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云龍
〔關鍵詞〕 學校管理;教師;以人為本
〔中圖分類號〕 G627〔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 07—0024—01
學校管理歸根到底就是對人的管理, 因此要做到以教師為本。也就是說,管理的核心是人,要辦好學校,在工作中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努力在“人”的問題上做文章,把廣大教師凝聚在管理者的周圍,發(fā)揮教師在學校管理中的主人翁作用。
一、 尊重教師,關心教職工的生活
要樹立學校管理新觀念,把培養(yǎng)教師作為學校管理的重要職能之一。必須確立“學校不僅是學生發(fā)展成長的場所,更是教師發(fā)展成長的基地”的觀念,把滿足教師需求列入行政議事日程和工作計劃,使學校在培養(yǎng)學生和培養(yǎng)教師兩項工作上一起抓。如果在學校管理中忽略教師作為發(fā)展主體的地位和需要的話,就無法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尊師方能興教, 這就要求管理者必須要學會尊重,尊重教師的工作,尊重教師的合理需要,除了加強教師專業(yè)培養(yǎng)外尤其要關心體諒教師。
筆者認為,有時精神的撫慰和關懷勝過物質的給予,即使教職工的物質需要得不到更多的滿足,他們都會感受到集體的關懷和溫暖,努力把工作做好。平時校領導除了掌握每一個教師的工作情況外,還要悉心了解他們的生活和身體狀況,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家庭生活和子女教育等多方面的問題,對年老和體弱多病的教師在工作上要適當照顧,經常噓寒問暖。教職工遇到婚喪嫁娶等事時,學校要組織班子成員前去祝賀或慰問;教職工生病住院時,學校領導應該前去探望。
二、正確引導,促進教師實現自我價值
人本管理的實質就是保護人的自尊、激勵人的情感、彰顯人的價值。 學校要堅持“無情決策,有情操作”的原則。 制度是嚴肅的、剛性的,但制度以外可以有理解和關懷,只有剛柔并濟的管理,才能發(fā)揮最大的作用,才能使人積極向上。 “人性化”管理要求管理者寬容教師的不足與過失,采用“表揚在會上,批評在談話中”的方式。多些表揚,少些批評;多一些鼓勵和信賴,少一些指責和輕視,這樣教師的心就和管理者的心拉近了,教師的情感就得到慰藉了。 溫暖勝于嚴寒,學校領導者在管理中要運用“溫暖”法則,尊重和關心教師,以教師為本,多點人情味,使教師真正感覺到領導的關心,從而激發(fā)工作的積極性,積極投身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在平凡的崗位上實現自身的理想和價值。
三、知人善任,給教師搭建展示自己的舞臺
我們常說,學生是一座寶藏,教師便是那個挖礦人。其實學校的管理,校長不也應該是那個慧眼識珠、知人善任的伯樂嗎? 決策者要根據教師的學識個性、愛好特長和能力水平合理配置,優(yōu)化組合,人盡其才,整體高效,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每位教師的聰明才智。 青年教師往往積極上進,多才多藝,愛好廣泛,愿意為學校的發(fā)展盡力,渴望有一個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根據他們的特長,可以委以重任,比如可以讓文字功底扎實的教師協(xié)助教導處工作,長于宣傳設計的教師負責板報設計工作,喜歡電腦知識、有較強網絡管理能力的教師擔任校園網管理工作……平時在教育教學中大力依靠中年教師,尊重老年教師。學校就會形成 “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局面。
四、人人參與,發(fā)揮教師的集體智慧
學校發(fā)展的愿景也好,存在的問題也罷,每個教師不是旁觀者,也不是被動的執(zhí)行者,而應該是親歷親為的決策者和實踐者。 學校應該把教師置于主人的地位,變“ 領導制定管理制度 ” 為 “ 教師自己制定管理制度 ”。教師自己制定制度會增強對管理制度的認同感,更有利于增強遵章守紀的自覺性,使學校管理制度對教職工真正起到積極的引導、激勵和鞭策作用。
如,學校重大建設項目、教學評估細則、文明班級考核辦法、崗位競聘辦法、績效工資實施細則等等,都要在全校教職工中充分醞釀、討論修改后實施。這樣,制度就有了廣泛的群眾性,能調動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讓大家感到滿意,從內心深處激發(fā)出“校興我榮,校衰我恥”的主人翁意識和強烈的主觀能動性。這樣,教師的主人翁意識會大大增強,就會形成“學校是我家,發(fā)展靠大家”的良好風尚。
編輯:陳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