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士群
【摘 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fā)展,貧困生在思想上的問題也日漸凸顯,如何克服這些問題并引導貧困生健康成長,已經(jīng)成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面臨的一大課題。本文通過對高校貧困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試圖探尋更加科學合理的高校貧困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對策,以期能夠?qū)Ω咝X毨Т髮W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供指導。
【關(guān)鍵詞】高校貧困生 思想教育 幫扶
一、目前我國高校貧困生思想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據(jù)教育部有關(guān)部門統(tǒng)計,2009年全國普通高校在校生總?cè)藬?shù)2285.15萬人,其中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人數(shù)527萬人,占全部在校生總?cè)藬?shù)的23.06%。由貧困而引起的思想問題也暴露出來,因此貧困生問題是當前大學生校園中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雖然社會各方面對高校貧困生都給予了極大的關(guān)懷與資助,特別是2008年以來,國家大幅增強了對貧困生的資助力度。但目前我國高校貧困生思想教育工作還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注重物質(zhì)幫扶,忽視思想教育
目前我國高等學校已經(jīng)建立了以國家助學貸款為主體,以獎、助、勤、補、減為補充的多元化資助政策體系,基本滿足了貧困大學生的幫扶需求。然而由于對受助貧困生后期教育、引導與管理的缺失,從而在一部分貧困生身上產(chǎn)生了等、靠、要的思想誤區(qū),產(chǎn)生了不及時還貸付息和將資助款用于高消費的不良行為。
(二)貧困生的思想教育缺乏系統(tǒng)性
貧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一個長期的、系統(tǒng)的工程,不同的貧困生面臨的問題也各不相同,需要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引導和教育。但是目前高校貧困生思想教育工作缺乏穩(wěn)定的制度保障,往往是除了問題之后才去被動地解決問題,沒能夠形成貧困生思想教育的長效機制。
(三)高校對貧困生的責任教育與感恩教育不夠
大部分貧困生走向社會以后能夠做到誠信自強,勇于承擔自我發(fā)展的責任,并對學校、社會充滿感恩之心。然而也有一部分貧困生自卑、偏執(zhí),沉溺于悲觀、焦慮、抑郁的情緒中,對學校與他人充滿了對立情緒,對學校和社會資助方反應冷漠,反哺意識淡薄。
(四)高校忽視了貧困生的主體意識
高校貧困生是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主體,起關(guān)鍵作用的還是他們自身。高校貧困生具有學習主動性強、接受能力較強的特點,因此存在自我教育的可能性。然而,教育者往往易把貧困大學生看作單純的受教育者,不能很好地針對貧困生存在的特殊心理特點,引導他們恰當調(diào)適好自己的負面心態(tài),發(fā)揮自身的主動性,實施有效的自我教育。
二、改進高校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
(一)創(chuàng)新幫扶形式,轉(zhuǎn)變貧困生觀念
高等教育并非義務教育,大學生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勞動能力,完全可以通過勤工助學等形式解決生活上的困難,如果完全依賴國家?guī)头?,長期以往則會助長他們不勞而獲的思想,不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勤工助學則能夠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勤工助學崗位的鍛煉,不僅能使貧困生在經(jīng)濟上得到補償而且鍛煉和提高了他們的能力,增加了社會閱歷,開闊了視野,培養(yǎng)了自立自強的意識。
(二)建立高校貧困生思想教育工作流程
為確保高校貧困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持續(xù)性和系統(tǒng)性,必須建立一套較為科學的工作流程。高校貧困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流程大致可以分為建立貧困生檔案、定性分析、制定工作方案、實施方案、追蹤控制、反饋修正方案、完成幫扶工作等一些重要步驟。高校的學生來自全國各地,貧困學生具有多樣化的特點,一方面是貧困程度有差異,另一方面是貧困特點有不同。針對貧困生多樣化的特點要求貧困生的檔案盡可能詳細以便于在貧困生管理和幫扶中做到有的放矢。
(三)加強誠信教育和感恩教育
要做好高校貧困生思想教育工作,首先要引導貧困生用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來面對貧困,在認識上,做到不以貧困為恥,正確面對現(xiàn)實,把貧困化作自己前進的動力,從而幫助貧困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此外,還可以通過開展主題教育活動,進一步加強對貧困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強化他們對國家、學校和家庭的責任感,以此為基礎,有針對性地開展誠信教育,并建立完善的誠信評價機制。除此之外,還應對貧困生開展感恩教育,通過感恩教育使愛心變成激發(fā)貧困生成才的動力,引導他們做一些公益事業(yè),盡自己的力量來回報社會。
(四)創(chuàng)新高校貧困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載體,引導貧困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自我?guī)椭?,增強其自信心和自立自強意識
鼓勵貧困生積極參與到各類學生組織中去,可使貧困生克服自卑心理,獲得更多的自信、更穩(wěn)定的情緒、更趨完善的個性品質(zhì)并保持健康心態(tài)。而且在參加各類學生活動的過程中可使貧困生綜合素質(zhì)得以提高,這就為貧困生的自我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條件。在學生組織中每個人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特長,原本自卑、膽怯的同學在各類活動中重新找回了自信,個性得到了張揚,同時社交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合作能力、動手能力、表達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參考文獻】
[1]由麗.關(guān)于加強高校貧困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思考[J].中共石家莊市委黨校學報,2009(08).
[2]余磊.和諧社會進程中高校貧困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創(chuàng)新[J].佛山科學技術(sh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4).
[3]黃琳翔,宋潔.高校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與實踐[J].企業(yè)科技與發(fā)展,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