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院校是迎合我國的技能型人才需求而發(fā)展起來的,每年為我國培養(yǎng)大量的高質量的技能型人才。隨著科技進步技術的發(fā)展,企業(yè)對需求人才的水平進一步提高,而高職院校教師的知識儲備對于提高學生的能力有重要影響。文章分析了高職院校教師儲備的迫切性,并對于教師知識儲備的途徑和方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職院校;知識儲備;研究型教師
中圖分類號:G6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145(2009)24-0183-02
高等職業(yè)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國高職院校辦學規(guī)模不斷擴大,高職學生與日俱增,高職教育的發(fā)展對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推進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認識社會需求,對口培養(yǎng)人才,是高職院校的突出特點。當今,市場經濟飛速發(fā)展,科學技術的進步日新月異,而為經濟發(fā)展提供后備力量的職業(yè)培訓,首要任務就是保障企業(yè)所需技術人才的供給和補充,為經濟發(fā)展培養(yǎng)素質優(yōu)良、技藝精湛的技術工人。
未來社會的競爭首先是教育的競爭,教育的競爭又是師資的競爭。作為教師素質重要組成部分的知識儲備,就顯得十分重要。無論是“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教材、一本教案”的傳統(tǒng)課堂教學,還是計算機、投影機、展示臺等現代教學輔助設備出現的多媒體、網絡化課堂教學,都要求教師本人具有豐富的知識儲備。
一、知識儲備的迫切性
(一)只有做好知識儲備才能滿足學生不斷成長的需求
傳統(tǒng)教育的目的是要求教師傳授盡可能多的知識,同時也要求學生掌握盡可能多的知識;而現代教育的目的是要求教師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培養(yǎng)他們運用知識的能力,強調方法比知識更重要,能力比記憶更管用。如果學生掌握了獲取知識的方法,就可以隨時隨地根據需要來學習,不斷補充新知識。
(二)知識儲備是課堂教學的源泉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作為高職院校教師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必須要有自己的“米”,這個“米”就是自己的知識儲備。提起“濫竽充數”,很多人就會想到可笑的南郭先生。不會吹奏的南郭先生在喜歡大型樂隊合奏的齊宣王面前可以裝腔作勢,以假充真,從別人的勞動成果中分得一份佳肴。但在喜歡吹竽獨奏的齊緡王面前不得不溜之大吉,成為千古笑談。教師站在講臺上面對學生就是“獨奏”,絲毫不得馬虎,如果不會“吹奏”就只能逃之夭夭。因此沒有知識儲備的課堂教學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三)知識儲備是提高高職學生學習興趣的要求
傳統(tǒng)教育方法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只要努力鉆研教材,就能教出高水平,教出高質量;而現代教育方法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學生肯學、愛學、樂學,課堂教學才有生命力,才能出高質量。而教師淵博的知識,寬廣的視野,無疑會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成為繼續(xù)學習的強勁動力。
二、高職院校知識儲備的幾個方面
教師的知識儲備離不開教育現代化的大背景。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知識的儲備無論是數量還是種類以及方式,都是由教師承擔的教學任務以及教學特點來決定的。一般說來,教師的共同使命決定了教師知識儲備的普遍性要求;教師的具體教學任務決定了教師知識儲備的特殊性要求。
(一)教學能力儲備
要成為一名好教師,除了具有良好的師德、淵博的知識外,還必須具備良好的教學能力。教學能力是指教學基本功、教學思想、教學方法和教學效率的綜合,高職院校教師必須具備這方面的知識儲備。高職院校的三尺講臺是神圣的,要站好這講臺,利用這塊天地構筑成宇宙神奇的萬千氣象,必須具有占有這塊陣地的本領,認真理解和運用教學理論與方法,并且對教學方法和技巧運用提高、互相促進,以適應高職院校教育的需要。
(二)具備現代教育思想
所謂教育思想是指按一定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發(fā)展的要求,反映一定社會群體的意愿,對教育功能、教育對象、人才培養(yǎng)模式、教育體制、教育結構、教育內容、教育過程及方法等根本問題的認識和看法?,F代教育思想包含最基本的三種觀點,即素質教育觀、終身教育觀和創(chuàng)新教育觀。同時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發(fā)展觀念,在促進人的發(fā)展過程中樹立全面發(fā)展、全體發(fā)展、個性發(fā)展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素質教育觀念;教育必須走向民主化、終身化、多樣化、個性化和國際化;教育必須把每個學生都看成有獨立人格的個體。要為每個學生的主體性發(fā)揮創(chuàng)設條件,使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之上都得到主動和諧的發(fā)展。
(三)具備一定的研究能力
信息化教育環(huán)境要求教師做研究型教師,這不僅是提高教師專業(yè)技能和水平的一個必然途徑,而且有益于教師的教學創(chuàng)新。研究的范圍包括教材研究,教學資源研究,教學方法研究,教學對象研究、教學環(huán)境研究、教學過程研究、教學效果測評研究等,通過自身研究水平的不斷提高,進一步強化教學實施和組織能力,還應包括本學科與專業(yè)的研究。
三、高職院校教師知識儲備的幾個途徑
教師的知識儲備離不開教育現代化的大背景。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知識的儲備無論是數量還是種類以及方式,都是由教師承擔的教學任務以及教學特點來決定的。一般說來,教師的共同使命決定了教師知識儲備的普遍性要求;教師的具體教學任務決定了教師知識儲備的特殊性要求。
(一)交談(聽課、聽講座)
教師勞動的方式是個體的,其成果卻是集體化的。沒有教師集體,教學不可能成功。因此教師間必須進行交往。教師間的工作交談,實際是互相學習的過程。一位哲人說過:“你給我一個蘋果,我給你一個蘋果,兩人手中仍是一個蘋果。如果你說一種觀點,我說一種觀點,交談的結果就是兩人各得兩種觀點。”教師間的人際往來,如教研活動中的交談,串門拜訪,以及與外界的交往,均可達到交流信息、啟發(fā)思路的作用。
(二)利用圖書館不斷充電
俗話說:“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必備一桶水?!边@句話形象化地指出了師生教學的知識比值。這是教學規(guī)律使然,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需要。為了滿足學生求知的渴望,教師還必須刻苦學習,不斷“充電”,改變“一桶水”的現狀,保持“源頭”的活水長流不斷。利用圖書館這是教師知識儲備的重要途徑和主要方法。圖書館既是收藏人類優(yōu)秀文化遺產的場所,又是保存最新科技成果的寶庫。教師要珍惜利用圖書館的權利,重視發(fā)揮圖書館的作用,挖掘圖書館的價值。自學是長期、艱苦的學習過程,又是靈活、方便、自主的學習過程。高職院校應該加強自身的圖書館建設,為廣大教師提供一個不斷充電、學習的環(huán)境。
(三)搭建知識儲備交流平臺
知識儲備的目標是實現知識的共享、創(chuàng)新和應用,因此,知識儲備庫應根據知識來源和用途自成體系,便于高效應用。高職院校對知識儲備應加以區(qū)分、整合,梳理各類知識的區(qū)別和內在聯系,搭建各學科、各專業(yè)的知識儲備中心,通過專業(yè)的收集知識、歸類知識,為教師聽過一個便捷的獲取知識的途徑。
參考文獻
[1]詹可義.專業(yè)化教師知識的文獻研究及思考[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5,(3).
[2]張震.商業(yè)銀行如何構建知識儲備體系[J].現代金融,2007,(3).
[3]梁寶楨,孫國成.現代職業(yè)培訓與教師知識儲備[J].中國培訓,1997,(7).
[4]周大鵬.大學英語教師的綜合知識儲備[J].科技資訊,2006,(7).
[5]湯希敏.教師的知識儲備及其完善途徑[J].中國農業(yè)教育,2001,(5).
作者簡介:馬曉園(1955- ),貴州廣播電視大學教師,化學實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