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冰
摘要:現在的學生厭學現象很嚴重,作為教師的我們,只有讓學生從心中認可你,那他的學習動力才會被激活,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應多傾聽他們的心聲,不要一味地嚴要求,多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多給他們心靈上的溫暖和關愛,效果會更好。
關鍵詞:關愛;傾聽;表揚
我于1998年從師范畢業(yè),帶著師長的囑托與自己的夢想,走上了三尺講臺。轉眼我在教學一線已整整十年,期間的點滴歷歷在目,就猶如昨日一般。
記得剛開始,面對來自不同地方的學生,如何把他們團結在一起,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是擺在我這個班主任面前的一道難題。在實踐中,我否定了所謂嚴管的粗暴方法,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方法,那就是用愛心去溫暖感化學生:當他們有錯誤的時候,我不是一味地去責備,而是從原因入手,一步步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記得有一位男生,家境很好,但父母過于溺愛,經常頂撞任課教師,令老師們很頭疼。于是我經常利用課下時間,找這位同學談心,起初他很抵觸,對我的說教不以為然,后來我發(fā)動學生多在學習、生活中去幫助他,而且對于他的點滴閃光點我也及時表揚并通知家長,時間一長,這位同學變化越來越大,對班里的事情也越來越關心,并學會了幫助他人,而他的父母也經常打電話與我聯系,感謝之情溢于言表。畢業(yè)后他還經常找我說心里話,請我為他拿主意。他的改變使我很欣慰,現在他們那批學生已進入了大學校園,可在節(jié)假日,我卻能經常接到他們真心的問候。作為教師,雖然很清苦,可這時我卻覺得很幸福。
我不斷改進和充實自己的這個方法,并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利用自己是思想品德課老師的優(yōu)勢,在課上根據學生的性格、能力差異展開思想教育工作,這樣就能達到因“材”施教,有利于學生個性的健康發(fā)展,并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例如:教學《社會有序靠規(guī)則》時,我針對那些自我約束性不強的學生,如果是性格內向的,引導他談談看到的不良現象,引以為鑒;如果是性格外向的,就可以讓他多聯系自己,并下決心改正。當時學生們都很有興趣,積極發(fā)言,既把知識學到了,又看到了自身的不足,這對他們以后的教育可以說大有好處。這樣讓不同的學生在不同的基礎上有所提高,讓學生牢記,要處處講文明,守秩序。
辦公室里常見一些教師抱怨:“現在的學生大多是家里的寶貝,生源素質差,思想太復雜,不好教啊!學生基礎差,難教學啊!”這時我就想:如果我們每一個教師都能想起自己當年曾經也是學生,想起自己當學生時對教師的評價……。如此一來,我們的教學除了挖空心思去讓學生掌握知識以外,同時讓學生樂于接受學習已成為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一個重要課題。忽視情感注入,缺少贊美和關懷是學生厭學的一個重要原因,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用欣賞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學生。
前年我所任教的班級中,有一名姓丁的學生,父母離婚對他打擊很大,曠課、喝酒是家常便飯。當別的老師認為他不可救藥時,我卻感到這名學生是完全可以改造好的,但必須對癥下藥。他的不良行為與缺少關愛有關,那我就從這個方向著手:當他生病時,我及時問候并送來藥品;當他生日時,我與同學們?yōu)樗蛠碜8?當他課上有表現欲望時,我及時給他機會,并當眾表揚;當他有錯誤時,我也會馬上指出,決不姑息。漸漸地他變得開朗了,能遵守學校紀律了,成績也有了很大提高,他的母親為此專門到學校向我表示感謝。由于工作原因,到初三我沒能繼續(xù)教他,可在中考報名時,他的母親專門打電話向我咨詢報哪個學校比較好,她說:“李老師,我信你,孩子就聽你的,你給做個主吧!”那一刻,我感到自己是個成功者。
當班主任這十年,什么樣的學生都可能遇到,方法不可能一成不變,但我所用方法的核心總是“愛”,用愛去慢慢滋潤每一個學生的心靈。雖然不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過一段時間效果就會逐漸顯現出來,而且不易反復。教育是愛的藝術,學生最渴望的是教師的愛。正因為如此,加強師生之間心靈的交流、溝通很重要。所以教師要學會傾聽,要多到教室,到學生中間去,傾聽和理解他們的要求,多與學生進行心理交流,實現師生之間心靈上的“互動式”溝通,從而加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真正地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把學生培養(yǎng)成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接班人。
隨著教學經驗的豐富,我越來越感到與學生成為朋友,真誠地去關心他們,才能使學生從心中認可你,在日常的學習中才會配合你,所以在教學中只要我們多付出一些關愛,那我們的教學會更加精彩,相信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的“愛”會給更多的學生帶來學習、生活上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