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靖宇
〔關鍵詞〕 聾啞學校;應用題教學;直觀教學手段;語言能力;概括能力;科學練習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9)11(B)—0035—01
一、選擇適當?shù)慕虒W手段,幫助聾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1.選擇直觀的教學手段,化抽象為具體
低年級聾生的語言基礎薄弱,認知能力低,建立數(shù)的概念,理解四則運算的意義都比較困難。因此,教學時,教師必須借助一些直觀教學手段來幫助他們理解題意,弄清事理。如,教學“減法應用題”時,讓聾生直接列出算式有一定的困難。這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先演示樹上有7只鳥,接著飛走2只, 問現(xiàn)在樹上還剩多少只鳥?通過演示,聾生都知道從原來7只鳥的基礎上少了2只,要求還剩多少只鳥,就是從一個數(shù)里面去掉少了的那部分,要用減法,所以列出算式:7-2=5。這樣,通過生動有趣的畫面,既可突破教學難點,化抽象為具體,又可激發(fā)聾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2.讓聾生在操作中理解領會概念
動手操作是發(fā)展思維的一個很好的手段,也符合低年級聾生的生理特點。因此,教學時,教師要給聾生留有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讓聾生動手操作,讓他們在操作中理解概念。如,在教學全日制聾校實驗教材數(shù)學第四冊第100頁例9時,先讓聾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學具,第一行擺4個○,第二行擺6個△,讓聾生比較○多還是△多?多幾個?是怎么得出來的?通過動手擺學具,聾生很快得出△比○多2個。
二、加強數(shù)學語言訓練,提高聾生的語言能力
在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結合數(shù)學知識的教學培養(yǎng)聾生的數(shù)學語言能力。在應用題教學中,要求聾生認真讀題、審題,弄懂題目中每句話的含義,鼓勵聾生講講題目中每句話的意思,在分析數(shù)量的關系時,讓聾生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如,教學“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 的應用題時,要求聾生說出“每個人澆4棵樹,3個人一共澆了多少棵?”就是求3個4是多少,用乘法解答。這樣教學,既讓聾生掌握了解題的方法,又發(fā)展了他們的數(shù)學語言能力。
三、注重培養(yǎng)聾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全日制聾校實驗教材數(shù)學第三冊一個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把求兩數(shù)相差關系的簡單應用題集中安排,即把求兩數(shù)相差多少,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幾,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少幾這三類應用題集中安排。在講授這三類應用題時,教師應緊緊圍繞加、減法的概念,指導聾生正確分析各類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確定哪個數(shù)大,就把哪個數(shù)分成兩部分,再聯(lián)系要解答的問題進行分析,進而選擇相應的計算方法進行解答。
例如,教學全日制聾校實驗教材數(shù)學第三冊第84頁例2:有白兔12只,黑兔7只,白兔比黑兔多幾只?先讓聾生擺12幅畫有白兔的圖片,再擺出7幅畫有黑兔的圖片。然后提問:從已知我們得出白兔是多少只?黑兔是多少只?白兔多還是黑兔多?如果黑兔站成一排,白兔也站成一排,我們看到白兔能分成哪兩部分?通過擺放,學生看到白兔可以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和黑兔同樣多的白兔,另一部分是比黑兔多的白兔。從12只白兔里把和黑兔同樣多的白兔去掉,剩下的白兔的數(shù)目就是白兔比黑兔多的數(shù)目。
四、進行科學練習,提高聾生的綜合解題能力
1.設計對比練習,排除定勢思維的干擾
(1)樹上原來有15只鳥,飛走了7只,樹上還剩多少只鳥?
(2)樹上現(xiàn)在有8只鳥,飛走了7只,原來樹上有多少只鳥?
(3)同學們要栽14棵樹,已經栽了10棵,還剩幾棵沒栽?
(4)同學們已經栽了10棵樹,還剩下4棵沒有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樹?
通過此類題的對比練習,理解數(shù)量之間的互逆關系。
2.進行變式練習,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
(1)改變問題或條件,“同類編組”
A.黑羊有9只,白羊有12只,白羊比黑羊多幾只?
B.黑羊有9只,白羊比黑羊多3只,白羊有多少只?
(2)改變數(shù)量關系,“交錯比較”
A.小蘭做了16朵花,送給小明7朵,還剩多少朵?
B.小蘭做了16朵花,送一些給小明后,還剩9朵,送給小明多少朵?
C.小蘭做了一些花,送給小明7朵,還剩9朵,小蘭一共做了多少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