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參與式教學在《外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1)
[目的]探討學生參與式教學在《外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2009級護理專業(yè)二年級兩個班學生隨機分成對照組32人和實驗組30人,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式教學,實驗組采用學生參與式教學。[結果]兩組在考試成績和問卷調查方面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學生參與式教學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績和綜合素質。
外科護理學;參與式教學;教學方法
《外科護理學》是護理專業(yè)的主干課程,要求學生全面掌握本學科知識。但該課程采用傳統(tǒng)講授法仍然是目前各醫(yī)學院校普遍采用的主要教學方法,這種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常常抑制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降低學生學習的興趣,甚至與臨床脫節(jié)。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效果,在《外科護理學》課程部分教學內容中采用了學生參與式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1 對象 在2009級護理專業(yè)專科二年級學生中,隨機抽取1個班為實驗組共30人,1個班為對照組共32人,均為女生,兩組學生年齡、前期成績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教材、授課內容及學時相同。
1.2 方法
1.2.1 教學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即理論課教師講解→布置作業(yè)→學生復習;實訓操作課教師講解、演示→學生分組練習、教師指導→教師總結。實驗組采用學生參與式教學。具體實施方案:第一步課題組成員先學習和理解學生參與式教學的相關要求和實施細則,確立教學內容、方法和目標及課程教學評價方法。開學初向學生說明開展此項研究的目的、意義及方法,使學生充分認識并自愿參與該研究。將實驗組學生分為3組,每組10人。第二步上課前2周把教學內容安排給學生,給出教學目標、教學時間等。理論授課如“外科休克病人的護理”學時數(shù)為2課時,教師將其內容分為病因及病理生理、臨床表現(xiàn)及治療、護理3部分分別分配給3組,要求每部分授課時間為30 min左右。然后每組學生根據(jù)教學大綱、教學目標要求,利用教材、圖書資料、網(wǎng)絡、醫(yī)院等途徑查閱及獲取資料,制定教學方案,寫出上課教案,并制作多媒體課件,制作課件過程中可以請教教師,制作完畢后教師把關。第三步每小組推薦(或篩選)1人在課堂上進行講授和答辯,教師和同學均可提問,同學也可以反問教師。授課完畢后教師根據(jù)情況進行歸納總結及補充。實訓操作如“穿無菌手術衣、戴無菌手套”。本著自愿、積極的原則,每班選定2名語言表達能力、操作能力等優(yōu)秀的學生分別承擔器械護士及巡回護士角色進行培訓,培訓合格后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實訓操作演示,即學生講授、演示→教師講評→學生分組練習→教師、學生共同指導→教師總結。
1.2.2 考核方法 每次參與教學時,由教師4人、學生代表3人共同組成的評委組對每組的教學情況進行打分,評分項目包
括資料收集、課件制作水平、語言表達能力、團隊精神等。將實驗班學生參與教學成績納入到本課程總成績??偝煽冇蓪W生參與成績、理論成績(包括課后測試和期末考試成績及平時成績包括上課情況)、作業(yè)完成情況3部分組成,分別占總成績的20%、60%、20%。
1.2.3 評價方法 實驗組及對照組均參加相應的理論及操作考試,并發(fā)放問卷調查表。①理論考試。課后考試:授課完畢后,由教師統(tǒng)一組織考試,試卷總分50分,其中填空題10分,選擇題30分,病例分析題10分。期末考試:每學期結束后,由學校統(tǒng)一組織進行期末考試,考試內容涉及理論與操作技能相關知識,總分100分,其中填空題10分,選擇題60分,病例分析題15分,名詞解釋15分。采用密閉式考試及閱卷,任課教師不參與閱卷。②操作考試:考試前制定考核評分標準及細則,訓練結束后嚴格按照其標準及細則統(tǒng)一進行考核,而且由課題組中的一位教師負責。總分100分。③問卷調查:課題組成員一起設計包括校內及院內問卷調查表。校內學生問卷調查表內容包括學習興趣(4條)、團隊精神(2條)、表達能力(1條)、思維能力(2條)、分析判斷能力(4條)5個維度13個條目;每個條目均采用Likert 5級評分,明顯提高5分,提高4分,一般3分,不太提高2分,不提高1分。院內學生問卷調查表內容包括溝通能力(5條)、分析判斷能力(4條)、臨床適應能力(5條)、操作能力(3條)、學習主動性(4條)5個維度21個條目,每個條目均采用Likert 5級評分:滿意5分,較滿意4分,一般3分,不太滿意2分,不滿意1分。每份調查表后均附有1道開放性問題即你對《外科護理學》教學的意見及建議。以不記名形式分別在學生學完并參加《外科護理學》期末考試后及在醫(yī)院實習6個月后發(fā)放,要求當場填寫并收回。
1.2.4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輸入計算機,應用SPSS11.5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t檢驗。
2.1(1) 兩組學生考試成績比較見表
表1 兩組學生考試成績比較(±s) 分
表1 兩組學生考試成績比較(±s) 分
組別 人數(shù) 課后考試成績 期末考試成績 操作考試成績實驗組 30 40.57±6.94 77.70±5.06 88.30±7.48對照組 32 34.69±6.40 61.88±9.06 79.20±10.52 t值 3.469 8.205 3.910 P 0.01 0.01 0.01
2.2 問卷調查 校內學生問卷調查結果見表2,院內學生問卷 調查結果見表3。
表2 兩組學生校內問卷調查結果比較(±s) 分
表2 兩組學生校內問卷調查結果比較(±s) 分
組別 人數(shù) 學習興趣 團隊精神 思維能力 分析判斷能力 表達能力實驗組 30 16.50±2.24 7.57±1.85 6.30±1.97 16.47±2.62 3.37±1.16對照組 32 14.78±2.74 6.00±1.72 4.78±1.48 13.53±2.05 2.56±0.76 t值 2.69 3.45 3.45 4.30 3.25 P 0.090 0.010 0.010 0.000 0.010
表3 兩組學生院內問卷調查結果比較(±s) 分
表3 兩組學生院內問卷調查結果比較(±s) 分
組別 人數(shù) 溝通能力 分析判斷能力 臨床適應能力 操作能力 學習主動性實驗組 30 16.17±4.36 15.03±2.40 20.47±4.17 12.00±1.72 15.97±1.89對照組 32 14.25±2.19 13.41±2.05 18.31±3.48 11.09±1.63 13.84±1.53 t值 3.36 2.90 2.22 2.13 4.89 P 0.001 0.050 0.030 0.030 0.000
新的教育觀念要求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而且要引導學生對所學??浦R自己追求和探索,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1]。參與式教學法是一種合作式、協(xié)作式教學法,以學生為中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加強師生及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使學生深刻體會和掌握所學知識,并能將其運用到實踐中[2]。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其綜合分析能力,為以后從事臨床實踐打下良好的基礎[3]。
3.1 學生參與式教學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學生參與式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要求每位學生積極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中,包括資料的收集與整理、課件的制作、內容的講授形式及效果、演講能力等。每組學生接受任務后首先鉆研教材、查閱資料,然后進行討論、互相交流,將知識進行梳理、書寫教案、制作課件,最后每組確定1位同學上臺講授。這樣增加了學習的主動性,加深了學習的印象,對知識記得牢、記得深,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生參與實訓操作教學可以互相學習、相互交流,并且互相監(jiān)督把關。因為參與操作演示的學生是經過嚴格培訓而且合格以后才能進行演示的,她們掌握了操作要領、注意事項等,所以在學生練習課上或課后開放練習,她們完全可充當“教師”,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而且讓同學們主動參與到教學的整個過程中,使她們感到自己不再是教學過程中被動的“受體”,而是參與教學過程“主體”的一部分,從而提高了學習效果。表1顯示,實驗組課后理論考試、期末理論考試、操作考試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3.2 學生參與式教學法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熱情,提高了綜合素質
傳統(tǒng)教學法是教師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學生們往往不去思考、研究,更不會去參與,常常抑制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降低學生學習的興趣。參與式教學法注重學生動口、動手、動眼、動腦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們明確了學習目標,通過自行查閱資料、制作課件、上臺前反復練習等,要求每組成員密切配合,共同完成,那么需要用足夠的時間去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他們思維能力、分析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團隊精神。表2顯示,實驗組綜合能力和素質均較對照組高(P<0.05),說明參與式教學法充分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它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作為教學所追求的一種境界。學生在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煉和培養(yǎng)了多種能力,在學到知識的同時,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潛力,培養(yǎng)了個性品質和良好的心理素質,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在不斷參與過程中進入最優(yōu)化境界,綜合素質和能力得到提高[4]。
3.3 學生參與式教學法縮短了與臨床工作的距離,提高了學生臨床適應能力 學生參與式教學強調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策劃者[5]。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起到引導學生的作用,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提高,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意識,增強與同伴、教師及病人的合作意識。如“外科常見引流管的護理”,上課前教師帶學生到醫(yī)院收集臨床資料,在完成病例資料收集時,必須自己去觀察,與病人進行有效的溝通,并且還要與該病房的醫(yī)生、護士進行溝通,才能采集到一個完整的病例資料,這樣就要求學生有較好的溝通能力及技巧。通過這種教學,學到的知識更加鞏固及強化。當再次進入病房,面對相應場景、病人及醫(yī)護人員時,其適應能力、溝通能力、操作能力、分析判斷能力及學習主動性得到更大的提高。從表3可看出,實驗組各項能力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或P<0.01)。
綜上所述,學生參與式教學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和學生的綜合素質,并且有助于教師成長。但與其他的教學方法一樣,學生參與式教學不是萬能的,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不是每一個章節(jié)都適宜。另外,在教學準備過程中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學生授課時間難以把握,有的學生膽小不敢上臺等。因此,教師不僅要精選內容、統(tǒng)籌全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嫻熟的操作技能和教學技巧及豐富的臨床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1]沈寧.護理專業(yè)教學改革研究報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1.
[2]王恒來.參與式教學法實施體會[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1(1):29.
[3]王喜梅,李愛蓮.內科學教學中以問題為基礎的病案教學法探討[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08(1):121-129.
[4]馬玲,胡小萍,趙麗華.參與式教學法在《健康評估》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0,24(11C):3089-3090.
[5]陳麗霞,李愛民.參與式教學法在學生《健康教育學》中的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8,25(10):68.
Yao Jun,Liu Yannan,Yue Lin(Huaihua Medical High Special School,Hunan 418000 China)
G642
C
10.3969/j.issn.1009-6493.2012.32.047
1009-6493(2012)11B-3055-02
1)為中華醫(yī)學會醫(yī)學教育分會2010年度醫(yī)學教育研究立項課題,編號:2010-11-13;為懷化醫(yī)專教改立項資助課題,編號:2010JG08。
姚珺,副教授,副主任護師,本科,單位:418000,懷化醫(yī)學高等??茖W校;劉燕南、岳琳單位:418000,懷化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
2012-05-19)
(本文編輯 范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