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國剛
〔關鍵詞〕 語文教學;閱讀;寫作;
巧妙結合;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
15—0033—01
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是構成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把閱讀和寫作割裂開來或是使閱讀與寫作機械對接,難以達到真正的讀寫結合。新課改背景下,語文教師必須辯證處理讀與寫的關系,充分發(fā)揮讀寫相互促進的積極作用,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語文能力。
一、閱讀接軌寫作:“出”“入”互補,相輔相成
1. 閱讀教學為學生提供了作文的語言素材。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詞語、精彩句段”、“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這就為我們的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學習并汲取精華,增強語感,提高遣詞造句的能力,在寫作的過程中恰當運用,準確表達自己的思想。例如,在教授《岳陽樓記》一文時,教師就可指導學生積累四字詞語,將“天朗氣清”和“陰風怒號”兩種迥然有別的景觀氣象用豐富多彩的語言表達出來,進行相應的寫作,達到活學活用的目的。
2. 閱讀教學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拓寬寫作的視野。不同類型的讀物能給學生帶來不同的積累。如,科幻小說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偵探小說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說明性的文體則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它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想象力和觀察力。所以,閱讀是寫作素材和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源泉,沒有閱讀的寫作就如無源之水,終將枯竭。
二、寫作促進閱讀: “內”“外”相融,并行不悖
如果說閱讀是一種由外到內的吸收過程,那么,寫作就是一種由內到外的傾吐過程。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能夠促進閱讀,提高閱讀的效率。寫作還能激發(fā)閱讀的興趣。“學然后知不足”,在寫作的過程中,學生常常會遇到有思想?yún)s無法表達的情況。這種“不足感”在某種程度上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同時,在不斷的歷練中,學生自然而然調動了平時在閱讀中積累的材料,而在這種運用中也能感受到受益于閱讀的快樂。
寫作是一個艱苦的創(chuàng)作過程,所以,在不斷的寫作中,學生也能夠體會到其中付出的辛苦和深入的思考。這樣,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就會更加懂得珍惜別人的創(chuàng)作成果,從而更好地尊重作者,尊重文本,挖掘作品思想,提高閱讀效率。
三、讀寫和諧互動:“情”“趣”相映,創(chuàng)意無限
充分利用閱讀與寫作之間的緊密關系,創(chuàng)造一個有情趣、有意蘊的教學境界,能使教學效果達到最佳狀態(tài)。
1. 在閱讀教學中滲入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對文章進行擴寫或者是續(xù)寫,一方面需要學生對文章有較深層次的理解,需要掌握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文章的主旨,同時也需要一定的寫作能力,這樣既深化了課文內容又得到了練筆的機會。
2. 在寫作教學中適當運用閱讀的方法。比如名著閱讀,我們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認知性思維、評價性思維,因此,在確立閱讀訓練重點時,應主要進行復述性閱讀和評價性閱讀。相應地在寫作方面,加強故事梗概、內容概述和讀后感等的寫作,將名著閱讀作為一種助學教材,是一種用教材教學生寫作,用教材訓練思維、培養(yǎng)能力的好方法。
3. 學生的寫作也需要真實的讀者意識。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提出,要“重視引導學生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其實也是閱讀的過程。所以,教師在寫作教學的過程中,要讓學生相互傳閱自己的作品,美文共欣賞,疑點同商榷,體驗成功快樂,悟得寫作竅門。
要落實閱讀與寫作互動的策略,教師就應該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利用它們的相互原理進行教學。轉變觀念,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更好地落實這種教學方法,取得最佳教學效果。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