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彩麗 趙建偉
摘要:大學英語是我國高等院校中面向非英語專業(yè)學生開設的公共必修課程,就筆者幾年來的英語教學經驗來看,高職院校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普遍較差,而這和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模式有著很大的關系。本文通過對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模式進行分析,從學與教兩方面提出了提高高職院校學生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教學模式
自主學習(Autonomous learning)是近年來外語教學研究領域的一個熱門話題。20世紀70年代開始,歐美各國學術界就開始在語言習得以及外語學習的教學論上對自主學習理論展開了廣泛的探索。1981年,Henri Holee發(fā)表了《自主與外語學習》一文,首次將自主學習引入外語教學領域。自此,如何提高學生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就成為國外外語教育界所關注和研究的熱點問題。[1]國內對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關注始于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主要的研究是在進入90年代以后開始進行的。
大學英語作為我國高等院校中面向非英語專業(yè)學生開設的公共必修課程,它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住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2]2004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印發(fā)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提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之一是“增強其(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yǎng),以適應我國社會發(fā)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
然而,目前國內大多數中學和高校的英語教學仍然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yǎng),在教學模式上多是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授—受”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能在短時間內傳授大量的知識給學生,使學生獲得繼續(xù)發(fā)展的知識基礎,但它的消極性也暴露無遺。因為這種教學模式只是把英語當成知識來傳授、來研究、來學習的,學生通過這種方式獲得的英語知識是無法運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的。針對這種傳統(tǒng)教學模式所存在的弊端,本文依據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和現(xiàn)代教學觀念,從學與教兩方面論述了培養(yǎng)高職院校學生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
一、學生的學
與中學所面臨的升學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不同,高職院校的學生進行的是一種學歷層次的教育,這為高職院校進行適應個人發(fā)展和社會需求的應用技能教育提供了可能,也使得高職院??梢愿鶕W生的不同情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成為現(xiàn)實。就學生的學方面來說,英語教學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性等幾方面的自主學習能力。
(1)學習的獨立性。自主學習強調獨立學習,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獨立性是自主學習的核心要素,獨立性原則是英語教學的終極目標。學生學習的獨立性主要通過自主閱讀、自主練習和自我評價等學習活動來實現(xiàn)。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性的另一重要學習活動是自我檢測。檢測內容有口語、聽力、書面檢測等多種形式。通過這些練習,可以達到檢測和反饋學生自主閱讀的效果。這個過程是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以提升的過程,也是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得以提升的過程。學生學習的獨立性還需要在學習的自我反饋環(huán)節(jié)中得到鍛煉和培養(yǎng)。自我反饋要求學生對學習的過程進行及時、有效的評價和總結,及時發(fā)現(xiàn)學習中所出現(xiàn)的問題,能夠依據學習目標來檢查自己學習的執(zhí)行情況,針對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有效地調整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從而獲得不斷進步的方法保障。
(2)學習的主動性。主動性是自主學習的必備品質。主動性的學習體現(xiàn)的是一種學生基于內在需要而進行的學習活動;學習的主動性是對傳統(tǒng)“授—受”的教學模式的顛覆。為了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著名教育家羅杰斯提出“以學生為中心”的口號,認為應充分尊重和信任學生。這要求教師改變傳統(tǒng)的學生觀,不應把學生看成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應把他們看成是知識的主動探求者。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需要大學英語教學徹底擺脫傳統(tǒng)的“授—受”的教學模式,改變學生被迫學習的狀況,使學生在內在需求的支配下學習,使學生能夠將學習作為一種愉快的學習體驗過程來進行,將學習作為自己的責任來承擔。
(3)學習的創(chuàng)新性。學習的創(chuàng)新性是自主學習的既有品質,學生學習的創(chuàng)新性需要建立在以下兩方面基礎上:一方面,學生能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知識,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可采用布魯納的發(fā)現(xiàn)式學習方法進行學習,這需要他們能通過查閱圖書資料和網上信息資源等有效方式,獨立地獲取知識;另一方面,學生能夠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問題。
二、教師的教
(1)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本校教學資源,靈活運用符合學生發(fā)展需要的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同時,針對“職業(yè)院校的英語教學培養(yǎng)應用技能型和英語語言知識相結合的人才”的目標,把教學活動看成一個學生進行英語語言交流和實踐的過程。為此,教師應當建立雙向或多向溝通的課堂交流機制,這種言語溝通機制是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語言表達的有效機制之一。在這種愉快的教學氛圍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到鞏固和維持,從而使學生有了學習的動力和意愿。
(2)教師要擔負起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學習策略的指導者的任務,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針對高職院校大學生的英語基礎和自主學習能力狀況,教師應將詞匯、聽力、閱讀和語言交流三方面結合起來進行教學,在學生碰到單詞學習、聽力或對語言材料理解存在困難時,教師要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同時,教師要兼顧知識傳授和學習策略的傳授,鼓勵學生找到符合自己發(fā)展需要的學習策略,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師要善于利用各種現(xiàn)代教育技術。大學英語教學指出,大學英語教學應將先進的信息技術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并開發(fā)和建設各種建立在計算機和網絡基礎上的課程,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英語語言學習環(huán)境,從而激發(fā)和維持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的主動性和獨立性學習,為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參考文獻:
[1]程紹彬.大學英語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探索與研究[D].延吉:延邊大學,2007.
[2]教育部辦公廳.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教高廳〔2007〕3號.