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從娟
〔關鍵詞〕 語文課堂教學;有效對話;作用;語言;平等;
智慧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15—0086—01
小學語文課堂對話包括師生之間的對話,學生之間的對話,還有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而在課堂中最為主要的就是師生之間的對話,有效的師生對話能使課堂變得靈活、精彩。
在對話中積累語言
教師的課堂對話應該是富有詩意的,這種詩意體現(xiàn)在教師設計的對話語言中,即將人文關懷和哲思感悟融合于提示語、過渡語和評價語之中,如暖暖的春雨滋潤學生們的心田。
如,教授《微笑著承受一切》一文時,在學生的朗讀、發(fā)言后我說:“聽了同學們的朗讀、發(fā)言,老師能感覺到大家的確被桑蘭的一言一行深深打動了,也非常敬佩她?!苯又?,出示一道填空題:“桑蘭,你真是個( )的姑娘”讓學生思考練說。之后,又指題發(fā)問:“學到這里,大家能說說你們是怎樣理解課題:‘微笑著承受一切的?”有了對桑蘭事跡的詳細了解,有了對桑蘭精神的深切感悟,學生們的答案也是精彩紛呈。順著學生的回答,我進行小結:“大家說得很好,面對生命中突如其來的暴風雨,我們有時是無法逃避和抗拒的,那就讓我們勇敢地抬起頭,在不屈的奮斗中學會成長吧!”
在對話中彰顯平等
一位教師在教學《最大的麥穗》一文時,有這樣一段精彩的教學組織:他先說道:“其實,蘇格拉底已經(jīng)預計到了事情的結果,與其說他布置給弟子們一個任務,不如說是讓弟子們進行了一次實驗,這位哲人究竟想告訴弟子們什么道理呢?輕聲讀讀蘇格拉底對弟子們的忠告,想想他說了幾點,是怎樣說的?”在學生讀書思考后教師發(fā)問:“大家讀懂了嗎?現(xiàn)在讀懂的同學請把手舉起來!”
在一位學生繪聲繪色地說了之后,教師走到其身邊幽默地說:“請問蘇老師你第一句為什么用這樣的語氣說呢?”學生回答道:“我把‘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讀得重些,是想讓弟子們堅信最大的麥穗是存在的?!苯處熡謫枺骸澳堑诙淠阌譃槭裁催@樣說呢?”學生感受頗深:“我在說的時候強調(diào)‘最大的一穗就是你們剛剛摘下的,意思是想告誡弟子們要立足現(xiàn)在,不要猶猶豫豫,錯失良機。”
在這個教學片斷中,教師與學生用親切、真誠、平等的對話營造了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師沒有機械、生硬地要求學生用什么樣的語氣去說,而是尊重個體體驗,注重因勢利導。
在對話中生成智慧
課堂對話是教師根據(jù)文本特點和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經(jīng)過對話交流得出結論,從而獲得真知,發(fā)展能力的教學方法。
教師是如何通過對話將學生的認知從模糊引向明晰的呢?我們來看《黃河的主人》一文的教學片段:在聯(lián)系實際體驗了乘客感受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后,教師提問:“人們要有足夠的勇氣才敢坐羊皮筏子,可這些乘客竟然還能談笑風生,真讓我們納悶,這是為什么呢?”學生語氣堅定地回答:“因為有艄公在保障他們的安全!” 教師又故作驚訝地說:“艄公究竟是何方神圣,讓乘客如此信任?大家再讀一讀課文6—8自然段,劃出具體描寫艄公的句子?!?/p>
在學生自讀、劃句后教師拋出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艄公為什么注視水勢時“小心”,破浪前行時“大膽”?學生思考后積極回答:“因為水中有許多暗礁,艄公要巧妙地避開,所以他注視水勢時“小心”;如果他不“大膽地破浪前行”就無法在急流中掌控羊皮筏子,因為隨波逐流會更加危險?!苯處熃又f:“同學們,艄公面對的是險惡的風浪,身負的是乘客的安全。而他站在羊皮筏子上憑的是什么來渡黃河?”學生異口同聲地說:“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細的竹篙。”教師又滿帶贊嘆的語氣發(fā)問:“這些語句又讓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艄公?”學生有感而發(fā):“一個膽識過人的艄公”,“一個無所畏懼的艄公”,“一個膽大心細的艄公”!最后,教師總結道:“剛才透過關鍵的詞句,我們?nèi)娴卣J識了艄公,讓我們再讀一讀文中描寫艄公的句子,把艄公高大的形象印在心里!”
這段師生對話,教師抓住學生的回答,將對話進行到底。在此過程中,教師旁敲側擊,引導學生通過思考、討論,逐步走進人物的精神世界,對人物的認識也逐步走向全面與深刻。
在這樣的對話型課堂教學中,學生在讀中入境,讀中見悟,在讀說中加深了情感體驗。沒有生硬的講解,沒有強行的灌輸,學生在自己感悟的基礎上,依托教師的適時啟發(fā),使學習變得游刃有余。
編輯:劉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