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賢環(huán)
〔關鍵詞〕 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推薦;課外讀物;傳授;閱讀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9)10(B)—0059—01
一、激發(fā)興趣,調動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
閱讀包括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而課外閱讀是鞏固課內所學知識,豐富、積累語文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著名教育家贊可夫認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課內閱讀只是教個閱讀方法而已。因此,他特別強調課外閱讀的重要性,認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課外閱讀,這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教師要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從學生的求知欲、知識積累和閱讀態(tài)度三方面調動起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求知欲是人最積極、最主動、最珍貴的學習因素,盡管求知欲在學生個體身上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但其構成的需求感卻是相同的。因此,教學時,教師應該采用設問、質疑、啟發(fā)、誘導等方法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調動起他們對新知識的好奇心和學習熱情,從而主動、認真地去閱讀。知識積累更是因人而異,一般情況下,學生對某學科的知識積累越多,也越容易對某學科的課外讀物產生興趣。語文教師應準確掌握學生的知識積累情況,及時引導學生改變偏科閱讀的不良習慣。至于閱讀態(tài)度,主要針對不愛看書的學生。對于這些學生,教師應該特別關注,要為他們創(chuàng)造讀書的環(huán)境和條件,并針對他們的愛好提供或推薦與之相應的書籍,以激發(fā)他們強烈的讀書欲望。
二、推薦課外讀物,注意層次性、階段性和多樣性
教師只有有目的、有計劃地向學生推薦課外讀物,才能保證學生課外閱讀的質量。推薦的課外讀物應該思想性、文字規(guī)范性和知識性兼顧。書的思想內容健康才能正確引導學生;語言文字規(guī)范才能為學生提供樣本;內容生動有趣、知識性強,才易于被學生吸收、領會,才有閱讀的必要性。1.推薦適合小學生年齡的課外讀物。小學低年級學生,因為年齡小,他們對故事性、趣味性強的課外讀物感興趣,所以,應當向低年級學生推薦一些童話、兒歌、寓言、故事等。中、高年級的學生識字量有所增加,認知能力也不斷提高,可以向他們推薦兒童小說、中外名著等。如,《西游記》,高爾基的《我的大學》,歷史讀物《上下五千年》,科普讀物《十萬個為什么》,古典小說《水滸傳》《三國演義》,戰(zhàn)斗故事《烈火金剛》《野火春風斗古城》等。2.推薦適合學生個性特點的課外讀物。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學生的個性特點,并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推薦課外讀物。如,給性格內向的學生推薦一些古今中外科學家成才的故事,如《愛因斯坦傳》《李四光》等;向性格外向、好動的學生推薦英雄保家衛(wèi)國,具有戰(zhàn)斗場面的讀物,如《岳飛全傳》《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林海雪原》等;給喜歡音樂的學生推薦《聶耳》《貝多芬》等。3.推薦與現實生活比較貼近的課外讀物。向小學生推薦讀物一定要與他們的現實生活比較貼近,讓學生走近生活,從小培養(yǎng)把握時代脈搏,增強與時俱進的歷史使命感和時代責任感。
三、給學生傳授閱讀的方法
1.目標閱讀法
要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與課外讀物的實際情況來選定閱讀目標。大到思想內容、寫作特點,小到段落層次、遣詞造句。在閱讀時,要直接捕捉與目標有關的材料,通過各種途徑達成目標,要避開與目標無關的內容,避免繞圈子。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篩選,找到真正切中目標的實際內容。
2.快速閱讀法
要求學生從文字材料中迅速接收有用的信息,讓學生明白這是在注意力高度集中下的積極的、創(chuàng)造性的理解過程。閱讀時,要求學生不出聲,使理解材料的過程簡化,以加快閱讀速度。同時,閱讀時引導學生以句、段為一個閱讀單位,做到一目十行。閱讀時,要求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閱讀途中不回視、不重讀。另外,還可靈活運用多種篩選信息的方法,只選取主要信息,盡量排除次要的與閱讀目標無關的信息。閱讀結束后,要求學生復述大意,濃縮要點,編寫提綱,教師要及時檢查學生閱讀的效果。
3.寫寫畫畫閱讀法
美國哲學家、教育家阿德勒主張,隨著閱讀和思考,在書中寫寫畫畫,作各種各樣的記號,并寫下自己的閱讀感受。他認為這樣才能真正成為書籍的主人,閱讀的過程才能成為獲得知識的過程。實踐證明,讓小學生采用此法進行閱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閱讀前,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規(guī)定幾種符號。閱讀時,凡是學生自己認為的好詞好句用一種符號圈出,作者的思路立意用另一種符號畫出,疑難不解之處再用其他符號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