進行整理總結歸納,可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善于發(fā)現初高中數學的不同,進行合理關聯
初中與高中數學學習內容的不同決定了它們具有不同的特點,初中數學內容較淺,問題簡單,概念性知識較少,而高中數學的問題大多較繁雜,知識點較多,進行解題時對各種知識進行串聯較困難,并且高中數學更抽象,更具有概念性,數學模型的建立也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思維能力。學生從初中數學思維過渡到高中數學思維需要有一個過程,短時間內無法完全適應會導致學生產生心理上的挫敗感,影響學生對高中數學學習的積極性與信心,從而使部分高一學生數學學習狀態(tài)一直不佳,成績每況愈下。針對這種狀態(tài),高中數學教師應當對學生數學學習的程度進行詳細了解,根據具體情況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全面復習貫穿于整個高中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基礎知識,讓學生將所學習的知識進行聯系,要保證學生在正式進入高中數學學習時已熟練掌握基本知識與思想方法,構建起完整的知識體系。
總而言之,高中數學學習是建立在初中數學的基礎上的,高中教師在教學剛開始的階段必須重視學生所處的學習狀態(tài),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程度,從而因材施教,合理運用相關教學方法進行初高中數學知識點的銜接,讓學生將所學過的知識點進行全面復習鞏固,為正式進入高中數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查漏補缺,強化學生在初中數學學習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樹立學習信心,消除畏難心理。在此過程中適當對學生的思維進行訓練,讓其具備高中數學學習中所需的基本思維能力,具有勇于探索的精神、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與判斷推理能力??傊?,銜接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盡快適應高中數學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尋找出一條適合自己的學習途徑,為今后進行深入的數學探索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徐建良.高中數學概念的有效性教學[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1(5).
[2]袁輝.新課程理念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探索[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9).
[3]楊靜.淺談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途徑[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