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寶鋒
【摘 要】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英語課程標準”,英語教師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同時還要激發(fā)學生的英語興趣,成為促進者,注重雙重評價,形成正確的激勵機制。
【關鍵詞】英語教學 新課標 主動性 積極性 興趣
新課程要求英語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實施素質教育,在新課標下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筆者談了以下幾點體會。
一、以人為本,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
《新課標》體現(xiàn)了“以學生的發(fā)展為宗旨”的思想,通過英語課程對學生進行思想情感教育,把情感作為教學目標之一,反映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這種思想體現(xiàn)了對學生的理解和尊重,對學生品質的培養(yǎng),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具有獨立的主人翁意識,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自覺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能夠在教師的啟發(fā)、指導下獨立探索知識,使教學成為師生共同參與并和諧發(fā)展的過程。因此,英語教學既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切實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決定教學質量的關鍵,而教師的主導作用又決定著學生的興趣濃淡、主動性和積極性的高低。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教師要研究學生,要了解學生對課程學習的心理和需要。組織教學要從實際出發(fā),按照英語教學的原則“盡量使用英語,適當使用母語;精講語言基礎知識,著重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苯處熞o學生創(chuàng)造英語環(huán)境,提供各種運用英語的機會,讓學生充分接觸英語,運用英語,力爭最大限度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顯示才能、發(fā)揮才智的英語環(huán)境,使學生始終保持學習英語過程中的主動狀態(tài):主動觀察、主動思維、主動回答,使教學過程本身成為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發(fā)展和提高過程。
二、加強學習,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
《新課標》在教育觀念、知識結構、教學手段都有很大的推進,作為教師如果不加強自身的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就很難滿足與適應當今社會和學生的需要。
首先,我們需要學習“新課改”的精神實質,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提高自身理論素質。沒有先進的教育理念作支撐,很難有適應時代發(fā)展的實踐活動。比如新的課程改革標準將過去“培養(yǎng)整齊劃一的學生”改為“培養(yǎng)豐富多彩的人格”;將“以分數(shù)論英雄”改為“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及學習態(tài)度的評價?!蔽覀冎挥姓莆樟诉@些先進的教育理念,才會在落實“新課改過程中少走或不走彎路和錯路?!逼浯?需要學習英語知識,努力提高自身專業(yè)素質。作為世界通用語言的英語,在當今社會使用范圍越來越廣,而且新的知識層出不窮、日新月異,如:多媒體multimeda,歐元Euro,電視電話video—phone,網(wǎng)上購物netshopping等等,如果我們不積極主動地吸納來自方方面面的新鮮營養(yǎng)仍然固步自封,緊抱以往所學知識不放,那么,我們很難緊跟時代步伐,也難以順利地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更難以適應多元化、開放化的英語教學趨勢。再者,需要學習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努力提高運用電教手段的能力。隨著教學環(huán)境的不斷改善,“一枝粉筆、一塊黑板”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投影、幻燈、錄像、電腦等媒體被廣泛運用于課堂教學,這對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習興趣、增加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效率等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人教版教材中的課文Im watching TV,在教學現(xiàn)在進行時時,利用相關課件,單是那栩栩如生的動畫,就是傳統(tǒng)教學手段在直觀形象、激發(fā)興趣、提高效率等方面所無法比擬的。如果我們不努力學習,達不到運用自如的地步,那么,對于這些絕好的現(xiàn)代教育設施來說,無疑是一種浪費。
三、激發(fā)興趣,成為教學的促進者
在英語教學來說,激發(fā)學生對英語的興趣是取得教學成功的首要條件,也是關鍵之一。而教師在課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響著教學過程的性質和教學結果的質量。新課標明確提出:“英語課程的目的是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新的初一英語教材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安排了一系列富有趣味性的教學內(nèi)容。例如,每課的插圖都變成了學生喜歡的卡通畫,色彩鮮明,增強了英語課本對學生的吸引力。此外,教材還編排了一些英語歌曲、游戲、猜謎、談論自己居住的寢室等寓教于樂的活動。課堂上教師要改變角色,由教授者變?yōu)榇龠M者,應做到精講多練,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教師講課的時間一般不應超過課時的30%?!闭n堂的大部分時間要由教師講過渡到學生練。在學生參與語言實踐活動和創(chuàng)造性使用語言的活動中,教師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促進者”,積極地旁觀、肯定學生的參與,給學生心理上以支持,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敢于開口操練,創(chuàng)新設計出具有真實感的交際活動語境。一首歌、一個游戲、一次表演、一場比賽,讓學生在練中學,學中用。學生全身心投入到了學習活動之中,激發(fā)了學習的興趣,充分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四、雙重評價,形成正確的激勵機制
新課標要求對學生進行全面綜合性的評價。對學生的評價應堅持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并重的原則,既關注結果,又關注過程。在英語教學中,評價起著不可低估的調(diào)節(jié)作用。教師通過評價,能把對學生及其行為的認識和教師的情感傾向,自覺或不自覺地傳達給學生。如果學生在學習中得到正面評價,那么他的內(nèi)在價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認,學習成就的需要也就得到了滿足,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強,會感到一種自我實現(xiàn)的快慰,隨之而來的學習外語的積極性漸漸提高,同時喚起更高水平的需要。相反,如果學生得到的負面評價過多,就會產(chǎn)生消極影響。有些學生,特別是成績較差的學生,會產(chǎn)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信心下降。因此,教師應該從實際出發(fā),對具體人提出具體要求,使成績好的學生感到英語課大有學頭,成績差的學生覺得有信心學好。教師提問時,對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學生,要提些稍加思考就能回答出的問題,并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以加強其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