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堅
【摘要】本文就當前農(nóng)村教育現(xiàn)狀以及農(nóng)村盛行新一輪“讀書無用論”環(huán)境下,對農(nóng)村學校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應對后進生的教育提出三個對策:英語教師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以良好的期待,堅信后進生也能學好英語;運用歸因理論,對癥下藥,讓后進生循序漸進。
【關鍵詞】后進生;教育對策;農(nóng)村初中英語教學
當前農(nóng)村教育現(xiàn)狀,國家不收取任何費用,免除書本費,還給農(nóng)村家庭困難寄宿學生生活補助??蓪W生不拿學習當回事,上課和老師頂撞事件時有發(fā)生。在此形勢影響下,同一個年級的學生,由于各人的先天遺傳基因不同和后天的家庭環(huán)境生活實踐等的差異。造就一些品行發(fā)展較差或者品學俱差的的學生,稱為后進生,但目前在對后進生的教育工作方面總是這樣那樣的問題,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有的學校在思想上重視德育,但實際行動中卻忽視;有的注重對全體學生的統(tǒng)—說教,卻梳于個別施教,特別是受片面追求升學率和學校榮譽的影響,對于后進生,教師不是耐心的去引導教育,而是干脆把他們放到教室的最后角落,對他們不聞不問,不理不采,只要不影響前面學生的學習就行,使他們成為被人遺忘的對象。這種對后進生欠負責的教育策略值得引以為戒。在農(nóng)村初中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對后進生為遺忘的對象是萬萬不行的。
大農(nóng)村由于信息傳遞不暢原因,廣大農(nóng)民的教育觀念偏差,對我國當前社會形勢認識不清,對未來社會人才素質(zhì)的要求更不了解,再加上當今社會工廠招工單位用人存在用親戚熟人的現(xiàn)象,導致新一輪“讀書無用論”在農(nóng)村普遍盛行,大部分農(nóng)村學生缺乏學習內(nèi)動力,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就打退堂鼓,部分學生干脆過早放棄學習,外出打工掙錢或者謀求其它出路;而廣大農(nóng)村經(jīng)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所需要的專業(yè)技術人才又非常奇缺,形成了當前整個農(nóng)民群體素質(zhì)低下、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發(fā)展速度緩慢的惡性循環(huán)局面長期難以扭轉(zhuǎn)。這樣一來,學校教育在缺乏家長的理解與支持、社會的重視與認可等多方面不利因素的桎梏中,沒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教學管理模式,僅僅依靠學校單方面的努力往往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在這種現(xiàn)象發(fā)展下,農(nóng)村的學生,特別是后進生學習消極,興趣極少,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更是低迷到了極點。
1英語教師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后進生的學習興趣
目前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深入開展,英語教師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課堂還給學生,調(diào)動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積極性。特別在后進生的教學上,要從后進生心理了解后進的根源。我們英語教師采用多種手段和方法,激發(fā)后進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后進學生營造一個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使他們在輕松、愉快、有趣的環(huán)境下達到汲取知識的目的。很多后進生學不好英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對學習英語缺乏興趣愛好,那么,后進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愛好從何緣來呢?這靠英語教師的逐慚培養(yǎng)。在教學中要巧妙運用教材中有趣的素材,根據(jù)學生的好奇心強、求知欲強的特點,導人新課方法要新穎,要有趣味性、故事性。在教學過程中可穿插一些游戲,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用栩栩如生的圖片、動畫以及形體語言來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學26個英文字母時,可先把英文字母做成卡片,讓學生做字母連接排隊游戲,分組比賽,看哪一組反應最快、掌握最好,教唱字母歌,讓學生覺得輕松、愉快。接著用多媒體展示以字母開頭的單詞讓學生競猜。如HAND(手)、MOUTH(嘴)、EYE(眼)、NOSE(鼻)等等。這種教法不但可讓學生能牢記26個字母,還能說一些單詞。游戲及多媒體的圖文并茂喚起學生學習興趣。英語教師在授課中還要添加一些有趣的笑話或口訣來幫助學生記憶,強化學生的興趣。比如動詞be的用法,可以讓學生這樣記:我(I)后am你(you)后are,is跟著他她它,單數(shù)主語用is復數(shù)主語用are,在教學以“O”的名詞變復數(shù)時,其中黑人(ne-gro)、英雄(hero)、西紅柿(tomato)、土豆(potato)變復數(shù)加es,其他加s,引用一個笑話:“黑人英雄愛吃土豆和西紅柿”(復數(shù)加es)。這樣學生覺得很可笑,也就記住了。后進生之所后進,是他們受到多種因素造成的,基礎差成績不好引起自卑,自卑使他們對英語失去興趣,英語教師若不用新教法,更會惹他們反感對立。
2教師以良好的期待,堅信后進生也能學好英語
1968年,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在美國做了一個實驗:從小學1到6年級中各選三個班級,對18個班的學生煞有介事地作發(fā)展預測,然后以“贊賞的口吻”將有發(fā)展可能的學生名單通知有關老師。名單中的學生,有的在老師的意料之中,有的卻不然。對此,羅森塔爾作過相應的解釋,他說請注意,他講的是學生的發(fā)展,而不是現(xiàn)在的基礎,并叮嚀不要把名單外傳。8個月后,他又來對這18個班進行復試。結果是,他提供的名單里學生成績增長比其他同學快并且在盛情上顯得活躍可愛,求知欲旺盛與老師的盛情也特別濃厚。他通過自己權威性的謊言暗示教師,堅定了教師對名單上學生的信心,調(diào)動了教師獨特的深情。教師通過眼神、笑貌、嗓音,滋潤著這些學生的心田,使這些學生更加自尊、自信、自愛、自強。這就是心理學上的羅森塔爾效應。這個實驗告訴我們,教師的誠心期望是學生進步的一大因素。在我們的英語課堂里,有時會遇見后進生不愛聽課,不交作業(yè),甚至與老師頂嘴的現(xiàn)象,我們最好采用“冷處理”,從愛生方面考慮。英語教師應做到“以人為本”,我們要充分利用羅森塔爾效應,牢固樹立后進生也是人才,也能成才的堅強信念,用博大的胸襟,誠心誠意地對待他們,我們不能因個別后進生搗過堂頂過嘴就視他們?yōu)檠壑嗅敹艞壦麄?,教師誠心的期待會使學生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才能與他們建立起情感上的聯(lián)系,讓后進生有個舒暢愉快的心情,讓他們消除敵對心理愿意說真心話樂意老師的幫助和教育。只有這樣,后進生克服自卑心理,樹立我能學好英語的信心,增強我要學好英語的決心,從而加倍努力,獲取更大進步。
3運用歸因理論,對癥下藥,讓后進生循序漸進
歸因,是指人們對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為進行分析,指出其性質(zhì)或推論其原因的過程,也就是把他人的行為或自己的行為的原因加以解釋和推測。社會心理學的歸因理論,對指導我們的英語教學工作有重要意義。后進生的情況相當復雜,其后進的原因是、形式是多種多樣的。英語教師要善于運用歸因理論,深入到后進生中間,了解后進生學不好英語的主要原因,然后分析原因,了解癥結,這樣才有的放矢,對癥下藥,做到一把鑰匙一把鎖,讓他們逐漸學好英語。如對上課講話、搗亂課堂、與教師頂嘴的學生,要深入了解,找出學生逆反根源,尋找閃光點,量其能力委以具體的工作;對不聽課,不作筆記,玩弄東西的學生,要讓其明確事理,幫其重樹自尊心和自信心;對課堂傳閱紙條,寫信,做其他科作業(yè)的學生,應讓其認識好英語學好英語;對在課堂里慣睡覺的學生,要對其動之以情,以誠懇的關愛,讓他們快活的動起手……面對不同后進生,英語教師要從實際出發(fā),著重說服教育,讓后進生循序漸進。
參考文獻
[1]馬勇瓊,玉林師院學報2001年2期,《后進生的心理障礙及其教育對策》。
[2]王國興,教育教學論文集,《淡淡轉(zhuǎn)化農(nóng)村初中差生的對策》。
[3]李興,全國教師優(yōu)秀教育教學論文集(教師報),<學好英語要認識好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